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吐蕃国自西勃兴,与唐王朝对峙,分庭抗礼。时而进犯,时而求婚;时而掠地,时而请和。而唐廷则或征伐防御,亦或绥靖安抚。这种战和交错的局面约略持续了二百余年。其中有一次讲和会盟就是公元783年正月,在清水(今甘肃省清水县)举行的。
清水之盟,即清水会盟,是唐朝在建中四年与吐蕃第六次会盟、第三次议定边界。在此次会盟中,唐割让了被吐蕃占领的凤翔以西的广大地区与吐蕃和好。不过吐蕃对会盟并无诚意,最终酿成平凉会盟上唐廷盟官被捕杀,唐盟使浑瑊险些丧命的劫盟恶果。
763年安史之乱结束不久,吐蕃军队大举进攻唐朝并占领长安15天。唐代宗仓皇逃往陕州,大将郭子仪率兵勤王逼退吐蕃。虽然吐蕃放弃了长安,但却占领了凤翔以西的河西地区。779年,唐代宗病逝,吐蕃纠集南诏等附庸大举进攻西川,唐将李晟率神策军驰援西川守军,重创吐蕃南诏联军于大渡河。之后吐蕃请和,唐德宗因决心讨平藩镇以及对回纥的深恶痛绝,派遣使臣积极谋求与吐蕃结盟共击回纥,并在诏书中改“献”为“进”,“赐”为“寄”,“领取”为“领之”,以表示两国的对等地位。
建中四年(783年),陇右节度使张镒与幕府齐映、齐抗、鸿胪卿崔汉衡、计会使于頔、樊泽、入蕃使判官常鲁在清水县,与吐蕃大相尚结赞、大将论悉颊藏、论臧热、论利陀、论力徐会盟,厘定两国边界:“唐地泾州右尽弹筝峡,陇州右极清水,凤州西尽同谷,剑南尽西山、大度水。吐蕃守镇兰、渭、原、会,西临洮,东成州,抵剑南西磨些诸蛮、大度水之西南。尽大河北自新泉军抵大碛,南极贺兰橐它岭,其间为闲田。二国所弃戍地毋增兵,毋创城堡,毋耕边田。”
之后,爆发了泾原兵变,吐蕃表示可以帮助唐朝平叛,唐德宗答应让出安西和北庭,吐蕃后来仅出一偏师二万,主力驻扎在边境观望。叛乱平定后,唐德宗想让驻守安西的李元忠与驻守北庭的郭昕撤回长安,遭到宰相李泌及群臣的坚决反对,德宗于是没有兑现诺言。尚结赞对唐朝食言毁约深表不满,决计报复。
786年九月,吐蕃军队越泾、陇(陕西省陇县)、邠、宁(甘肃省宁县)等州,进兵至凤翔。李晟将其击退,十月,再挫吐蕃军于摧沙堡(宁夏固原县西北)。浑瑊、马燧等将也阻击吐蕃军。尚结赞不断遣使向唐求和,又继续侵扰,唐德宗担心将帅生事邀功,力主罢兵而与吐蕃和盟。十二月,罢李晟兵权。
贞元三年(787年),吐蕃又遣使求和,唐将韩游瓌觉察到吐蕃求和的反常:“吐蕃弱则求盟
,强则入寇,今深入塞内而求盟,此必诈也”,但是德宗仍然主和,甚至还想联合吐蕃,共击回纥,答应与吐蕃和盟。德宗命崔澣去见尚结赞,尚结赞以归还盐、夏二州,表示“诚意”,还提出请唐朝派浑瑊主盟。唐朝答应派浑瑊为会盟使,会盟地点几经磋商,最后决定在平凉(甘肃平凉)。
五月十五日,唐蕃会盟于平凉。浑瑊在出发前,李晟警告他,此次会盟非比寻常,必须严加防备;但是唐德宗却命令浑瑊不要猜疑对方,要表示会盟的诚意。会盟开始前,浑瑊等人应尚结赞之请,脱去盔甲,入幕换穿礼服。此时,吐蕃军伏兵在击鼓的号令下,从四面蜂拥而至,浑瑊觉察后迅速从幕后逃出,乘马突围,唐朝会盟官员自副使崔汉衡以下60余人,皆被扣押,其余随从将士全部被杀。此次劫盟突袭事件,唐军死500余人,被俘千余人。
