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温的禅让闹剧朱温的禅让闹剧

朱温的禅让闹剧

公元907年,最后一个帝王唐哀帝竟将自己家苦心经营了这么多年的李氏王朝白白送给了一个朱姓的地方节度使。而位朱姓人氏,从前是企图要将这大唐 王朝送上断头台的叛军首领。如今,他用另一种方式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而且他的皇权来的比打仗容易和安全多了。至此以后,中国历史上繁盛一时的大唐王朝终告 结束,取而代之则是持续了很久的南北十国并存的混乱局面。暂且不论这究竟是历史的前进抑或倒退,然而这大唐末年著名的“禅让”内幕不能不让后人觉得神秘和 离奇。
这位被幸运地选中来“禅让”以帝位的主人公姓朱,单名一个温字。朱温出身贫贱,他本是江苏砀山县人,因在家中排行第三,故小名 叫朱阿三。朱温在幼年时失去了父亲,生活十分艰苦。为了养活这几个孩子,朱温从小便由其母亲带着他们寄住在萧县人刘崇家里做佣工。据传当时朱温十分好逸恶 劳,乡人都不喜欢他。所以其雇主刘崇经常用鞭杖抽他。唯独刘崇的母亲因可怜朱温幼小,常常袒护他。久而久之,朱温虽然野性难驯,但也对刘崇的母亲百般讨好 和顺从,他明白无误地知道,刘崇母亲就是能够庇护自己的参天大树。中有这么一段记载,据说有一次,朱温又开始捣蛋,这一次竟然把刘崇家的饭锅给偷走 了。刘崇盛怒之下又准备狠狠地揍他,这时刘母又出来替朱温说好话。经过这件事之后,刘崇母亲觉得自己也不能如此溺爱这个孩子,否则大了必定再也驯服不住, 只怕会惹祸。因此此后刘母劝朱温说:“你都这么大了,应该要为自己谋一条生路了。”朱温思考一会回答说:“我平时只喜欢骑射。要不给我一副弓箭,以后我每 天都到深山里去猎些野味。”刘崇母亲想想这样也好,这样不但能让他做喜欢的事情,而且还能学到一些技能。当然,不惹祸才是最重要的。从此朱温每天在深山里 奋勇猎杀野兽,因此练就了一身硬本事。现在想来,也许朱温以后能够最终代唐立梁,其最终的根源竟然只是刘崇母亲偶然的一次指引。据说他后来投身黄巢起义 后,正式因为朱温早年的这些历练,可以在以后纵横沙场,有万人不敌之勇,无人能及。这么说来,刘崇母亲是功劳盖天的。
要说朱温童年努 力猎杀的经历给了他一身骁勇善战的本事,而从小在大户屋檐之下的生活更是让其很早就懂得了一些人情世故,这些经历从而能够让他摆脱掉一个单纯武夫的倔强和 死板。这些特质为朱温以后篡位夺权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朱温早年投奔黄巢以后,他迅速成为其中的一名能征善战并且政治性异常敏感的大将。所以正当黄巢起义军 遭到藩镇疯狂反扑的困难时刻,朱温毅然背叛黄巢,投降朝廷做了节度使。朱温的投降无论是对自己以后的成就还是黄巢最终的覆灭都有重要意义。反正不管怎 么样,朱温到后来采取了一个出卖黄巢而得以保全自我的策略。朱温投降得到了唐僖宗的礼遇,他马上被加官进爵,并由唐僖宗给他赐名朱全忠。然而,这位唐僖宗 十分看好的朱全忠,到底没有完全忠心于这个唐僖宗。其实只要用脑子想想也是,哪个朝代的君主能够这么对待投降过来的农民起义军首领呢?要不就是趁乱杀掉以 除后患,要不就等待他。他们已经有过起义的念头,便是冲着推翻你这个王朝而去。所以,你这个做皇帝的,怎么去处置起义军的领袖绝对不是可以随心所 欲的事儿。言归正传,既然这个朱全忠当初能够背叛跟他一起出生入死、誓死结盟的兄弟,他对唐僖宗也不会死心塌地的拥护。当然这都是后话。后来,朝廷在朱全 忠的倒戈的帮助下,不但镇压了农民军,而且他自己趁胜东征西讨消灭了当时诸多强藩,成为唐末最大的割据势力。当黄巢起义军最终被唐王朝镇压的时候,这个本 由起义发迹的朱温,又因为自己能够及时变换方向从而镇压起义而顿时显赫起来,成为大唐地方上一个重要的节度使。
