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经叛道的思想家李贽为何能突破思想牢笼离经叛道的思想家李贽为何能突破思想牢笼

离经叛道的思想家李贽为何能突破思想牢笼

李贽是晚明学术界公认的启蒙思想家,以反对孔孟儒学而闻名。明万历三十年,北京皇城监狱的囚犯李治,在命令狱卒剃掉头发后,用剃刀割破喉咙,流血而死。

李贽画像

李贽生于1527年,回族。他的祖先在明初移居福建泉州。他原来的姓是林,后来改名为李贽,字鸿福、卓武。李贽从小就非常聪明。他12岁开始写作,26岁成为高中举人。他在韩国当了20多年的官员。他从一名县教师变成了一名省长,但他在55岁时辞职了。

辞职后,李贽先后在湖北、北京、南京等地居住,大多住在朋友家中或寺庙里。在此期间,李贽一方面学习经典,另一方面写书讲学。尽管他的演讲在当地很受欢迎,但他经常被开除,因为他遭到了政府等保守势力的反对。1602年,李贽被捕入狱,他的作品被认为是“异端”也被烧毁。不久,李治在狱中自杀了。他70到60岁,被他最好的朋友埋葬了。

李贽一生写了许多书,主要有《藏书》、《续书》和《焚书》。此外,他还高度赞扬了《水浒传》和《西厢记》,并发表了自己的评论。在他的著作和演讲中,他经常批评时事,评论历史。他反对儒学,尤其是朱成的理学,批判封建伦理对人的压迫。揭露和批判封建统治的黑暗本质,谴责政治腐败;崇尚功利,重视商人地位;他提倡“童心”,认为文章不应该被篡改,而应该表达一个人的真实的心。

李贽死后,后人对他有不同的看法,但他的作品被政府多次查禁,但流传更广。

李贽烧书

李贽的《焚书》和《续焚书》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李贽作品

《焚书》是李贽住在麻城芝加哥佛学院时写的一本书。据说他写完这本书时已经64岁了。这本书有6卷。《续焚书》是李贽死后弟子所作的五卷本合集。两者的性质和主题非常相似。后者是对以前工作的补充。这本集子是李贽在完成之前的工作后说的和写的。

《燃烧的书》不是一个诗歌、小说和散文的单一集合。其内容包括李贽的书信、散文、历史评论、诗歌等。它还展示了他的政治、社会、哲学等方面的思想,涵盖了非常广泛的范围。

虽然内容和主题广泛,但它们的主题是一致的。整本书是李贽对儒学尤其是理学的批判,其中许多是对那些仁义道德、根基污秽的文人的讽刺和批判。李贽通过对伪君子和假借儒家思想的伪君子的批判,开始怀疑儒家思想,并开始否定其合法性。在《焚书》中,李贽的话尖锐得像一把利剑,直刺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思想的弱点,甚至解剖它向世界揭示其内在的一面。

当时整本书被烧毁的想法是不正统的,不应该被允许在这个世界上存在,所以李贽给它起了这个名字,认为它只有被烧毁的命运。正如他所预言的,在他被捕入狱后,他的作品被烧毁,包括《焚书》。此后,明清两代多次查禁和焚烧李贽的作品。尽管如此,这些书还是被反复印刷,并在人民中广泛流传。

李贽的名言

李贽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思想和主张基本上都包含在他的著作和文章中,这些文字也成为他著名的警示和发人深省的话语。

李贽的名言

“穿衣吃饭是人际关系物理学。除了穿衣和吃饭,我是语无伦次的。”李贽认为,原因在于人们日常的穿衣吃饭琐事。这是为了肯定人们的愿望,也是他的“真诚”概念的体现。他批判理学,憎恨道家。这句话是对它的挑战。理学强调消除人的欲望,这是朱最重要的观点之一。他认为如果他想了解真相,他必须控制甚至消除自己的欲望。后来,他成为禁锢自由的封建伦理的思想来源。

“如果一个人是私人,他的心是一样的。一个人必须有隐私,然后他的心是一样的。”李贽承认人的私欲,认为这是人的关系,是人的心。因此,他也认识到商人追求利益的本质。他并没有轻视商业,而是重视商业,反对中国持续了几千年的重农抑商政策。

"圣人不高,人也不低."李贽否认孔孟的圣人地位。他认为孔孟不是普通人那样的圣人。两者没有区别,所以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圣人。他批判了明朝盲目强化道统、推崇圣人地位的做法,认为这不能被视为一种固定的教条。

"坚强的人不会忘记沟壑,烈士不会忘记失去他们的元."据说这句话是李贽拿着剃刀在狱中自杀前写的。他用孟子的这句话表达了自己的心声。李贽知道自己的思想不能为世人所接受,所以他很早就预言了自己在狱中的死亡命运,并愿意为自己追求的真理而牺牲。

李贽的评价

正如李贽生前受到人民的欢迎和政府的取缔一样,后人对他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他可以说是最极端的历史人物之一。

李贽像

李贽死后,世界上许多人对他评价很高,说他在海里很少见。他们称赞他的才华,甚至有人把他尊为圣人。然而,尤其是在明末清初,许多人轻视他,说他是错误的和误导的,有些人说他不是一个好狗。

然而,在近代,人们对李贽的评价大多变成了赞扬,其地位得到了肯定。现在人们普遍认为李贽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无论是对封建伦理、儒家思想的批判,还是对个性、自由的倡导,这些思想在当今看来都是进步的,早于明朝,甚至满足了当时萌芽的资本主义的需要。因此,“万历十五年”对他个人智慧的评价一直受到时代和社会的压制。然而,在现代,他的理解和赞扬也有错误。例如,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被视为法家和反儒家的英雄。

无论是赞扬还是诋毁李贽,他们主要是针对他的思想和个人性格。就意识形态而言,李贽生活在一个压抑、僵化、毫无生气的明朝。他的想法是否正确,因为他们不符合传统,只能成为异端。然而,在赞同他的人眼里,李贽的性格是坦率和真诚的,在反对他的人眼里,他是傲慢和自大的。请参考他自己写的“自我表扬”。

从李贽最后的自杀可以看出,除了思想和人格之外,他为真理而牺牲的精神也是值得称道的。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