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明末将军祖大寿他为什么投降清朝如何评价明末将军祖大寿他为什么投降清朝

如何评价明末将军祖大寿他为什么投降清朝


祖大寿,字复宇,明末清初辽东宁人氏,是明朝著名武将,后投降清朝。祖大寿曾多次在明军对抗清军的战役之中获得胜利,是明朝末年朝廷倚重的大将。然而他却在最后放弃明朝,投降清朝,成为背主之臣。因为这个决定,祖大寿在后世名声不好,大家常将其称为关宁汉奸。

后世有流传一个评价祖大寿的对子,言: 一代名将,据关外,收关内,堪称往复有忠义;两朝贰臣,悖前主,负后主,真个里外不是人。

许多人对于祖大寿投降清朝的行为十分不满,恶语批评不少。但是本人却不这样认为,观其投降二三事,皆有因果。虽然他选择投降清朝,的确辜负了明朝,但却不至于受到世人唾弃的地步。

夏允彝言: 大寿家富而勇,曾犯法,几被戮于承宗,赖崇焕力救,故相得甚欢。及为大帅,子弟皆贵为刘帅,家丁皆夷人、辽人,多善战。都下擅归,以崇焕下狱激之使然。而其母痛责之,其妻故妾也,亦持之甚坚,故仍为国用。永平恢复、锦州力守,皆有功。但围既久,粮已竭,而援兵不起,遂以城降,而身自逃归。或云已输诚于东夷,已谓吾归即举八城尽降,故东夷纵之。然归而即为国固守,虽其子在虏中不之顾也,亦非有意负国者。力守松山、杏〔山〕,与洪承畴被围年余,力竭而陷,遂致失节。

祖大寿有三次背叛明朝的行为,第一次率部东走,后两次出城投降清朝。但是他每一次反叛,都是无可奈何的选择。

第一次发生在崇祯二年,皇太极从蒙古绕过长城攻打京师之后。当时明军主力都在山海关外,清军攻打京师,祖大寿和袁崇焕急忙率兵勤王。皇太极没有拿下京师,只能选择退走。但是退走之前却使了个反间计,留下袁崇焕已经降清的消息。崇祯帝多疑,最后听信宦官之言,将袁崇焕捉拿下狱。祖大寿听闻这个消息,既愤怒又心寒,害怕遭到同样的对待,最后率部东走。

第二次是大凌河之战。祖大寿奉命在大凌河修筑城墙,护卫锦州。工程还没有完工,皇太极就领兵来犯。兵临城下,将大凌河包围。祖大寿只能闭门防守,仓促应战。

当时城中只有几天粮食,无法长久的坚持。在清军的进攻下,祖大寿除了率军死守,也曾想过率军突围。但是敌众我寡,几次突围都被阻断,于是祖大寿只能退回城中,静候援军。期间皇太极曾命士兵假扮援军,诱祖大寿开门。祖大寿吃了大亏,此后坚决不开城应战。

等了很久,城中的粮食渐渐的吃完。吃完粮食杀军马充饥,军马杀完了城中杀人相食。明军虽然来了几批援军,都被清军击溃。在这种情况下,祖大寿无奈选择出城投降。

第三次是锦州之围。在镇守锦州之时,祖大寿再次被清军包围。皇太极与济尔哈朗、多铎、多尔衮等人,相继来攻,根本不给明军喘息的机会。

锦州是明朝的军事重镇,城中防御力量极强,又有红衣大炮坐镇,实际上是很难攻破的。清军围攻锦州,虽然祖大寿的情况艰难,但仍然坚持。这期间,皇太极曾多次书信给祖大寿,对其表示招安之意。而且明确点明,绝不会问及前番潜逃罪责。但是祖大寿都言辞拒绝了,一直坚守不降。

但是最后锦州被围,松山洪承畴投降,锦州成了一座孤岛。粮草被清军阻截,城中存粮日益减少,再次出现当初大凌河吃人之景。祖大寿见城中惨状,最后只能选择出城投降。

看祖大寿之投降清朝,不为名利,每次都是被逼的无可奈何,百姓遭祸严重,最后才选择投降。而且第一次投降之后,仍然顾念旧主,曾反叛抗清。都足以表明,祖大寿仍然是具有古代士大夫坚持的忠君爱国思想的。然而可惜的是,明朝腐朽,已经难以扭转败局,只能选择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