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以民为本
商汤灭夏是中国上古史上的一件大事。一个强大的夏王朝被一个东方小国灭了,这在当时及后世都是令人震惊的,因而发出了「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的感叹。这是甚么原因呢?《史记。夏本纪》中说:「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汤修德,诸侯皆归汤」。《国语。鲁语上》曰:「汤以宽治民而除其邪(指消灭夏桀)」。这里,修德与不修德,根本的原因在于对待百姓的态度。《管子。牧民篇》进而指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这是一种民为本的思想。这种思想虽非由此事件而总结出来,但这一事件强化了这一思想,所以成汤即位后,在《汤诰》中要他的臣属「毋不有功于民,勤力乃事。」以便维持商王朝的统治地位。「前车覆而后车不诫,是以后车覆也」。伊尹是深知这个道理的。当他发现太甲暴虐、不遵汤法、乱德时,将他放逐桐宫。三年后太甲悔过自责,伊尹又将他迎到亳都而授以政。商代初年实施的轻赋薄敛、布德施惠的政策,解放了生产力,使商代的经济获得很大的发展。一座座城市的崛起,青铜业生产的扩大,反映了中国的青铜时代进入了发展时期。
不过,家天下的体制无法克服争权夺利的弊病。据《史记。殷本纪》记载:「自中丁以来,废适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于是诸侯莫朝」。从仲丁到盘庚的九世中,王室内部发生的争斗,虽未动摇商王室的统治,但屡次迁都或与内部斗争不无关系。直到盘庚迁殷以后,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商王朝的统治相对得以稳定,经济有所发展。到了武丁时期,商代出现了空前繁盛的局面。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
阅读 (94)
1 国以民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