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传:足智多谋的一代传奇帝师陈平传:足智多谋的一代传奇帝师

陈平传:足智多谋的一代传奇帝师

陈平是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足智多谋,用奇计辅佐刘邦夺得天下。陈平和张良都可以被称做是一代帝王师,通过自己的智谋屡次帮助刘邦度过难关,是刘邦可以倚靠的智囊团。
但是后世在评价二人时常有不同的说法,突出陈平的是一个 奇 字。做人奇,处事奇,计谋更奇,所以我们说陈平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这个传奇色彩也体现在历史上关于陈平的负面新闻很多,比如 陈平盗嫂 、还有陈平收受贿赂,陈平在战争中善于使用反问计专会挑拨他人关系等,但这些都不妨碍他后来成就一番大事业,最终成为一位千古流传的人物。所以我们说陈平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正是因为后人对他生前身后的不断演绎,更增添了他人生的传奇色彩。
司马迁在写作史记时,把陈平列入 世家 ,当时在秦朝末年,才俊辈出,可以被列为世家的,司马迁只写了六位,而陈平就是其中一位,可见,陈平能够位列其中,说明了后人对他的功绩是持肯定态度的。
社宰分肉初显大志
陈平,出生年不详,约逝世于公元前178年,是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人。陈平年轻的时候家中很贫穷,同哥哥陈伯还有嫂子一起生活。陈平出身于一个农民的家庭,但他不喜欢种地,却非常喜欢读书,爱钻研黄老的学说,有很大的志向。他家里种着三十亩田地,平时陈伯在家种地,陈平对家里的活不闻不问,经常外出求学,他的哥哥陈伯靠着种地这点微薄的收入供陈平到各地去游学,使他增长见识和扩充他的学问。根据《史记》上记载,说陈平长得身材高大,仪表堂堂,是个典型的美男子。村里的人看到陈平出身于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但是人长得气宇轩昂,没有一点挨饿受苦的样子,于是就很好奇地问他: 你家里那样穷,你究竟吃了什么能长得这么魁梧? 陈平的嫂子听到了这样的话,早就对他平时不从事劳动很怨恨,就嘟嘟囔囔地埋怨说: 也就是吃糠咽菜罢了,家里养着个这样的小叔子,还不如没有呢! 这话让陈平的哥哥听到了,非常生气,赶走了他的妻子并休弃了她。
从这个举动来看,陈伯是坚信自己弟弟将来一定能出人头地,所以自己是心甘情愿为弟弟陈平付出,从后来陈平所成就的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来看,陈平也确实没有辜负兄长对他的期望。
等到陈平成年之后,到了婚配的年龄,为挑选合适的结婚对象可是费了不少周折。因为陈平家里很穷,富人家谁都不肯把女儿下嫁给他,可是陈平也有个犟脾气,穷人家的女孩子他还不愿意娶。于是,过了很长一段时问,他们乡里有一个叫做张负的有钱人,他的孙女嫁了五次人,可是丈夫都死了,人们说她 克夫 ,因此没有人再敢娶她。但陈平却对那些 克夫 之说嗤之以鼻,主动提出要娶张负的孙女为妻。从这点就可以看出陈平为人处事和别人不太一样,显示出了他性格中 奇 的一面。于是陈平就创造机会和这个有钱人张负见面。张负见到陈平后,一眼就相中了这个高大魁梧、气度不凡的小伙子。并且随后,张负随陈平到他的家中查看了解,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虽然陈平家非常简陋,只能拿一领破席当门,勉强充当门面,但是在门外有很多贵人留下的车轮的印迹。于是张负回家后,对他的儿子张仲说: 我决定把孙女嫁给陈平了。 张仲很不理解,问道: 您到底看中陈平哪点了,他们家那么穷,并且陈平这个人又不爱从事劳动,成天游手好闲,靠着他哥哥养活,全县的人都耻笑他的做法,您为什么还要把我的女儿嫁给他? 张负回答: 你只知其一,不只其二啊,像陈平这样一表人才的人物,哪能长久地安心居于贫寒卑贱之中呢?别看陈平现在虽然很穷,但是我相信他以后一定会大有出息的。 看来,这个叫张负的富人还是很有远见的。于是,张负为孙女准备了丰厚的嫁妆,在孙女出嫁前,告诫他的孙女一定要谨慎地侍奉丈夫,不能因为自己家里有钱就表现出傲慢无礼的样子。张氏之女嫁到陈家后,把家里治理得井井有条,陈平很庆幸自己得到了一位十分难得的贤内助。并且张家的女子嫁过来之后,带过来很多的嫁妆,从此以后,陈平家的生活日益宽裕,这都为陈平以后开展各种社交活动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起初,陈平在乡里担任社宰一职,这是一个十分低微的职务。具体职责就是每当乡里有祭祀土地神活动的时候,主持向众人分割祭肉的工作。陈平每次为百姓分祭肉时,把肉都分配得很均匀,让每一位得到肉的人都很满意,于是父老乡亲们都说: 这个陈平分肉分得真公平! 听到这样的话,陈平感慨地说: 唉,假如日后有机会让我陈平主宰天下,我也会像分割祭肉一样把天下的事情处理得非常公平合理。 言谈之中透露出远大的志向。
