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后与武三思秽乱后宫 为何唐中宗充耳不闻韦后与武三思秽乱后宫 为何唐中宗充耳不闻

韦后与武三思秽乱后宫 为何唐中宗充耳不闻

韦后与武三思秽乱后宫 为何唐中宗充耳不闻?

武则天生有四子:李弘、李贤、李显和李旦。在武则天称制期间,李弘、李贤被武则天毒死和逼杀,李显曾即位为中宗,但没过多长时间,就被武则天废为庐陵王,李旦也曾在中宗之后为睿宗,不过 居于别院 ,从未上过龙廷。不久,武则天自己称帝,改唐为武周。

在武则天晚年,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俩成为武则天的男宠,由于武则天在私生活以及政治上需要这两个人,就处处纵容他们,以至张氏兄弟把持了朝政,尽为不法之事,不断私杀皇亲国戚。朝廷上的正直大臣十分不满,多次罗列罪状,想置张氏兄弟于死地,可都被武则天驳回。一些大臣见无法控制张氏兄弟,就采取了武力政变的方式。在大臣张柬之等人的策动之下,联络了一批朝中重臣、羽林军将领以及太平公主等皇帝亲族,突然发难,趁武则天卧病之机,攻入武则天的住处,在走廊里搜出张氏兄弟,就地处决,并顺手将武则天请下了台,迎还了中宗。政变后的第三天,中宗即位,去掉武周国号,仍称为唐,中断了十五年的大唐复立。

唐中宗李显在武则天当政中度过了一段艰难的岁月,他先是被幽禁于皇宫别院,继而被流放到房陵,在房陵亦被软禁。在武则天当皇帝的十五年里,他们夫妻俩的确是胆战心惊地过日子,因为武则天已害死了两个亲生的儿子,李显唯恐什么时候厄运会突然降临到自己头上,所以每当京城有诏书传来,李显都惶恐地要自杀。这时候,妻子韦氏总是劝他说: 人世间祸福无常,最多也不过一死,你又何必如此害怕?又为什么要急着自杀呢? 就这样,夫妻俩相依为命,一起度过了十五六年的惶恐岁月。

及至张柬之、桓彦范等人发动政变,迎还了中宗,复称大唐,中宗当然立韦氏为皇后,把女儿也加封为安乐公主。由于他们受了许多苦,遭了不少的罪,当了皇帝之后,他们要大加补偿,因此,中宗复位不久,其荒淫享乐的苗头就露了出来。

中唐复位不久,边患不断,灾荒也接连发生。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陕西降特大雨雹,伤庄稼无数,个别地方颗粒无收;过了两年,山东、河南、陕西一代发生了大瘟疫,百姓染疫而死者不计其数,再加上朝廷内的武氏势力仍很强大,所以,唐朝的政局应当说很不稳定。在这种情况下,韦后却一力怂恿中宗享乐,不问国政。例如,中宗景龙元年(公元707年)二月,韦后陪同中宗登上玄武门,观看特设的宫女大宴,数不清的宫女如莺蝶纷飞,摆开一桌桌的宴席,气势既壮观又奇特。等宴会结束后,韦后又命宫女相互打斗,弄得中宗眼花缭乱,目眩神驰,而在这时百姓正在饥饿和瘟疫中备受煎熬。第二年元宵节,韦后又特命百姓张灯结彩,大庆元宵,她则陪着中宗,带着百官,穿着便服,夹杂在百姓之中共享太平之乐。从这些现象分析,应当说从这时起,韦后就有意效法武则天,想让中宗不问朝政,以便自己伺机掌权。

武则天虽死,她的武氏宗族并未失势,尤其是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与中宗结亲,更是站稳了脚跟。有一次,洛州长史薛季昶曾对张柬之说: 张氏兄弟虽被除去了,但武则天的势力并未彻底铲除,就像汉朝的吕后虽死,她的宗族吕禄、吕产还在一样。去草若不去根,最终还是要复生的。

