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高俅,我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北宋末年权臣”、“北宋末年四大奸臣之一”、“水浒传中的高太尉”、“高衙内义父”、“蹴鞠”等标签。
但很少有人知道,高俅曾经是北宋大文豪苏轼的书童,他对苏轼感恩一生。
《水浒传》里,高俅原本只是个街头小流氓。他因为踢得一手好球(当时叫“蹴鞠”),受到当时皇帝宋徽宗的赏识,所以在官场上迅速崛起。后来,高俅先后害了林冲,杀了卢俊义,毒死了宋江等多名梁山好汉,成了十恶不赦的汉奸。他和蔡京、童贯、杨戬一起被施耐庵称为“四大汉奸”。
然而正史中,镇压宋江起义军的不是高俅,而是北宋名将张叔夜。而且正史中高俅不是汉奸,水浒中的“四奸”其实是北宋末年的“六奸”。这六个人分别是:蔡京、王符、童贯、梁世成、朱序、李延,其中蔡京是六贼之首。
那么,真实的高秋是什么样的呢?
据南宋官员、学者王明清所著《尘埃荡后录》("共一百七十篇,除一字外,别无其他",多为耳闻目睹,有"无愧录"之誉),高俅写得一手好字,善于临摹、临摹,原是苏轼的《简史》(相当于小秘书、书童的角色)。由此可以推测,高俅的人品应该不会太差,否则苏轼也不可能让他担任自己的书童。
公元1093年(元八年),苏轼从翰林学士调到中山府,于是把高俅推荐给他的朋友王诜,也就是国王的妻子。
王诜是北宋画家,是的女婿(公元1069年,赵书将他的二女儿蜀国公主嫁给将军王诜),即宋神宗的妹夫赵煦和王赵姬(后来的宋徽宗)的叔父。后来,正是因为高俅遇到了当时的末世之王赵霁,他才发迹。
《后尘荡》记载,有一次,王诜让高俅送一把鬓角用的篦子刀到段王府。当高俅到达端王府时,端王赵霁正在玩蹴鞠。巧的是,球正好落在高球面前,高球趁机一展身手,踢了一个漂亮的“鸳鸯转身”。王见了,喜出望外,就收高俅为亲信,跟他在一起。赵霁继位宋徽宗后,高俅相继升迁。
虽然在大家眼里,高俅在官场上是一路扶摇直上,但背后,也是煞费苦心的安排和经营。由于宋朝在官员升迁制度上采取“扬文抑武”的政策,高俅不可能挤进文官的圈子(宋朝担任县令以上的文官基本都有三考的资格),所以宋徽宗决定安排高俅走一条相对容易的武官升迁制度。
但是武官的任命也是有制度的,没有副业是不能当三府长官的。于是,宋徽宗特地派高俅到镇守边关的将军刘仲武那里“挂职锻炼”,为日后的升迁打下基础。后来,刘忠武军恰巧在边境打了几场胜仗,这些胜仗成了高俅日后升迁的资本。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高俅之所以能当上殿军司令,执掌皇军,是因为他在刘仲武的军队中建立了所谓的“副业”。据《宋孟渊东京梦中华》(一部研究北宋城市社会生活、经济、文化的极其重要的历史文献古籍)记载,高俅执掌皇军后,发明并主持了军队的竞标比赛。比赛前,既有四色船,大旗,狮子,豹子,漂亮的卡片,鬼,戏剧等表演,让宋徽宗感到非常满意。
从这些记载中,不难发现,高俅确实很会逢迎,所以能在官场上升到顶峰。但在这些记录中,并没有发现高俅任职期间有明显的劣迹。
当然,没有明显的劣迹并不代表高秋没有过错。当时的高俅对军政一窍不通,这是宋朝皇军不灵的重要原因。掌管帝国军20年,高俅不知如何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他只知道在军事训练中炫耀自己来取悦宋徽宗。另外,高俅也被部长的信曝光了。在掌管帝国军期间,他将军营的土地建成私宅,并将部分帝国军视为私服。这些事情,高俅难辞其咎,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但除了《水浒传》中高俅是十恶不赦的奸臣外,《宋史·奸臣传》、《东京梦中华》、《尘埃荡定后录》等史书中均无高俅是奸臣的记载。所以,高俅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无知阿谀的小人,而他之所以被视为“北宋末年四大奸臣之一”,完全是因为《水浒传》,或者说作者施耐庵。
另外,据史书记载,高俅并没有那么坏,除了善于阿谀奉承,逢迎逢迎之外,还懂得与人为善。
前面说过,高俅在刘仲武的军队里待过一段时间,因为所谓的“副业”被提拔,晋升为典帅军衔。然而,离开刘忠武的军队后,高俅并没有忘记刘仲武曾经的支持。他仍然与刘仲武的家人保持密切联系,并在刘忠武战败时为他说好话,使刘仲武的政治生涯没有受到影响。不仅如此,刘仲武死后,高俅还极力推荐他的儿子刘启到宋徽宗当将军。
对于苏轼,高俅同样心存感激。在蔡京等人残酷迫害苏轼及其家人时,高俅及时帮助了苏轼一家。不仅如此,高俅还照顾苏轼的孩子。历史上,高俅“不忘苏家,凡子往京师,甚勤供给恤”,甚得人心。
公元1126年,高俅病逝于开封。当时人们对他的评价是“不亏”。也就是说,高俅是犯了错误,但总体上还是个好人,不是水浒里的“四大奸”之一。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
阅读 (163)
1 高俅为什么杀不死林冲?阅读 (183)
2 高俅高太尉阅读 (163)
3 高俅原是苏轼书童,为什么说他是奸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