从陈平年轻时所做出来的这一系列的事情,不事田产喜好交游、娶妻、借分肉抒发志向,都显示出他不同寻常的品质,也显示出他性格中 奇 的一面。
三次择主终得汉心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揭开了武装反抗暴秦统治的序幕,一时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此时的陈平哪里肯安于在乡中做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所以也在找准时机打算在乱世中成就自己的一番霸业。
不久,陈胜手下的部将周市平定了魏国地区,拥立魏公子咎为魏王。公元前208年六月,魏王咎率领部队与秦军在临济(今河南封丘东)这个地方交战,陈平看到这个情况,于是就辞别了自己的兄长,同本族的几个年轻人一起去投奔魏王咎。魏王任命陈平为太仆,这是一个掌管车辆、马匹的职位,没有什么实权。随后,陈平几次向魏王献策,都没有被采纳。这时,开始还有一些人在魏王的面前说陈平的坏话,魏王也不加判断就听信了这些话,从此对陈平就开始疏远了。陈平看这个样子,知道魏王咎不是那种能成就大事业的人,跟着他也不会有什么出息,于是就毅然离开了魏王咎,投奔项羽。
当时项羽和他的叔叔项梁率领的义军攻城拔寨,已经打到黄河边上了,成为当时反秦斗争中势力很强的一支力量,陈平投奔项羽后,跟随项羽入关打败了秦国,项羽赏赐给他卿一级的爵位。后来,殷王反叛楚国,项羽加封陈平为信武君,命他率领一支队伍前去攻打殷王,陈平出征后,很快击败了殷王凯旋归来,项羽非常高兴,拜陈平为都尉,并赏赐给陈平很多黄金,陈平觉得投奔项羽的选择是正确的,英雄有了用武之地。但是好景不长,过了不久,公元前205年春,司马卯背楚降汉,使得汉王刘邦得到了殷这个地方。项羽知道了这件事情大怒,把满腔的怒气都撒在先前参加平定殷王反叛的陈平等将士的身上,决定把他们都杀掉,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项羽是一个牛性很残暴的人。陈平听到了这个消息,当然不愿意在尚未干出一番事业时就被杀掉,而且通过这件事情,他也看出了项羽的弱点,虽然英勇善战,但充其量也就是一介武夫,性格暴躁,喜怒无常,和魏王咎一样,也不是一一个可以成就大事业的人,于是,陈平再次仗剑而逃。
在陈平出逃的过程中,还有一段非常有趣的小插曲,表现出了陈平的机智,这种品格也成为他以后屡屡能为刘邦出奇计度过难关的基石。
话说陈平逃出了项羽的大营,天快黑的时候,他逃到了黄河边,请船夫送他过河。船夫见他一个气宇不凡的美男子单身独行,又背着宝剑,就怀疑他是逃亡的将领,腰中一定藏有金银珠宝,就盯着陈平,打算杀掉他。陈平看出了苗头,非常害怕,但是陈平为人非常机灵,立刻想出一个主意,他马上脱了自己的衣服,扔在船上,赤身露体地帮助船夫撑船。
船夫看他腰间什么也没有,并且衣服掉在船上,如果装有金银的话,也该发出声音,但是什么声音也没听到,于是就知道他身上没有什么贵重的东西,也就打消了加害他的念头。于是一场凶险,竟被他轻而易举地化解了。
陈平渡过黄河后,在老朋友魏无知的引荐下,投靠了汉王刘邦。陈平和刘邦交谈后,刘邦很欣赏陈平,当他知道陈平原来在项羽营中担任的是都尉一职,于是也就任命为陈平为都尉,并把他留在自己的身边,让他做参乘,并命他监护三军将校,给了陈平很大的权力。这样一来,引起了刘邦手下的很多将官的不满,他们认为陈平只不过是一个降将,并且也不知道陈平的本事到底有多大,有什么资格来监管三军呢,所以大家一个个对刘邦的这个决定都非常有意见。周勃、灌婴趁机跑到刘邦面前说陈平的坏话: 您不要被陈平的假象所迷惑,别看他长得英俊潇洒,可那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他的人品非常不好,听说他原来在家里的时候曾和他的嫂子私通。并且他为人不忠诚,先是投奔魏王咎,在那里不得志就逃了出来归附了楚王项羽,后来又背叛了项羽,前来归顺您。这种随风倒的事情可不是正直的人能够做得出来的。现在承蒙您的器重,让他做了高官,可是我们听说,他总是收受将领们的钱财,如果谁给的多,陈平就给他们很多的好处,如果有的将官给的少,陈平就会给他们穿小鞋。由此看来,陈平是一个人品极其恶劣的小人啊。您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被他的假象所蒙蔽啊! 刘邦开始不相信,但是听得多了,就对陈平产生了疑心。于是把魏无知叫来,责问他:
军中很多人都反映陈平这个人不怎么样,你为什么还向我推荐他呢? 魏无知对此是这样解释的: 我向您推荐陈平是因为他的才能,而不是根据他的品行。现在如果有人具有尾生、孝已那样的品行,(注:尾生:这是个历史故事中的人物,说的是一个男子叫做尾生,与一个女子相约,那个女子三天都没有来,这时发了大水,尾生也没有离开约会的地点,抱着桥柱被淹死了。于是尾生成了后世守信用人的代名词;孝已:著名的孝子,是殷高宗的儿子,因为孝顺他的父母而闻名)但他们不能为您在战争中出谋划策,这样的人虽然德行很高,但您要这样的人又有什么用呢?现在楚汉对峙,我向您推荐的是能够为您出奇谋的人,您只要看他的计谋是否对您完成统一霸业有用,至于他的个人生活,比如别人说的他私通嫂子、收受贿赂,又有什么可放在心上的呢?
