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君不贤唐太宗是否篡改过国史?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前史上一位伟大的皇帝,正是他创始了大唐盛世的局势,推进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繁荣的高峰,因为他的文治武功,历朝历代都视之为圣明君主的代表。但是关于他获得皇位的进程,却有着各式各样的传说。在野史和民间传说中,李世民是经过发起玄武门之变,杀死长兄李建成,强逼爸爸唐太祖李渊退位,才登上了皇位的,可谓心狠手辣、残酷凶狠。但在正史记载中,李世民在创始大唐的进程中功德无量,是推翻隋朝的首要策划和组织者,奠基登位是瓜熟蒂落的工作。那么正史中的记载是不是现实?李世民继位后有没有为保护自身位置而篡改国史呢?这就要从大唐的创建进程说起。
据史料记载,李渊共有四个儿子:长子建成,次子世民,三子元霸(早死),四子元吉。李渊家世显赫,威望颇高,隋炀帝对他十分猜忌,而李渊天然也理解,所以他韬光养晦、深藏不露,尽管早有异心,却一向按兵不动。此间因为朝廷苛捐杂税,连年战乱,使得大众民不聊生,处处都是农民起义,李渊趁机在浊世中树立了自个的根据地,开端觊觎全国,但他性情深思远虑,一向深藏不露。即便如此,隋炀帝仍是派留守王威和高君雅私自监督李渊,在朝廷耳目众多的情况下,李渊急需一个牢靠的帮手来协助他。
温大雅所撰《大唐创业起居注》是关于李氏父子树立大唐的最早记载,并且他亲身参加了起兵反隋的晋阳起兵,其记载具有较高的真实性。据此书所述,其时李渊身边能够信赖的只要二子世民,因为其他几个儿子都不在身边,所以他就将自个真实的心里主意通知了李世民,李世民正值年青勇武、风华正茂,天然是李渊最为得力的帮手。
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底,李渊授命南下打压起义军,北方突厥趁机攻取了太原留守管辖下的马邑(今山西朔县),隋炀帝大怒,派人软禁了李渊。李渊十分恼火,便想起兵,但因为身边只要李世民一人,李建成和李元吉还在河东,力量涣散,不是起兵的绝佳机遇,因此只得忍住。但是因为突厥的猖狂,隋炀帝指令赦宥李渊,让他留守太原,力阻突厥。一旦有了时机,李渊便不会容易放过,他马上通知建成、元吉,让他们当即预备起兵,所以李建成在河东招集英杰之士,李世民在晋阳撮合强兵能将,下大力气吸引人才,不久,建成、元吉和李渊的女婿柴绍陆续抵达太原。
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初,李渊在晋阳指令刘文静伪作了一份隋炀帝的敕书,在太原、雁门、马邑等郡征兵。二月,李渊又趁叛隋而起兵的刘武周南下汾阳宫(今山西宁武南)之机,以防范刘武周为名,指令募兵。与此同时,李渊向突厥始毕可汗称臣,获得了突厥的撑持,亦解除了受突厥进犯的后顾之虑。在做好这种种预备之后,李渊总算起兵反隋。因为他预备充分,策划精细,加上兵多将广,又个个骁勇善战,所以一路上势不可当、威不可挡。他们很快攻破了西河城,进城后鸡犬不惊,慰抚民众,康复旧业,获得了老大众的撑持和信赖。七月份,李渊以李元吉为镇北将军、太原留守,担任太原的全部事宜。李渊亲领三万人,誓师动兵,改易旗号,开向关中,不到半年的时间便推翻了隋朝的控制。
由此可见,太原起兵的全进程,包含此前数年的苦心经营,都是李渊一手操办的,他为大唐的树立作出了杰出的奉献,唐王朝创建的首要劳绩大概在他身上。而一向以来 阴结好汉 、勇而有为的李世民,是李渊得力的帮手,是积极的副角。但是在《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正史中,现实却发作了曲解。
