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怒砸魏征墓碑背后的故事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津津乐道唐太宗李世民与唐朝名臣魏征的君臣和谐、上下同心的佳话。然笔者却从史料中发现,李世民与魏征的彼此关系远没有想象和传闻的那么亲密。最有力的证明就是魏征死后不久,唐太宗不仅毁掉了自己给魏征写的碑文、亲手砸坏了魏征坟墓的石碑,还毁弃将衡山公主嫁给魏征儿子叔玉为妻的允诺,表示了对魏征的不满。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还是从李世民与魏征的交往经历说起吧。
魏征(580 643)字玄成,巨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州)人,从小丧失父母,家境贫寒,但喜爱读书,不理家业,曾出家当过道士。隋大业末年,魏征被隋武阳郡(治所在今河北大名东北)丞元宝藏任为书记。元宝藏举郡归降李密后,他又被李密任为元帅府文学参军,专掌文书卷宗。
唐高祖武德元年,李密失败后,魏征随其入关降唐,但久不见用。次年,魏征自请安抚河北,诏准后,乘驿驰至黎阳(今河南浚县),劝嵛李密的黎阳守将徐世绩归降唐朝。不久,窦建德攻占黎阳,魏征被俘。窦建德失败后,魏征又回到长安,被太子李建成引用为东宫僚属。魏征看到太子与秦王李世民的冲突日益加深,多次劝建成要先发制人,及早动手。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由于早就器重魏征的胆识才能,非但没有怪罪于他,而且还把他任为谏官之职,并经常引入内廷,询问政事得失。魏征喜逢知己之主,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加之性格耿直,往往据理抗争,从不委曲求全。为大唐王朝的发展壮大,为贞观之治开创,提出了许多治国良策,大多被唐太宗所采纳。
然而,面对魏征 上不负时主,下不阿权贵,中不侈亲戚,外不为朋党,不以逢时改节,不以图位卖忠 的精神和做法,李世民毕竟是人不是神,尽管他尚属杰出的开明君主,其文治武功闻名天下,也能为江山社稷而从善如流,对属下知人善任,但由于魏征敢于直言犯上,有时态度坚决,言辞激烈,很伤李世民皇帝面子,多次使他大发雷霆之怒,并扬言 早晚要杀掉这个道士 。可见,二人关系只是局限于大局上的一致、理智上的和谐,并未真正实现感情上的和睦、行为上的默契。
据《旧唐书》载, 徵卒后,正伦以罪黜,君集犯逆伏诛,太宗始疑徵阿党。徵又自录前后谏诤言辞往复以示史官起居郎褚遂良,太宗知之,愈不悦。先许以衡山公主降其长子叔玉,于是手诏停婚,顾其家渐衰矣。 这些记载,很显然,已使我们上述的评价得到了印证。
应当承认,唐太宗李世民对魏征是极为器重的。有几件事可以充分表明:一是李世民对魏征的 做良臣不作忠臣 之说极为赞许(太宗曾询问忠臣和良臣有何区别,魏征答道: 使自己身获美名,使君主成为明君,子孙相继,福禄无疆,是为良臣;使自己身受杀戮,使君主沦为暴君,家国并丧,空有其名,是为忠臣。以此而言,二者相去甚远。 二是为表达圣恩,不惜通过联姻方式收买魏征,拟将衡山公主许配给魏征长子魏叔玉为妻。三是贞观十六年,魏征染病卧床,唐太宗所遣探视的中使道路相望。得知魏征一生节俭、家无正寝时,唐太宗立即下令把为自己修建小殿的材料,全部为魏征营构大屋。不久,魏征病逝家中。太宗亲临吊唁,痛哭失声,并说: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四是魏征亡故,李世民破格下旨地为之废朝5日(房玄龄也只有3日),并亲自为魏征撰写碑文。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宠爱之心可见一斑。
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李世民对魏征大胆直谏的所为,并非没有丝毫其他看法想法,只能说是心存喜忧参半的心绪。喜的是魏征能大处着眼,为国进言,不惧权势,处事较公;忧的是魏征不留情面,不顾龙颜,常有 犯上 之嫌。特别是魏征死后不久,李世民就发现魏征以往的行为存在 两大硬伤 :其一,魏征在死之前曾经向唐太宗秘密推荐当时的中书侍郎杜正伦和吏部尚书侯君集,说他们有当宰相才能,得到重用。魏征死后,二人都因牵连到太子李承乾谋反事件之中,杜正伦被罢免,候君集被斩首。李世民开始怀疑魏征在朝廷有因私营党的嫌疑。其二,魏征曾把自己给皇帝提建议的书稿给当时记录历史的官员褚遂良观看。唐太宗怀疑魏征故意博取清正的名声,心里很不高兴。
试想,唐太宗联想到魏征曾帮助原太子李建成反对自己夺取政权,心中肯定火冒三丈。想当年,他对魏征如此不计前嫌百般器重,而魏一命呜呼后却爆出了结党营私、沽名钓誉的事情来,焉能不龙颜大怒?于是乎,为泄不平,李世民采取了两项步骤惩罚魏征:先是下旨解除婚约,不再同意把衡山公主许配给魏征长子魏叔玉;后是大怒之下,亲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其义明显是怒之辜负圣恩,愧对宠信)。
如今后人,若平心静气思考一番,会觉得李世民此举也是人之常情。毕竟两件事情相继爆出,太宗难免生出被欺骗、被糊弄的感觉,采取 停婚仆碑 ,既是皇帝对大臣的惩罚,也是抚平心底怨气。好在此事并没有罪及魏征家人,大家一切照旧。这也凸显出李世民不愧是一代明君的形象和境界。
按说,故事到此已经划上句号,但历史却是 一波三折 、 峰回路转 。贞观十九年唐太宗率军亲征高丽。战事不利,被迫率军撤回。事后,李世民因想到如果魏征在世,必能劝止自己鲁莽决策,开始怀念魏征的经世治国之才,犯颜直谏之胆,亦希望能继续有群臣进谏、君臣共治的局面,于是重新树立起魏征的墓碑,并恢复了其声誉和待遇。
从李世民怒砸魏征墓碑历史故事,我们能够得到些什么启示启发呢?借用一位朋友的话说,英雄也有犯错误,唐太宗李世民也是人不是神。不以一眚而掩大德,这是看待、评价历史人物应持有的态度。笔者深以为然,极为赞同。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
阅读 (47)
1 历史上年纪最小的皇帝和女帝,即位时一个刚满百天,另一个仅满月阅读 (108)
2 北齐初代皇帝高洋阅读 (123)
3 世人皆知杨广亡隋 却不知杨广孙子死前说了1句话 成为千古名言阅读 (165)
4 隋朝末代皇帝皇泰主杨侗阅读 (205)
5 一文带您了解古今印度历史阅读 (339)
6 二战后期日本的玉碎计划(日本的一亿玉碎计划是什么)阅读 (327)
7 二战日本无条件投降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意思(是什么原因让日本无条件投降的)阅读 (387)
8 二战德国为什么不打日本(二战德国能打败日本吗)阅读 (340)
9 日本战败天皇为什么没惩罚(二战日本天皇为什么不受惩罚)阅读 (364)
10 甲午海战北洋舰队参战军舰(甲午中日海战日本舰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