刘邦听了这样的解释,觉得有点道理,但还是有点半信半疑,于是就把陈平亲自叫来,质问他,为什么要多次投奔不同的人,是不是以后对自己也会是那样,陈平不慌不忙地说:
我当初侍奉魏王,确实是真心投奔,但是魏王根本不采纳我的建议,所以我在他那里呆着也没什么意思。于是我就又追随了项羽。但是在项羽军营中呆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项羽这个人爱猜忌,他所信任、宠爱的人,不是那些项氏宗族的就是他妻家的兄弟,我即使有盖世奇才在他那里也得不到施展,所以我就又离开了他。后来我听说汉王您能够知人善任,所以前来归附大王。但是我是空身而来,不接受钱财就没有开展工作的资本。现在反正也把话都说开了,如果您认为我的计谋可行,就请您不计前嫌,采纳我的意见;如果您认为没有什么可值得采用的,所有的钱财都在这里,请允许我封好送还官府,并请求辞职回家。 陈平这招实在厉害,以退为进,用心打动了刘邦,消除了刘邦对自己的怀疑。听完陈平的话,刘邦向陈平道歉,并重重地赏赐陈平,以后,给了陈平更多的信任,再也不听信他人诽谤陈平之言了。从这件事看来,陈平是一个非常机敏的人,摸准了刘邦的脾气和需要,从而为自己赢得了信任和施展才能的空间。由于刘邦充分信任陈平,从此,军中的各位将官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善出奇计建功立业
后世人在评价陈平时,高度评价的是陈平的计谋。在陈平辅佐刘邦的过程中,也确实提出了很多出奇制胜的策略,一次又一次帮助刘邦化险为夷,能够让刘邦日后东山再起。陈平给刘邦出的计谋有很多,但被后人称道的多是陈平的六次主要的计谋。
1、连施反问计,离间钟离昧、气死范增
从公元前206年起,楚汉相争进入了最激烈的阶段。在这段时期,刘邦听从了陈平的建议,趁着项羽攻打齐国的当口,率领50万大军攻占了项羽的大本营彭城。刘邦占领了彭城之后,老毛病又犯了,像当初进入咸阳的时候一样,又开始沉湎于酒色,再加上认为自己兵多将广,于是放松了警惕。但是汉军虽然号称有50万之众,但多是临时归顺的诸侯军,军心不齐,所以又给了项羽反扑的机会。项羽命令大将龙且和钟离昧带20万人马继续平定各国,而自己带上范增、项庄、季布等大将杀回彭城,刘邦还沉浸在温柔乡中,没有料到项羽会给他来个回马枪,结果让项羽打了个落花流水,汉军在战争中元气大伤,刘邦带着少数残兵败将落荒逃到荥阳城,结果又被乘胜追击的楚军团团围住,这一围就是两年,在此期间又断绝了汉军的粮草运输通道。无奈之下,刘邦请求割让荥阳以西的土地来讲和,但遭到了项羽的拒绝。面对这危机的形势,刘邦心灰意冷,沮丧地对陈平说: 这天下你争我抢,什么时候能得到安宁啊? 陈平见刘邦向自己问计,便胸有成竹地说: 您不必困扰,据我对时局的观察和分析,天下的情势正在发生变化。眼下只要您能够弥补自己的短处,多吸收别人的长处,得到天下肯定是早晚的事。 刘邦见陈平话里有话,忙问: 此话怎讲? 陈平接着给刘邦分析: 项羽待人谦恭有礼,爱护有加,那些具有高尚节操、讲究礼仪的人都愿意归顺他。但是真正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项羽又表现得很小气,舍不得拿出更多的土地和封号给这些追随他的人,所以很多的人后来又离他而去。但是相比之下,恕我直言,大王您傲慢又缺乏礼仪,所以很多具有清廉节操的士人都不愿意前来归顺您,但是您很大方,舍得给别人封赏,所以那些圆滑势利、没有骨气的人就愿意来归附汉王您。如果现在你们各方能去掉自己的短处,吸取对方的长处,这样不管是谁,随便招一招手,天下就能安定了。我现在有一个主意可以帮助您摆脱现在的困境,不知道您是否愿意一试? 刘邦一听喜出望外,说: 赶紧说来听听。 陈平说: 在项羽身边刚直的臣子也不过就是亚父范增、钟离昧、龙且、周殷等几个人罢了。大王生性大方是您的优点,这时您如果能舍得拿几万斤黄金出来,让我去打点楚军那边,我就可以见机施行反间的计谋,离间他们楚国君臣的关系,让他们互相产生怀疑之心,项羽这个人生性爱猜疑,不辨是非,如果他听信了谗言,一定会对他周围的将领产生猜忌,他们内部一定会不团结,这样,您带领汉军趁机发兵攻打他们,击败楚军是一定的了。 刘邦愿意试试这个办法,于是就从仓库中拨出四万斤黄金给陈平使用。陈平利用这些黄金买通了楚军中的一些将领,让这些人在军营中散布谣言说: 现在项王的大将钟离昧,立下了很大的战功,但是始终不能另辟土地而自立为王,所以,他已经私下里和汉王约定好了,计划联合起来共同消灭项王,而分占项王的国土。 不久,这些话就传到了项羽的耳朵里,项羽果然起了疑心,对钟离昧产生了怀疑,开始对钟离昧产生了戒心,以后凡是在战争中遇到什么重大的事情也就不再跟钟离昧商量了。
为了进一步清除项羽身边的谋臣猛将,陈平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范增。范增是秦末居巢(今巢湖市)人,他是秦末农民战争中为项羽出谋划策的主要谋士,史书上评价他是 年七十,素居家,好奇汁 ,所以被项羽尊称为 亚父 。为了拔掉这个硬钉子,陈平决定再次使用反间计。