武三思之子既娶了中宗的爱女安乐公主,便有了靠山,而中宗复位后不久,武三思又与韦后私通,等于父子俩娶了母女俩,更是有恃无恐了。原来,韦后与武三思私通,是由上官婉儿牵线搭桥促成的。上官婉儿是上官仪的孙女,武则天当政时,宰相上官仪曾劝高宗废掉皇后武则天,但被武则天的密探侦知,武则天就派人诬告上官仪谋反,杀了上官仪父子,把他家的妻女都没入掖庭为奴。上官婉儿在宫廷之中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人长得十分聪明灵秀,又极富文才,善于吟诗作赋,为武三思所爱。武则天当政时,武三思常在宫中值宿,上官婉儿于是与武三思私通。唐中宗复位以后,上官婉儿马上被召幸,拜为昭容,专门掌管皇帝的制命,深受宠爱。中宗重当皇帝以后,生活日渐浮靡,所宠的宫女也越来越多,也就顾不上韦后,而韦后又耐不住寂寞,生性淫荡,就找上官婉儿想办法,经上官婉儿撮合,两人就干起了苟且之事。这些事,宫中几乎人尽皆知,只是瞒着中宗一人而已,韦后和上官婉儿还多次在中宗面前替武三思说好话,夸他德才兼备,就这样,武三思被中宗拜为宰相。

武氏势力复振,韦后也与武氏加紧了勾结,她希图有朝一日能借助武氏的力量登上皇位。朝中的正直大臣见中宗昏庸,朝政腐败,大有岌岌可危之势,就推举张柬之面奏中宗,要求除掉武三思,以加强李唐宗室的力量,其他官员也有类似的陈请。中宗不听,并把这些事告诉了韦后,韦后再转告给武三思,武三思立即打击报复,将张柬之贬出朝廷,使之死在襄州。其他正直官吏也一一遭到贬逐。

韦后的女儿、武三思的儿媳安乐公主极其骄横不法。在中宗和韦后的纵容之下,她目无王法,屡屡凌辱大臣,贪污受贿,生活上极其骄奢淫靡,并多次向中宗索要土地湖泊。更有甚者,她竟逼着中宗立她为皇太女。这位宝贝公主,与其母如出一辙,是一位权力狂、野心家,但又浮巧刁蛮,绝无才干,其身败名裂是命中注定了的。

在当时的朝廷之上,真是热闹非凡。上官婉儿是一个天才的笔杆子,韦后是一个天生的泼妇,两人共同私通武三思,武三思又刁滑奸邪,手握权柄,再加上一个成天吵嚷着要当皇太女的安乐公主,真是文武齐备,生、旦、净、未、丑无奇不有,把一个堂堂的李唐朝廷当作了戏台,唐中宗仿佛耳聋眼瞎,对之不闻不问。一场风暴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

安乐公主与其公爹武三思密谋串通,一心要废掉太子,立自己为皇太女,这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如同儿戏的异想天开的想法,但在无奇不有的唐代,也难保没有实现的可能。皇太子李重俊感到了极大的威胁和恐惧,他要先下手为强,擒杀韦后和安乐公主。中宗景龙元年(公元707年)七月,太子与左羽林军大将李多祚、将军李思冲、李承况、独孤伟等人,假借皇帝的命令,率领羽林军骑兵三百人,冲入武三思的家里,杀死了武三思和武崇训及其亲属党羽十多人,然后又自肃章门斩关而入,企图一举杀掉韦后、安乐公主和上官婉儿。

当时,中宗夜宴刚刚结束,忽闻太子作乱,就连忙与韦后、安乐公主和上官婉儿一起来到玄武门,并急命右羽林军大将刘景仁率百余骑前往护卫,又急忙宣布命令,赦免一切跟从起事的人员。众人一听太子原是矫诏,又闻皇上的赦免令,就纷纷弃戈投降,最后只剩下三两个人跟随太子逃去。后来逃到今陕西的户县,在林中休息时,太子被随从杀掉。

