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公在周初历史上的作用
召公生活于西周初年,经历了武、成、康三世,居官数十载。他为西周王朝的建立与巩固起过重大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书。君。序》云:「周公为师、召公为保,相成王为左右」。《史记。周本纪》中也有「召公为保、周公为师,东伐淮夷」等内容。这些记述将召公和周公相提并论,显然是有道理的。不过,儒家学者对周公推崇备至,甚至把他纳入禹──汤──文、武(周公) ──孔子为正宗的儒家正统以后,周公被奉为圣人。相比之下,召公在历史上的作用却很少被提到。这样做无疑是不公正的,也是错误的。……
召公,与周同姓。一说他是文王庶子。谯周曰:周之支族,食邑于召,谓之召公。他应是姬姓宗族中人,且与武王、周公是兄弟辈。
武王即位时,「太公望为师、周公旦为辅,召公、毕公之徒左右王,师修文王绪业」(《史记。周本纪》),说明这时召公已是武王的近臣。武王即位以后的最大任务,是组织和领导讨伐商纣王的战争。召公在这场战争中充分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诗。召》有「昔先王受命,有如召公,日辟国百里」的内容,说明召公在武王伐纣的军事行动中曾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果M1193大墓确系召公之墓,则墓中放置的戈、矛、戟、盾和头盔、铠甲等物品,反映了他作为军事将领曾经度过戎马生涯的一个方面。或许正是他的杰出贡献,使他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所以在灭纣后举行的盛大仪式上,「周公把大钺,召公把小钺,以夹武王,社,告纣之罪于天及殷民」(《史记。周本纪》)。
武王死后,召公和周公一起扶佐成王,「相成王为左右」。他们面对当时极为严峻的政治局面,做出了一系列努力,为西周政权的巩固起到重大作用。
首先遇到的是管、蔡与武庚作乱。这次叛乱声势浩大,震动了朝野,对周王朝的生存构成了直接的威胁。周王室为此组织了征讨,用了三年时间终于平息了这次叛乱。召公在这次征讨中也是起了重要作用的,这从大保簋铭文的内容可以看出。这篇铭文虽然未说他直接参予对武庚的征讨,但是他平息了国的叛乱,不仅翦除了武庚的一翼,削弱了叛乱者的实力,更重要的是防止了其它国、族和北方诸戎的连锁反应,其意义是很大的。
接着,东夷又起来叛乱。这是对周王朝的命运又一次构成重大威胁的事件。《史记。周本纪》:「召公为保、周公为师,东伐淮夷,践奄、迁其君薄姑」;旅鼎铭文中所说的「公大保来伐反夷年」,指的可能就是这一次东征。这次远征也以胜利结束,从此,周王朝的统治基本上稳定了。显然,在这次东征中,召公也是起了重要作用的。……
在周初的开国功臣中,师尚父太公望和周公旦相继谢世以后,召公在成康之际成了政坛耆宿。因他德高望重,在政治上所起的作用更加突出。叔卣铭文记述一次在宗周举行的祭祀时,成王之后王姜派叔前往看望太保,他给叔赏赐了香酒、白金等物品,足见召公所处地位的尊贵与显要。成王将死之时,「惧太子钊之不任」,乃托孤于召公和毕公。成王死后,「二公率诸侯,以太子钊见于先王庙,申告以文王、武王之所以为王业之不易,务在节俭、毋多欲,以笃信临之,作《顾命》」。康王即位以后,又「遍告诸侯,宣告以文武之业以申之,作《康诰》」(《史记。周本纪》)。据说,成康之间四十年刑措不用,出现了难得的相对安定的局面。应该说,这与当时制定与实施的一系列政治措施是密切相关的,其中也跟召公的努力与贡献是分不开的。周公制礼作乐,为西周王朝制定了一套维护奴隶制统治的制度,其作用自不可低估。但召公作为行政机构的大首长,是礼乐制度和各项政策的具体推行者,其作用是同样重要的。周公死后,他更是这一制度的维护者。在他任职的数十年间,成为政局稳定的重要因素,为周王朝的巩固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如果说召公在周初政坛上所起的作用比周公并不逊色是不夸大的。
召公死于康王时期,这时,周王朝已相当稳固了。召公在武、成、康时期为维护周王朝的统治所作的努力,经受了时间的考验,这是对他的政绩的最好说明。本文在前面虽然把论证召公就封于燕的史迹作为重点之一,但他毕竟将大部分时间用于太保的职务,承担起比燕侯更为重要的责任。因此,在我们评述其历史作用时,必须从这个角度来观察与衡量。应该说,召公在周初的几项重大事件中,他不仅都曾经参予过,而且都曾起了重要作用。他在军事、外交和行政事务方面都有很高的才能,因而在武王伐纣时能「日辟国百里」。以后,他又奉命四出活动,时而南巡「省南国」,去江汉流域宣扬王命;时而北上,平息国的叛乱;时而东征,讨伐东夷之叛;时而去中土洛邑「相宅」;时而又出现于宗周的盛大祭祀活动场所。事实上他在西周历史上的功绩,远超出「燕召公」这一称谓的范围。周王命他担任太保之职,为召公提供了施展其才能的广阔舞台。公正地说,召公是古代世界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在中国历史名人中应该有他的一席之地。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
阅读 (137)
1 召公在周初历史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