正好此时来了个机会,因为项羽已经对钟离昧等人有了疑心,怕其他人也会对自己起异心,所以就派使者到汉军那里去探听下虚实。陈平见机会来了,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当项羽的使者来到刘邦营中,陈平让侍者准备好十分精致的餐具,并端上精美的食物,当使者刚一进屋,就被请到上座就餐,还不断劝酒。在吃饭的空档,陈平再三问起亚父范增的起居状况,极力赞叹范增,并低头贴近使者小声问: 你这次来,亚父范增对你有什么交待吗? 使者大惑不解,问: 我是项王派来的,不是亚父派来的。 陈平听了,故作吃惊地说: 我们还以为是亚父派来的人呢!你怎么不早说? 吩咐手下的人撤去精心准备的上等酒席,随后把这名使者领到另一间简陋的客房,改用粗茶淡饭招待他。并且立刻没了刚才热情客气的态度,显出满脸的不高兴,并不再搭理这个使者,转身出去了,使者没想到会受到这样的羞辱,非常生气。
这名使者回到楚营后,把在汉军营中的所遭到的不同待遇一五一十地都告诉了项羽,于是项羽更加相信了自己的直觉,对范增的疑心大为加深。此时,范增向项羽提出建议,要加紧攻城,不要给刘邦等人以喘息的时间,但是项羽却一反常态,拒不听从。范增并不知道项羽为什么会这样,他正为项羽不昕自己的劝告而苦恼时,知道了外面说他私通汉王的谣言,范增感到项羽已不再向以前那样信任自己了,觉得自己呆在项羽身边也就没有多大的意思了。范增犹豫再三终于决定向项羽辞行,他对项羽说: 天下的大事已经基本定了,希望大王您能继续完成接下来的事业。我的年岁大了,身体又不好,请您让我回家养老吧! 项羽反正已经对范增有了疑心,所以对范增的辞行就一口答应了,没有任何挽留的意思,同意了他的请求,还派人护送他回家乡。范增其实并不想真的离开项羽,但事已至此,也就无可奈何地启程了。他一路走,一路哀叹,想着自己年老之际追随项羽,原想成就像姜太公那样的一番事业,但是现在所有的理想都灰飞烟灭,真是伤心不已。年迈的范增,哪里经受得住这样的打击,在返乡的路上,当走到了彭城这个地方的时候,气得背上生了一个毒疮,不久毒疮发作而死。就这样,项羽手下唯一的一个著名谋臣,竟这样被陈平略施小计除掉了。消息传到荥阳汉军营中,汉军上下一片欢腾鼓舞。刘邦还特地设下宴席为陈平庆功。在酒席问,刘邦亲自端着酒杯来到陈平跟前,说: 先生,您这次可是首功一件啊,您为我汉军扫除了最难对付的劲敌,我诚心地敬您一杯! 言谈之中透露出对这位老师的敬重。确实,这次 妙计除范增 为刘邦日后战胜项羽奠定了基础,并且刘邦也从陈平身上学到了很多施展谋略的办法,为他日后治理汉朝提供了借鉴。陈平从这个角度上讲,不愧是刘邦的良师。
2、派众女子出城,巧解荥阳之围
过了一段时间,当项羽知道中了陈平的反问计,气死了范增后,大怒,在公元前203年5月,对荥阳城发起猛攻。当时的形势非常危急,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陈平又给刘邦献计说: 请您快写一封诈降信给项羽,就说您会在荥阳城的东门向他投降,他一定会把他的主力部队集中在东门外。这样,我们再想办法把他在其他三门的士兵引到东门口来,如果项羽中计后,您就可以带人从西门冲出去了。 刘邦同意了陈平的意见,接着问: 如果项羽在东门没有见到我,又怎么能中计呢? 陈平听了这话,微微一笑,领着一个长得很像汉王的士兵来见汉王,说让他化装成汉王您的样子出去诈降,把敌人的兵力吸引到东门这个地方,然后您就可以带人从西门突围了。刘邦大呼妙计。
第二天,天还蒙蒙亮,汉军便开了东门。陈平派出二千多名妇女,一批一批地从东门鱼贯而出,浩浩荡荡,蔚为壮观。楚军哪里见到这样的阵势,非常好奇,都想凑过来想看个究竟,于是都争先恐后地涌向东门。这时突然有人高声喊: 汉王来了! 大家抬头一看,果然见东门外驶出一辆车,由仪仗队开道, 汉王 端坐其上,相貌威严,非常有气势,但因为相隔很远,很多人看不清楚 汉王 的面容。等车子越驶越近,项羽等人才发现车上坐的人并不是汉王刘邦,大呼上当,一怒之下杀了这个假扮刘邦的士兵,但是此时真正的汉王则趁着东门的这股混乱,早已经冲出西门,带着陈平、张良、樊哙等近臣杀开一条血路,向关中方向逃去了。至此,荥阳城之围就此解除。
虽然,陈平的这个计谋确实奸诈了点,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经常不按常规套路出牌,但是正因为这样,才显现出陈平 奇 的谋略特点,人 奇 ,设计更 奇 。
3、暗示刘邦计封韩信,稳住这支攻打项羽的盟军
汉四年(公元前203年),汉军大将韩信打败了齐国,军威大振,借着胜利的势头,韩信想自立为假齐王,就派使者把这件事禀报给汉王。当时刘邦受伤驻扎在广武一带,与楚军正处在相持阶段,双方都不能很快的取胜,刘邦正为战事感到焦头烂额呢。此时,韩信的使者带着使命前来拜见刘邦,刘邦一听韩信的要求,立即勃然大怒,竟当着韩信使者的面破口大骂: 我被困在这里这么长时间了,天天盼着他发来援兵来解救我,现在这个韩信不但不来帮助我,却要自立为齐王! 刚骂到这里,感觉桌子底下有人踢了自己,刘邦一愣,连忙住口。原来是坐在刘邦身边的张良和陈平同时踢了汉王,因为两人都知道,韩信善于用兵,此时拥兵自重,且远在三齐,刘邦对他是鞭长莫及,所以根本没有能力阻止他称王。与其这样不如顺水推舟,送韩信个人情,也能更好地稳住韩信共同对抗强大的项羽。