《旧唐书》记载,隋炀帝南巡江淮的时分,瓦岗寨农民起义正如火如荼,严峻威胁到了隋朝的控制,李世民见有隙可乘,便与刘文静密议起兵,并做好全部策划和组织,待欲起事时才通知爸爸李渊。李渊闻之大惊,仅仅迫于其时紧迫的局势,现已没有商议的地步,所以不得不勉强遵从了李世民的组织,走上了起兵叛变的路途。《新唐书》、《资治通鉴》都沿用了这种说法,把太原起兵的首要劳绩划到李世民身上,李渊则成了消沉被迫的人物,然后使李世民变成起兵反隋、创始大唐的首要人物。
之所以发作这样的矛盾,与李世民攫取帝位后重修史书有关。李世民经过玄武门政变,以次子的身份登上了皇位,并且杀死了亲生哥哥李建成,这无论如何是不合乎道统和品德的。为掩盖这种残酷的行动,为自个的登基确立合法性,李世民决定设置史官,撰修国史,所以指令创建了宰相监修国史的制度,这就使史官很难做到秉笔直书,只能按控制者的意图编撰前史。李世民在位时间再三违例需求亲看国史和起居注,并为自个辩白道: 今欲自看国史者,盖有善事,固不须论,若有不善,亦欲以为鉴诫,使得自修正耳。 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在李世民再三需求下, 玄龄等遂删略国史为编年体,撰高祖、太宗实录各二十卷,表上之。 在李世民授意下,史官们把李世民发起 玄武门之变 的动因写成 安社稷,利万民 的大义行动,然后严峻曲解了前史现实。
依照李世民的意图,贞观史臣在编撰《高祖实录》和《太宗实录》时,费尽翰墨铺陈李世民在武德年间的劳绩,极力扼杀太子建成的成绩,降低高祖李渊的作用,并且把太原起兵的密议描绘为太宗的精心策划,而高祖则处于完全被迫的位置。这样,李世民即是创始李唐王业的首功之人,皇位本来就大概是他的,李渊退位后也就理应由他承继皇位,因此,李世民登上皇位便显得瓜熟蒂落了。
还有一种解释,以为李世民之所以要修正国史,抬高自个在太原起兵中的位置,降低李渊的劳绩,乃是出于其时的政治需求。他需求贞观史臣把太原起兵中李渊由自动起兵变为被迫起兵,意图是为了把李渊描绘成一个忠臣的形象,然后契合儒家的品德需求:李渊是在隋炀帝要指令拘捕他,李世民、刘文静等又设下骗局逼得他穷途末路的时分才不得不反的,并且在起兵时李渊还曾声称 欲大举义兵,远迎主上 ,这样一来,李渊就成了大忠臣了。很明显,这种描绘有利于李世民保护控制。
而李世民之所以将起兵叛变事迹加到自个身上,乃是为了强化自个真命天子的形象,这与他需求史官们在编撰《太宗实录》时,极力烘托他出世时 二龙戏于馆门之外,前后三日才离去 的异象是共同的。他也需求史官们在记叙太原起兵的进程中,极力描绘他的策略过人和勇武善战,更进一步印证他是克明克哲、秉承天命的一代君主。
这种说法多基于心思和逻辑上的估测,没有太多的史实根据,姑且能够当作一种另类的解读。由此可见,李世民继位后修正创业国史是没有疑问的现实,而他之所以要修正国史,首要意图即是掩盖 玄武门之变 的恶劣行径,让自个的继位显得光明磊落,瓜熟蒂落,获得道统上的合法性。至于他还有没有其他意图,咱们今日现已很难判断了。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
阅读 (59)
1 历史上年纪最小的皇帝和女帝,即位时一个刚满百天,另一个仅满月阅读 (118)
2 北齐初代皇帝高洋阅读 (132)
3 世人皆知杨广亡隋 却不知杨广孙子死前说了1句话 成为千古名言阅读 (173)
4 隋朝末代皇帝皇泰主杨侗阅读 (215)
5 一文带您了解古今印度历史阅读 (344)
6 二战后期日本的玉碎计划(日本的一亿玉碎计划是什么)阅读 (332)
7 二战日本无条件投降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意思(是什么原因让日本无条件投降的)阅读 (390)
8 二战德国为什么不打日本(二战德国能打败日本吗)阅读 (343)
9 日本战败天皇为什么没惩罚(二战日本天皇为什么不受惩罚)阅读 (367)
10 甲午海战北洋舰队参战军舰(甲午中日海战日本舰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