而此时的唐王朝已经呈 现出一副风雨飘摇的危急态势。唐代后期宦官专权十分严重,其地方割据势力也日日虎视眈眈地觊觎这已经岌岌可危的唐朝政权。这时候任何一个有相当兵力的人都 可以置唐王朝于死地。唐僖宗死后,昭宗即位。这时的昭宗,其嗣位时仅21岁。相对来说他是一个聪明而且有才能的人,然后已经积重难返的大唐王朝仅靠一个权 力几乎已经被架空了的帝王这一单薄的力量已经完全没有任何作用,宦官专权、藩镇割据,这么多威胁皇室安全的因素已经渐渐逼近这首都京师的核心。而这两支均 不怀好意的力量也让年轻的唐昭宗顾此失彼,渐渐挫败了这位帝王的进取之心。当皇帝最终决定征讨李克用时,我们仍可以看到昭宗并不气馁的政治抱负。然而事实 上,他已经没有完全认识到国家以及军队的现实。当唐僖宗最终勉强消灭了农民起义军之后,国家的财政和兵力都已经快要崩溃了。当然,这是一个重大的国家机 密,否则如果让外面那些拥兵自重的藩镇听到这么个谣言,估计连唐昭宗能否顺利即位都成问题。但是,任何人不知道国家目前的现实,作为帝王的昭宗确是应该知 晓的啊。所以,虽然唐昭宗有满腔的抱负,但自己作为帝王这个特殊职业的功课却是做的不甚好的。昭宗贸然发动的这场战争以昭宗的失败而宣告结束。而随着一同 消失的,还有昭宗的自强和进取精神。昭宗是完全气馁了。自己这个皇帝真的太窝囊了,要啥啥没有,光有一屁股的债;要做啥都做不了,自己已经没有连发号命令 的威严都没有了。干脆只能破罐子破摔,不管怎么样,总比连一天皇帝都没有当上强。昭宗现在已经是过一天是一天,只要自己的皇位保存,他就继续做自己的皇 帝,至于某个宦官如何放肆,某位节度使的如何正在屯兵,已经于自己关系不大。而当时真正的局势是,大家都已经看到了目前的皇帝的无能为力,他已经成为各支 势力的一枚棋子。他的命运已经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在朝廷陷入与李克用、李茂贞的战争中时,另一支重要力量的朱温却享受着渔翁之利, 他渐渐在这几支力量中脱颖而出。公元900年,宦官刘季述、王仲先等要挟宰相崔胤召集百官以皇帝昏庸为名将唐昭宗李晔废掉,让太子李裕继位。但这场政变并 没有持续多久,后宰相崔胤在朱温的支持下,发兵打败了刘季述。朱温现在的角色是,我闲着也是闲着,看谁不顺眼了我也插上一脚。反正你们打你们的,但是皇帝 动不得,以后我还得靠他光明正大地将皇位禅让给我呢。最后我不但能够天赐皇位,还能保全声名。你们打吧,再怎么样也是个背叛朝廷,以下谋乱的罪名。在朱温 的匡扶下,昭宗得以“反正”。天复三年(903),昭宗在朱全忠的押解下还京。对此,感恩戴德的昭宗更加信任他曾经给于特殊礼遇的恩人,他赐朱全忠“回天 再造竭忠守正功臣”,并被封梁王,昭宗还亲解玉带相赐。
这件事暂时告一段落。表面上看,在朱温忠心的保护之下,昭宗已经很舒适地享受 帝王生涯了。但是,谁都能看出来,此时朱温的篡帝野心也日见明了。当时昭宗也并非完全不知情,但无奈自己力量已经式微,根本不是朱温的对手。对于朱温的日 渐骄奢态度,昭宗也曾有过那么几次除掉他的尝试。历史记载言,朱温于凤翔迎回昭宗时,昭宗确曾有过一次杀之以除后患的意图。某一个平常的下午,昭宗假装鞋 带脱落,对朱温说:“全忠你帮我系一下鞋带吧。”朱温于是跪下系结。当时昭宗身边还有很多卫兵,昭宗的意思是让左右趁势擒杀朱温,但让后人惊讶的是,但是 左右竟然没有敢动手的。于是昭宗丧失了唯一一次能够消灭朱温的机会。然而就后人看来,其实当时灭不灭朱温,对于大唐而言已经意义不是很大了。朱温所代表的 不是一支单独的威胁,而是逼近大唐政权中众多力量的一支,仅此而已。即使能够消灭掉朱温的力量,仍会有李克用、李茂贞等,甚至还有李温、张温。 仍回到公元904年,朱温借口派人杀害唐昭宗,立李为皇帝,是为唐哀帝,也称唐昭宣帝。公元907年,唐哀帝被迫禅位,朱全忠称帝,改名朱晃,国号为 梁,是为后梁太祖,定都开封。这一乱世之中的枭雄拐了一个弯,终于如愿以偿实现了帝王之梦。这么说来,虽然黄巢在他的菊花台上坐了几天,但毕竟还是当上了 皇帝,而同一支农民起义军中的朱温却用迂回的战略同样实现了当初起义时的誓言。唐末的这一次农民战争,竟然先后出现了两位帝王,让人不得不慨叹中国农民的 才能和勇猛。不管怎样,盛极一时的大唐王朝就此结束,中国开始了的大混乱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