而刘邦是多么聪明的人啊,立刻反应过来,在这种危急的时候,千万不能给自己再树立一个敌人了。于是顺着刚才的话音,继续骂道: 韩信这个小子,真没出息。大丈夫当什么假齐王,要做就做真齐王。我决定加封他为齐王,不要做什么假齐王! 于是,很自然地封韩信为齐王,稳住这支十分重要的力量,避免了汉军的分裂。因为刘邦平时就非常喜欢骂人,所以韩信的使者也就没有起什么疑心,回去对韩信禀告了这个加封的消息,韩信从此感恩戴德,以后无论谁再来劝说,他都不忍心忘恩背弃汉王刘邦,最后终于率领大军打败了西楚霸王项羽,为刘邦统一天下起了决定性作用。而也多亏了当时张良和陈平踢了刘邦一下,才不至于刘邦犯下大错。虽然在后人的眼中,这次 桌下踢刘邦 的处理方式,功劳在于张良,但是我们不能不承认,所谓 英雄所见略同 ,在那种关键的时刻,陈平当然不会事先和张良商量好一起踢刘邦,使刘邦迅速做出正确的决断,所以,这两位谋士能如此迅速地分析当前局势,权衡利弊,给刘邦提出正确的意见,真是恰到时机啊!刘邦有了这两位老师充当左膀右臂,后来战胜项羽也就成了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4、请君人瓮,设计擒韩信
公元前202年12月,项羽的军队被团团包围在垓下,最终中了汉军的 十面埋伏 之计,全军覆没,退至乌江后因无颜见江东父老,就在江边自杀身亡了。自此,为期四年的楚汉战争终于以刘邦的胜利而告终。
公元前202年2月,刘邦称帝,史称汉高祖。为了遏制韩信的力量,刘邦把韩信调离了他自己的根据地 齐地,封了他个楚王的称号,实际是剥夺了韩信统兵的实权。韩信对此当然是非常怨恨了。于是过了不久就有人上书告发楚王韩信打算谋反。刘邦向朝中的各位大将征询对此事的处理办法,很多人都说: 对这种忘恩负义的小子还有什么情面可讲,赶紧出兵,除掉他。 但是,高祖刘邦认为这种方法太鲁莽,不是上策,所以一直也没有同意。过了一段时间,刘邦就去向陈平讨教,询问制服韩信的妙计。陈平开始不肯出主意,但禁不住刘邦一个劲儿地追问,并说: 我计划听从大多数的人意见,即将派兵前去讨伐他了,但还没有最后做决定,你看这个主意怎么样? 听刘邦这么说,陈平不置可否,只是反问高祖刘邦: 这次有人上书向您告发韩信造反的这件事情,还有别的人知道吗? 刘邦说: 应该没人知道了。 陈平又问: 韩信本人知道吗? 刘邦回答: 我知道这个消息后,就马上封锁了这个消息,所以,他也应该不会知道的。 陈平低头想了一会儿,说: 陛下,我想问您一个问题,您看您的军队比韩信的军队厉害吗? 刘邦回答: 可能比不上韩信的军队训练有素。 陈平又问: 那在您手下的战将中,您认为有谁在战场上能打得过韩信呢?
刘邦又如实回答: 应该找不出一个这样的人。 陈平接着给刘邦分析: 照您的说法,您的军队实力不如韩信,将领又远非韩信的对手。现在您反而要出兵去攻打韩信,这是您去挑起事端,如果一旦引起战争的话,那胜负就很难预料了。您现在要是做出对韩信出兵的决定,我真是很为您担心啊! 刘邦一听,非常着急,连忙抓住陈平这根救命稻草,因为他知道陈平足智多谋,总能在危急时刻为他想出一个万全之策。这时陈平不慌不忙地说: 在古代的时候,每隔一段时间,天子总是常常要在全国各地巡行,来会见各地的诸侯。我听说南方有个叫云梦泽的地方,您不妨装作出游云梦泽的架势,到那时候您一定会在陈州这个地方来会见各路诸侯。您想啊,陈州属于楚地的西界,当楚王韩信听说天子出游天下,况且是到了他所管辖的范围,他当然会来拜见您。这样您不就可以趁此把他抓起来。这样根本不用大动干戈,只需要几个强壮的武士就足够了。
不出陈平所料,当刘邦巡幸到陈州时,韩信果然在郊外迎接圣驾。刘邦趁机让早就埋伏在两边的武士把韩信捆得结结实实,根本不容韩信辩解,就把他投入到囚车中。
后来,刘邦也觉得韩信功劳太大,要是贸然处死他,似乎在情理上说不过去,又因为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所以很快,刘邦就把韩信释放了。但是,通过这件事,高祖刘邦对韩信的戒备加深了,之后罢免了韩信楚王的头衔,把他贬为淮阴侯,让他留居京城,不让他再到外地任职,彻底把韩信架空了,从此以后,韩信也就不能再有所作为了。陈平的这一计谋,虽然似乎卑鄙了点,但是客观上避免了一场战争,缓解了人民的痛苦,并消除了围家再度分裂的危险,维护了新王朝的统一与安定。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陈平也还是刘邦的好老师且有很好的效果。
5、计献美女图,巧解 白登之围 不过最能体现陈平智慧的当属 计献美女图,巧解白登之围 了。
再说刘邦建立汉朝后,忙于巩固新生的政权,一时间无暇顾及塞外的情况。在这个时候,长城北面的匈奴首领率军趁机南下,计划攻击太原。这个消息传来后,公元前200年冬,刘邦决定御驾亲征,带领大军二十余万,浩浩荡荡开赴北边前去迎敌。当刘邦带兵走到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这个地方时,在白登山(今大同市东面)遭到了匈奴冒顿单于四十万精锐骑兵的包围。当时,冒顿单于兵强马壮,派人分扎在各个重要的路口,截住了汉兵的后援。所以,一下子把高祖刘邦置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当时正是隆冬腊月,天气异常寒冷,一连几天都是雨雪不断。就这样一连被匈奴兵围困了七天七夜。在这七天七夜中,汉军个个冻得手脚发僵,因为被匈奴兵切断了后援,粮食供给一时中断,当时的情形真是饥寒交迫,危在旦夕啊!高祖愁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心想,莫非要被困死在这白登山。
随军出征的陈平也很着急,没有一天不在想着脱离困境的办法。有一天,陈平又登上山头,在思考突围的办法,突然看见冒顿单于和他的爱妃阏氏在山下骑马,两人面带微笑,不时低声交谈,一副情深意切的样子,任何明眼人都可以看出冒顿单于对这个女子非常宠爱。