平凉劫盟使双方都不再抱有和平的诚意,唐朝不履约,吐蕃也无和平共处之意。唐德宗深悔坚持与吐蕃会盟的失误,果断抛弃了联合吐蕃共击回纥的幻想,转而联合回纥、大食,诱使南诏共同对付吐蕃,唐蕃又进入激烈的战争时期。
此后30多年唐蕃之间未再和盟,吐蕃进攻关中、西川的战役尽数遭到失败,而唐朝在西域的北庭、安西两大都护府也在这段时期被吐蕃相继攻陷。稍后当时还在漠北的回鹘汗国往西域发展,夺取了北庭地区。经过包括维州会战、盐州之围在内的多次大战之后,吐蕃国力不断被唐、回鹘、大食削弱,而唐朝却进入了元和中兴,吐蕃这才有了重新议和的意图。
长庆元年(821年)十月,唐蕃最后一次会盟于长安西郊。吐蕃会盟专使为礼部尚书论讷罗,唐朝派宰相崔植、王播、杜元颖等17人与盟。822年(长庆二年、彝泰八年)五月,唐朝和盟专使刘元鼎率领使团去吐蕃,与吐蕃以钵阐布·勃阑伽允丹为首的官员在逻些东郊会盟。会盟毕,吐蕃遣使随刘元鼎至长安,又派人到大夏川(甘肃省大夏河)召集东道将领100多人宣读盟文,要求他们信守不渝。
长庆三年(823年),唐朝和吐蕃分别在长安和逻些建碑,刻盟文及与盟人名于其上以纪其事。双方在盟文中重申“和同为一家”的舅甥亲谊,决心今后“社稷叶同如一”,“各守本境,互不侵扰”,“烟尘不扬”,“乡土俱安”。还规定了唐蕃双方人员往来路线和供应办法等具体事项。在现存唐蕃会盟碑的背面,还记述了唐蕃和盟关系的始末:对唐朝文成、金城公主先后嫁到吐蕃,唐蕃间长期和战不定的形势作了回顾;对极力主张与唐和盟的赤祖德赞作了充分的肯定。对唐蕃双方人民而言,会盟反映了他们想望结束战争的共同愿望,符合他们的共同利益。自706年至822年的100多年间,吐蕃与唐朝共会盟8次,长庆会盟是最后一次会盟,亦称“甥舅和盟”(唐朝为舅,吐蕃为甥)。
旷日持久的唐蕃战争对于吐蕃越来越不利,最终甥舅之间实现了最后一次和平会盟,但也仅维持了20余年。两国还在进行最后的较量,会昌四年(844)唐廷以回纥衰亡西迁,吐蕃内乱,议复河、湟四镇十八州,储备兵器、军粮,侦察吐蕃边防屯兵众寡,以为收复之备。大中年间(847-859)沙州汉人张议潮掀起反抗吐蕃的起义,唐朝便趁吐蕃内乱尽复河西故地,吐蕃也在内忧外患下分裂为百余部落,从此再也没有雄起过。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
阅读 (60)
1 历史上年纪最小的皇帝和女帝,即位时一个刚满百天,另一个仅满月阅读 (119)
2 北齐初代皇帝高洋阅读 (133)
3 世人皆知杨广亡隋 却不知杨广孙子死前说了1句话 成为千古名言阅读 (174)
4 隋朝末代皇帝皇泰主杨侗阅读 (217)
5 一文带您了解古今印度历史阅读 (344)
6 二战后期日本的玉碎计划(日本的一亿玉碎计划是什么)阅读 (332)
7 二战日本无条件投降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意思(是什么原因让日本无条件投降的)阅读 (390)
8 二战德国为什么不打日本(二战德国能打败日本吗)阅读 (343)
9 日本战败天皇为什么没惩罚(二战日本天皇为什么不受惩罚)阅读 (367)
10 甲午海战北洋舰队参战军舰(甲午中日海战日本舰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