4、高宗李治4、高宗李治

4、高宗李治

唐高宗李治(628~683),是太宗第九子,母为。贞观二年六月生,贞观五年封晋王。贞观十七年,太子李承乾被废,十六岁的李治被立为太 子。太宗上朝听政,常让李治在旁,学习处理军政事务,有时太宗让李治处理。可见太宗悉心培养李治,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也屡屡因事教导李治。贞观二十三年五月 太宗去世,六月初一,22岁的李治即皇帝位,是为高宗。高宗时频改年号,先后有永徽、显庆、龙朔、麟德、乾封、总章、咸亨、上元、仪凤、调露、永隆、开 耀、永淳、弘道等年号。
高宗即位不久,为避太宗名讳,改民部为户部。加封力保自己为太子、并辅佐自己的舅父司徒、扬州都督、赵国公长孙无忌为太尉、检校中书令、知尚书门下二省事,职权极大。
高宗永徽(650~655)年间继续贞观之政,人们认为永徽之政有贞观遗风。这与高宗在太宗身边学习,耳濡目染有关,亦与长期跟随太宗的长孙无忌有关。 永徽三年底发生高阳公主与房遗爱夫妇、巴陵公主与柴令武夫妇、薛万彻、荆王李元景等谋反案。长孙无忌主审,因太宗曾说“吴王李恪英果类吾”,有立为太子 之意,所以,长孙无忌想借故杀之。房遗爱知长孙无忌之意,诬言李恪同谋。四年二月,斩房、柴、薛三人,赐李元景、李恪、高阳公主、巴陵公主自尽。十月,睦 州(治所在今浙江建德)女子陈硕贞举兵反,自称文佳皇帝,为中国古代第一个称帝的妇女,不久被镇压。
永徽年间又一大事是的才人 武氏被高宗接回宫。唐制,皇帝死后,未生子女的嫔妃就进尼庵,为皇帝乞冥福。武氏在宫中时与太子李治相好,在太宗忌日,高宗去感业寺,见到为尼的武氏,十 分感动。王皇后与萧淑妃争宠,鼓动高宗接武氏回宫,以夺萧妃之宠。不意高宗宠爱武氏,竟于永徽六年,力排众议废王皇后,立武氏为皇后。关于武氏,在述高宗 皇后时有专章,这里不赘述了。
武氏开始对高宗奉顺,当皇后以后作威作福,高宗为其掣肘,便想借武氏为厌胜之术(迷信活动),废 武氏,武氏向高宗申说,高宗柔弱,见武氏之后,又羞宿不忍废她。此后高宗上朝,武氏垂帘在后,参与朝政,时称“二圣”。麟德元年直至高宗去世,是“二圣” 政治时期。二圣政治时期,又分两个阶段,上元元年(674)高宗称“天皇”、武氏称“天后”,及武氏建言十二事,以此为界,此前二圣政治以高宗为主,以 后,高宗身体不好,武氏预政更多。
高宗时积太宗之余威,加上高宗与众将的经营,武功亦显赫。
显庆二年(657),苏定方率回纥等兵大破西突厥,擒其沙钵罗可汗。唐分西突厥地置池、昆陵二都护府。龙朔二年(662),契何力在等大败铁勒诸部基础上,安抚铁勒九姓,他恩威并施,铁勒九姓归附。
第二年,苏定方、刘仁轨等大败百济及倭兵,平定百济。总章元年(668),李?等平定高丽,分高丽五部、176城、69万余户,为九都督府、42州、100县,设安东都护府于平壤以统之。命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为都护,统兵2万镇守。
这时吐蕃兴起,军事力量强大,不断向东、向西、向南扩张势力。调露二年(680)七月前后,吐蕃尽据诸羌之地,攻占唐的龟兹、疏勒等安西四镇。 高宗时期政治上的主要举措是:官名的几次变动,意义不大;永徽四年(653),长孙无忌等对唐律进行义疏成书,即《唐律疏议》;显庆三年(658)修新 礼成;显庆四年,改太宗时修的《氏族志》为《姓氏录》,以皇后家族为第一等,其余按官品高下排序,大大压抑和打击了旧士族;反对立武氏为后的长孙无忌等大 臣,先后被贬、遭杀;乾封元年(666),高宗、武后泰山封禅;仪凤元年(676),开始派五品以上清正官为使,在桂州(广西部分地区)、广州(今广东广 西部分地区)、交州(至今越南河内一带)、黔州(治所今四川彭水)进行铨选,开创了“南选”制度。
高宗有八子,后宫刘氏生李忠,永徽三年七月立为皇太子。六年,武氏为皇后。显庆元年(656),李忠废为梁王。麟德元年(664),武氏使许敬宗诬其谋反,赐死。 高宗与武后生有四子:李弘、李贤、李显、李旦。李弘在麟德元年被立为皇太子,上元元年(674)死,《新唐书》认为被其母毒死,《资治通鉴》则记“时人 以为天后鸩之也”,认为其事难明,故“疑以传疑”,《旧唐书》只说其死,未道原因。李弘死后,高宗谥为“孝敬皇帝”。李贤在哥哥死后立为皇太子,并 受命监国,他办事能力强,处理合宜,为人们所称道,高宗也下诏表扬。李贤招集当时学者注范晔《后汉书》,高宗予以奖励。但他失爱于母后,母子之间嫌疑日 增,被人告发。调露二年(680),被废为庶人。开耀元年(681)十一月,迁于巴州。文明元年(684)三月,为酷吏丘神?逼迫自杀。《旧唐书》、《新 唐书》均认为是武后命丘杀李贤,《资治通鉴》虽未明言,亦有其意,说“太后乃归罪于神?”。高宗与武后的三子李显,即唐中宗,四子李旦,即唐睿宗,均有专 章,此不赘述。
后宫郑氏所生李孝,封许王,早夭。杨氏所生李上金,封杞王,高宗死后,武承嗣让酷吏周兴诬其谋反,下狱,自缢而死。萧淑妃所生李素节,开始封雍王,多次改封,后为许王。与李上金一起被诬,在龙门驿被缢杀。高宗非武氏所生诸子,无一善终。 高宗晚年,频与吐蕃发生战争,耗资疲兵;高宗与武后生活奢侈,不时巡游,又多处修造宫殿(宿羽宫、高山宫、上阳宫、紫桂宫、万泉宫等),劳民伤财。这就 使社会问题日益增多。仪凤二年(677),河南、河北旱;永隆元年(680)河南、河北诸州大水,洛阳饥;二年,河南、河北又大水,饥民逃荒江、淮以南; 永淳元年(682),关中旱,饥馑,米斗三百钱,高宗从西京至东都,随从有饿死者,而道路“多草窃”,可见京畿社会治安问题严重。高宗到东都,五月,东都 霖雨,洛水泛滥,溺民居千余。而关中先水灾,后旱灾、蝗灾,继之以疫疾,米斗四百钱。两京间死者遍于道路,以至“人相食”。面对如此严重的问题,唐高宗、 武后还要遍封五岳,七月,便为封嵩山作准备,监察御史李善感进谏,高宗、武后不纳。永淳三年四月,绥州(治所今陕西绥德)爆发白铁余起兵,占城称帝,杀官 吏,虽被镇压,却震动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