陈平不禁计上心来,他想,真是不出陈平所料,当刘邦巡幸到陈州时,韩信果然在郊外迎接圣驾。 英雄难过美人关 ,看来这个冒顿单于也不例外啊。既然不能从冒顿单于的身上打开缺口,不妨在他的爱妃阏氏的身上打打主意哟。想到这里,陈平赶忙叫来一一个帐下小卒,让他充当汉朝的使臣,在他的耳边低语几声,这个小卒心领神会地笑了,于是乘着大雾下山私下里去拜见阏氏。再说这个阏氏听说山上来了一位汉军的使者,就让左右退下,召见了他。这个汉朝使者按照陈平的吩咐,向阏氏献上了许多的金银珠宝,声称是汉皇帝送给阏氏的一点小意思,接着又从怀中取出一幅图画,说是汉帝请阏氏转给冒顿单于的。阏氏哪里见过这么多的奇珍异宝,顿时喜出望外,爱不释手,二话不说就收下了。可当她打开使臣献上来的那幅图画,发现画上画的是一名绝色的美女,容貌身姿远在自己之上,立刻心生妒意,便问: 献上这幅美人图是干什么用的? 汉使见到阏氏的态度发生了转变,更是装出一副虔诚的样子,回答说: 我们汉朝的皇帝被冒顿单于包围在白登山上已经七天七夜了,现在正值天寒地冻,两军这样相持对任何一方都没有什么好处,所以我们的皇帝非常愿意罢兵和贵军讲和,特派我来献上金银珠宝给您,想请您代他向单于求情。但是,我们又担心单于不答应,就准备把我们国内的第一美人献给单于。可是现在因为美人不在军中,所以先把她的画像呈上。请您一定要明察我们求和的诚意啊!
听到这里,阏氏非常不高兴,说: 这副图就不用了,赶快拿回去吧! 汉朝的使者看到有机可乘,接着说: 其实我们的皇帝也觉得把美人献给单于,可能会夺了单于对您的宠爱。但是我们这样做真的是事出无奈。但是如果您能帮助我们在单于面前多说些好话,能够解除我们当前的困境,我们也就自然不会把美人献给单于了,情愿再给您多送点儿金银珠宝。这不是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吗? 听到汉使这样说,阏氏的脸色好多了,说: 请你回去转告你们的皇帝,这件事情就交给我周旋,尽管放心好了。 说完,将那幅美女图交还给使者,使者转身就回去了。
汉朝的使者走后,阏氏仔细想了想,如果真的照那个汉朝的使臣所说的,假如很长一段时间汉帝不能突围,他就会把他们国家的第一美女献给单于,那自己不就要失去单于的宠爱了吗?她越想越害怕,于是,回到后营后,马上找到单于,对他说: 大王,我在军中得到可靠的消息,说在很短的时问内,汉朝就会有几十万大军前来救援,您要做好安排啊! 单于半信半疑地问: 你的消息可靠吗? 阏氏早就想好了对答的话,说: 消息当然可靠。再说了,我们匈奴和汉军彼此之间不要逼迫得太厉害,您想,您现在把他们的皇帝围困在白登山七天七夜,汉人怎么肯就此罢休呢?所以,那些汉人一定会拼命援救他们的皇帝。即使您打败了汉人,完全占领了他们的土地,但您也知道,我们匈奴人习惯了广阔的大草原,也一定会因为水土不服而无法长住。但是如果您消灭不了汉朝的皇帝,等到不久他们的救兵一到,内外夹攻,我们不就要成为别人的俘虏了吗,哪里还谈得上永久享受安乐呢? 说到这里,阏氏潸然泪下,仿佛一朵带雨的梨花。阏氏这一哭,哭得单于手足无措,急忙劝慰她说: 爱妃,别哭,那你说怎么办好。我全都听你的就是了。 阏氏要的就是单于这句话,止住了哭泣,说: 大王您看,汉朝的军队被我们围困了七天七夜,但是他们的军中仍然没有显出任何的慌乱,我看一定是天上的神灵在保佑、帮助他们,所以说他们虽然有危险但最终会平安无事的。既然这样,您又何必违抗天命,非得将他们赶尽杀绝呢?您不如顺应天命,放他们一条生路,如果您执意逆天而行,恐怕以后会有什么灾难降临到咱们头上吧。 单于虽然对阏氏的话半信半疑,但是如果不照办,又怕惹阏氏不高兴,于是便在第二天,宣布从白登山撤军。
白登山之围 的解除,再一次印证了陈平善于打心理战。所以后人在对比刘邦的这两位帝师张良和陈平的时候,总是会说,张良的计谋是可以模仿的,但是陈平的妙计不具有可复制性。正是多亏了陈平一次又一次的出奇计,才使刘邦屡次脱离困境,所以,虽然陈平不是刘邦的嫡系,但是高祖刘邦对他的这位老师兼军师仍然是非常敬重的。
6、机智释樊哙,巧妙保全身
公元前195年,高祖刘邦经过连年的南征北战,创伤发作病倒了。这次他的病势非常严重,很长时间也没有好转的迹象。正在这个时候,前方又传来消息说,燕王卢绾叛变,刘邦听后大发雷霆,但是自己疾病缠身,不可能再御驾亲征了,就派樊哙以相国的身份率军代替自己前去讨伐卢绾。樊哙走后不久,有人对高祖说: 朝中现在吕后权倾一时,樊哙是她的妹夫,听说他打算和吕后串通一气,等着皇上您百年之后图谋不轨。您不能不提早提防啊。
高祖刘邦对吕后长期干预朝政,早巳心怀不满,现在又听说吕后跟她妹夫樊哙计划串通一气,意图篡权,立刻感到情况非常严重,于是高祖决定临阵换将。但是樊哙早已领兵出发了,刘邦想把他叫回来又怕引起樊哙的疑心,于是高祖找来他最信赖的老师陈平咨询,最后,陈平建议高祖刘邦,不要打草惊蛇。陈平说,可以以自己的名义前往樊哙军中假意传诏,让大将周勃偷偷地藏在车中,等到了军营里,再宣布就地将樊哙斩首,由周勃夺将印取代樊哙。
陈平等人临行前,高祖嘱咐陈平要尽快地把樊哙的头取来,让他检验,一解心头之恨。
