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尚遇上纪录片 诠释“时尚”如何成为时代“刚需”当时尚遇上纪录片 诠释“时尚”如何成为时代“刚需”

当时尚遇上纪录片 诠释“时尚”如何成为时代“刚需”

美,一直都是人类感官中最主观,也最高级的部分。当美成为一个产业进步的阶梯,并渗透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时,[时尚]便成为一个大众的美学范式。临近2014年岁末,一部名为《时·尚》的纪录片在和大家亮相后受到广泛关注。

作为中国首部时尚纪录片,有观众评价道:[片子制作用心,内容清新,时尚却不失思想,没有浮躁和炫耀。]由此,记者专访了《时·尚》的制作团队,以及策划了此纪录片拍摄的时尚集团董事长刘江,为读者解密这部[中国首部时尚纪录片]的台前幕后。

[大时尚],讲述中国20年时尚生活方式变迁史

于观众而言,纪录片一般都很[小众]。《舌尖上的中国》重新唤起了大众对纪录片的热情,因为它重新站在了普通人的视角洞察时代的变化,而《时·尚》则更进一步,关注一个阶层对于[时尚]的理解和深刻内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精英阶层已经脱离了衣食阶段,而反应他们的精神追求,对生活更精致要求的片子几乎没有。]《时·尚》纪录片总导演祁少华表示。《时·尚》正是通过这群人的视野,讲述了国人[时尚]生活方式20年的变迁。

从一开始,时尚集团董事长刘江就想跳出一个狭窄的视野,不局限某个品牌,而是想反映一个[大时尚]的概念,一个跟每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故事。刘江表示,[很多人以为时尚就是物质,或者是浅层次意义上的标新立异,但真正的时尚,是一种永远创新和否定自己的勇气。]

因此,《时·尚》中观众看到的不仅仅是关于色彩、潮流方面的变化,而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以及人们是如何与[时尚]发生亲密的互动,甚至情感上的碰撞,能真切感受到[时尚跟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正能量],时尚是一种马斯洛需求的最高体现

[时尚]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尤其是想表现20年来中国人对时尚的理解变迁,对于题材和表达方式相对固定的纪录片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难题。如何把时尚的概念放在整个生活方式上,通过言之有物的六集篇幅去展示,祁少华发现马斯洛的[金字塔理论]可以很好地对应这个概念。

深入研究后,祁少华分别用[色彩]、[质感]、[属性]、[概念]和[自我实现]的主题,对应马斯洛需求五个层次的[金字塔]理论,贯穿了纪录片的拍摄。

通常,纪录片会采用真实记录的方式,通过历史的真实素材反映某个主题,但《时·尚》中,祁少华则大胆地通过独创的[情绪还原],用[时尚]的手法来拍时尚。纪录片中,每集的主题通过模特而不是演员来展现,众多一线品牌的服装、道具,在模特身上拍成一种情绪化的段落,从而把观众的情绪带回到相应的年代。

比如讲述[色彩]这一集,祁少华想体现[红裙子]在当年的风靡程度,于是模特穿上当年的红裙子走在三里屯的人群中,人影都是虚的,[从视觉感受上把她拍成一个穿梭20年时空的幽灵化人物,表现出当时时尚的化身。]据悉,片子在圈内引起了震动,[因为从来没有一部纪录片是采用这样的拍摄方式,很新颖。]

回归到拍摄这部纪录片的[初心],刘江认为它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变化,让时尚行业的参与者们知道自己的价值。于大众而言,时尚是美好、积极、健康、进步的,这是一种心态。

[一个企业家开始经过野蛮生长的阶段,最后会想要绅士,要优雅,要进入时尚圈,要收藏艺术品。如果有孩子,希望带他去伦敦,去纽约,去博物馆,去听音乐会。可能他自己创业的时候不注重品味,希望在自己后代身上实现,这就是一种刚需。]刘江说。而这种[刚需]也成为《时·尚》拍摄的源动力,当时尚遇上纪录片,时代的大美将如何淋漓尽致地诠释?《时·尚》将会解开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