在平定了太子之乱以后,韦后的势力更加猖獗,其野心也已越来越清楚,朝廷上下一片舆论哗然。安乐公主另嫁的新夫武秀吉也积极参与其事,再加上宗楚客,数人狼狈为奸,使得朝廷上人人侧目。定州人郎岌上言,说 韦后、宗楚客将为逆乱 ,结果被中宗乱棍打死。许州司兵参军燕钦融不畏死难,毅然上书说: 皇后淫乱,干预国政,宗族强盛;安乐公主、武秀吉、宗楚客图危宗社。 中宗把他召至朝廷,当面责问,燕钦融慷慨陈词、毫无惧色,说得中宗无言以对,只好让他出廷去了,谁知他还没有走出朝堂,韦后就假借皇帝的命令,让宗楚客带人把他捕住,摔在殿中的石头上,使之颈折而死。中宗见此情景,竟然没有追问,只是在脸上表现出了不愉快的神色。韦后、宗楚客等人见中宗心中不忿,生怕中宗处治,就想立即把中宗害死。睿宗景云元年(公元710年)六月,韦后派安乐公主给中宗进献食饼,中掺毒药,中宗食后,毒发而死。

中宗暴死,而韦后的部署却没有完成,如果在这时发丧,定会引起朝廷的极大混乱,很有可能有人起兵,韦后一伙就有被杀掉的可能,因此,韦后的当务之急是秘不发丧,然后把亲信召入宫中,商议对策。韦后让自己的哥哥韦温负责统率所有的军队,又令韦氏宗族的韦捷、韦濯、韦琦、韦播等分别带领军队,巡行六街,保卫宫室,再从四方调来了五万亲信军队,驻守京城。待一切布置妥当以后,才给中宗发丧。

在发丧之时,即宣布中宗 遗诏 ,韦后自己临朝听政。三天以后,年幼无知的太子李重茂在中宗灵前即位,尊韦后为皇太后,由皇太后临朝摄政。

可惜的是,韦后的野心比武则天大上十倍,其欲望也强上十倍,可能力却连武则天的十分之一都没有,她在诸王不服大臣离心的情况下临朝称制,必然会引发一系列的反抗。

中宗李显的弟弟李旦的第三子李隆基,在身处逆境时善于韬光养晦,躲过了武则天对李唐宗室的严酷迫害,即使在中宗在位时,他也十分谨慎。其实,他自幼饱读诗书,聪慧过人,又兼性格英武,胸怀大志。平时,他显得好像迷恋于声色犬马,守际上处处留心朝廷的动静。当中宗突然去世、韦后临朝称制的消息传来时,他感到自己的机会到了。他派人与太平公主联系,取得了内应,于是,他率兵从封地奔袭长安,与太平公主的儿子薛崇简以及羽林军的将领一起,率一万骑兵突出玄武门,冲上太极殿。韦后对这一变故茫然不知,等听到外面喊杀声起时,才急忙从寝处逃出,连外衣也来不及穿。刚一出房,即被乱兵杀死。安乐公主则正在描眉,未及回头就被士兵斩作两截,从此真的进入安乐之乡去了。

上官婉儿则极有心计,她听悉变故,急忙写了一张让李隆基的父亲相王李旦登基的诏书,藏在袖中,率宫女列队迎接李隆基,希望能免一死。李隆基见了诏书后,对左右说道: 此婢妖淫,渎乱宫闱,怎可轻恕,今天不诛,后悔无及。 立命左右把上官婉儿斩于当地。其实,上官婉儿是无辜的,她以才色奉事于人,并未做什么坏事,所处不当之事,也皆因不得已而为之。她是一位极有才华的女诗人,《全唐诗》中保存有她的诗作三十二首,并且有诗文集行世。

李隆基平定了韦后之乱后,尽杀韦氏宗族,连武氏势力也一并扫除,自此以后,唐朝又回到李氏宗族手中。李隆基的父亲李旦登基,仍号睿宗,李隆基被立为太子。在其后的几年里,太平公主一直想当女皇,而且势力很大,经过一番激烈的斗争后,太平公主谋反事泄,李隆基将她逼入寺庙,令其自杀,终于稳住了李唐江山。在李隆基的统治下,盛唐之世终于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