陈平和大将周勃得到命令,立即动身。但是陈平心眼很多,他通过辅佐高祖多年的经验,可以说非常了解高祖的个性。在路上,陈平对周勃说: 樊哙这个人可是轻易杀不得,因为他是皇帝的嫡系部下,早年跟随高祖在沛县起兵反秦,后跟随高祖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又与高祖是亲戚,可谓是皇亲国戚,这样的双重身份,咱们可是轻易动弹不得他。现在皇帝正在气头上,说的很可能是气话,万一到时候他后悔了,可是我们也把樊哙杀了,我们岂不成了替罪羊了。再说,现在皇上病得这么厉害,没准也快坚持不了多长时间了,这段时间,我们又远离京城,吕后和她的妹妹一定会趁机在皇帝身旁搬弄是非,到那时皇上难免会归罪于咱们两人的。 周勃一听也觉得事态比较严重,一时没了主张,便问: 照您这样分析,难道我们不去抓樊哙了? 陈平说: 人还是要抓的,不然咱们在高祖面前也不好交差。咱们可以不把樊哙就地正法,可以先把他绑上囚车,再押送到长安,或杀或赦,就让皇上自己再决定吧,这样也可以给高祖一个考虑的时间。 周勃认为这是个两全齐美的好主意。
再说两人到了樊哙的军营前,陈平也不去军营中见樊哙,而是让人在樊哙军营的附近筑起了一座高台,作为传旨的地方。接着派人拿着信符去把樊哙召来。樊哙得知只有陈平这个文官一个人前来,认为也就只是传达平常的命令而已,也就没有多加戒备,一个随从也没带,自己一个人立即骑马赶来接诏。谁知,刚到了高台处,大将周勃就从台后转了出来,当即就把樊哙拿下,钉入了囚车,将樊哙打了个措手不及。接着,周勃又迅速赶到中军大帐,代替樊哙执行将令,让陈平押解囚车返回长安。当陈平走到半路的时候,忽然听说高祖刘邦病故的消息。陈平想:现在朝中必然是由吕后主持政事,现在自己抓了樊哙,这下可糟了。但转念一想,幸亏没有当场杀掉樊哙,回去后也好和吕后交待。可即使是这样,陈平也担心夜长梦多,怕这个时候有人会趁机在吕后面前说他的坏话,当务之急一定要赶紧回到长安,把自己抓樊哙的事情向吕后解释清楚。于是他立刻打马赶往长安。恰巧路上遇到了吕后派来的使者,让他驻守在荥阳。陈平一看形势有变,马上又心生一计,跌跌撞撞地闯入宫中,跪倒在高祖刘邦的灵前,放声大哭,边哭边说: 您让我去前线就地处决樊哙,可樊哙是朝廷重臣,卑臣哪里有那么大的权力去处置重臣啊,现在我已经把樊哙押解回来了,您睁眼看一看啊!
这话看似是说给死去的高祖刘邦听的,可实际上是说给在一边站着的吕后姐妹听的,侧面上也是在给自己表功。一旁站立的吕后姐妹听说樊哙没被处死,提着的心都放了下来。二人看到陈平泪流满面的样子,就都过来劝慰陈平。陈平趁机提出要求,表示自己想留在长安,这样能够更好的照顾吕后母子的安危。吕后看陈平是一片诚心,就答应了他的请求。之后又拜陈平为郎中令,让他辅佐新皇帝刘盈。于是,陈平再度出任帝师,不久又得到了刘盈的信任。
从这件事情的处理上,可以看出陈平的沉着和足智多谋,在朝中政权新老交替的时候,既保全了自己,从而避免了一场大灾害,又在高祖刘邦死后重新确立了自己在朝中的地位。
小心处事以退为进
陈平担任郎中令后,一心辅佐年幼的惠帝,充当起帝师的角色,对当时朝中刘氏家族与吕氏外戚之间的斗争似乎视而不见,不参加任何意见,采取了置身事外的态度。陈平的这副兢兢业业、尽忠职守的忠臣形象,既得到了新皇惠帝的信任,也博得了吕后的欢心。汉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相国曹参去世,惠帝刘盈任命安国侯王陵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
陈平当了左丞相之后,手里又有了实权,吕后又开始对这个足智多谋,善出奇计的陈平放心不下了。陈平为了打消吕后的戒心,义想出了对策。果然不久,吕后的妹妹吕媭几次三番地向吕后反映陈平身为丞相,但是一点都不安心治理政事,每天只顾着饮酒作乐,流连于青楼场所,实在是不称职。但吕后听了些话,非但不生气,反而心中暗暗欢喜,并且也没有责备陈平。陈平见这个方法有了效果,于是就更加纵情酒色,呈现给吕后一副胸无大志的样子,完全打消了吕后对他的戒备之心。陈平可谓用心良苦,在宫廷恶劣的环境下,只有小心处事,才能保全自身。
不久,惠帝病死,吕后掌握了朝中的大权,刘氏家族势力转弱。当时诸吕专横跋扈,文武官员和天下的百姓大都不满意诸吕的统治。但是陈平能够看清当前的形势,决定不和吕氏家族硬碰硬,既不得罪吕后,但也绝不依附于诸吕,采取了以退为进的办法。过了一段时间,吕后见自己已经大权在握,吕姓家族的势力在朝中也是如日中天,所以想立诸吕为王,就先先试探右丞相王陵的意见。王陵,原为沛县人,当初是县里的豪绅,后起兵反秦,史书上记载王陵这个人是 少文任气 ,说明他缺乏文化素养,爱意气用事,喜欢直言。所以当王陵听到吕后这样说,坚决反对,义正词严地回击吕后: 高祖在世的时候曾立下白马之盟,上面明确规定,如果日后不是刘氏的后代称帝的话,天下可以共同讨伐他。清您不要违背了高祖的遗训啊。 吕后听了非常恼怒,于是又转而问陈平、周勃两人,二人说: 这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啊。当初高祖平定天下,立的当然是他的子弟;现在是您太后掌权,想让自己的弟侄称王,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啊。 吕后听了非常高兴,于是更倾向于陈平他们,对王陵很是嫉恨。王陵知道了这件事情,愤怒地叱责陈平和周勃两人见风使舵,只会阿谀奉承,背叛了当初白马之盟的卑鄙行径。但是陈平听了王陵的责难,一点都不恼怒,从容地说: 和当权者当庭抗争,我不如您;但是日后保全国家社稷,保护刘氏家族,您一定不如我啊!
这个表态,表明了陈平对当前政治形势的清醒认识,也显露出陈平在政治上的成熟,正是与吕氏家族的斗智斗勇,以退为进,才为自己保存了力量,为日后一举剿灭诸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吕后死后,陈平见机会来了,和太尉周勃等大臣合谋,终于诛灭了吕氏宗族,拥立孝文皇帝即位,重新巩同了西汉政权,而此事的主要策划者就是陈平。这件事情也正印证了陈平老谋深算,以退为进,始终不曾被打倒,在恰当的时机终于东山再起,又一次为保全刘氏家族世代称帝贡献了自己最大的力量。
三任帝师辅佐新主
文帝即位后,在按功劳进行分封的时候,陈平说: 随高祖南征北战,平定天下,周勃的功劳不如我陈平。但是这次诛灭吕氏宗族,我就不如周勃的功劳大了。所以我愿意屈居第二,让周勃担任右丞相吧。 古代是以右为尊,所以孝文帝就任命周勃为右丞相,位次名列第一;陈平为左丞相,位次名列第二。虽然陈平的地位不如周勃,但是文帝素来钦佩陈平的足智多谋,很多事情都爱向陈平讨教,把陈平当作老师来看待。
过了一段时间,文帝已经渐渐熟悉国家大事了,在一次朝见中问右丞相周勃说:
全国一年中判决的案件有多少? 周勃谢罪说: 不清楚。 文帝又问: 全国一年中钱粮的开支收入有多少? 周勃又说不知道,急得汗流浃背,惭愧自己不能回答文帝的问话。于是,文帝又转而拿同样的问题询问左丞相陈平,陈平说: 这些事情都有主管的人。 文帝接着问: 主管的人都是谁呢? 陈平不慌不忙地回答说: 陛下如果要问有关判决案件的情况,可以询问廷尉;如果想知道钱粮收支的情况,可以询问治粟内史。 文帝对这个答案显然不是很满意,就问陈平: 如果各自有主管的人,那么您作为丞相所主管的都是些什么事呢?
陈平谦卑地回答: 陛下不嫌弃卑臣才疏学浅,让我勉强担任丞相这个职位。我认为丞相这个职位,他的职责是全方位的,对上应该辅佐天子调理阴阳,顺应四时;对下要养育万物适时生长;对外要镇抚四夷和诸侯,保护国家的安定;对内要爱护团结百姓,维护国家政权的稳定,还要使朝中的各位公卿大夫能各自胜任他们的职责。 文帝听了点头微笑,显然对陈平的回答非常满意,连连说回答得好。
等周勃和陈平退朝出来,周勃为刚才的表现深表惭愧,就埋怨陈平说: 您平时怎么不教我对答这些活呢! 陈平笑道: 您身居相位,难道不知道丞相的职责吗?如果陛下问起长安城中盗贼的数目,您即使不知道也要勉强凑数来对答吗? 说得周勃无言以对。于是,周勃深知自己的才能是远在陈平之下啊。过了一段时间,周勃托病请求文帝免去自己右丞相的职务。从此以后,陈平独自担任整个丞相的职务。
陈平在任丞相期间,勤勤恳恳,一方面担任着丞相的职务,辅佐新主文帝治理朝政;另一方面充当着帝师的角色,教给文帝处事之道,是文帝可以依靠的重臣。
帝师西去流芳千古
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陈平去世,文帝为这样一位贤师的故去深表悲痛和惋惜,给陈平加封谥号为献侯。并且让他的后代接替侯位。但是,在陈平死后,他的家族只维持了三代就没落了。当初陈平在临终前曾说过: 在我的一生中,我经常使用诡秘的计谋,这是道家之所禁忌的。虽然我这一生尽享荣华富贵,但是死后,这些殊荣也都会跟着完结。我的后代日后如果被废黜,也终归不能再兴起,这都是我的一生中积下的很多的祸患造成的啊!
这些都表明了陈平能够深谋远虑,对人对己都非常明智。
司马迁在《史记》上评价陈平:陈平年轻的时候,原本就喜欢黄老之术。当他在砧板上分割祭肉的时候,他的远大志向就已经显露出来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他在楚魏之间彷徨,也愿意寻找一位明主,但最后终于归附了高祖刘邦。在此期间,他常常能想出奇计、妙计,帮助刘邦解救危难,消除国家的祸患。等到了吕后执政的时期,很多事情多有变故,陈平却能逃离宫廷的纷争,免除祸患,最后为维护、保存汉室力量出谋划策,三任帝师,终身都保持了很高的名望。这难道不是善始善终吗!假若没有过人的才智和谋略,谁又能做到这一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