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国人的丧葬习俗是怎么样的?死后为什么要戴黄金面具?辽国人的丧葬习俗是怎么样的?死后为什么要戴黄金面具?

辽国人的丧葬习俗是怎么样的?死后为什么要戴黄金面具?

大家好,我是边肖。今天,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下辽国的丧葬文化。欢迎注意。

1986年6月5日,在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的一个小山村里,数亿正在施工的挖掘机意外挖出了几块非常古老的青砖,然后一座古墓出现在世人面前。这座古墓位于村子里一座叫妙子山的半山腰。在当地人眼里,妙子山是一座风水宝地,这座山就像一把太师椅。但是几千年前,这座山因其独特的形状成为一个显赫家族的墓地。

根据考古学家现场的初步研究,这座古墓应该是辽代的。然而,专家对此并不兴奋。因此,在辽代发现的墓葬数量很大,并被人们所习惯。其次,辽墓被盗的可能性很高。从已发现的辽墓来看,还没有一座完整的从未被破坏过的坟墓。

然而,当考古学家清理出坟墓的大致轮廓时,他们惊喜地发现,坟墓似乎是完整的,坟墓的入口完好无损,没有任何盗窃的痕迹。当考古学家打开墓穴时,强烈的阳光使整个墓穴完全清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给在场的每一个人以鼓舞。

墓道两侧的壁画,虽历经千年流光溢彩,却呈现出游牧民族丰富的生活场景,草原风情扑面而来。这是与敦煌壁画相媲美的举世闻名的辽墓壁画。它生动地描述了北方契丹帝国灿烂的文明。

虽然这个古墓的规模并不大,但里面有很多美丽的东西可以埋葬,但是在场的人都目瞪口呆。

许多金、银、玉、琥珀和玛瑙堆积在一座山上,使得考古学家几乎没有站立的空间,他们担心如果不小心,会损坏他们脚下的无价之宝。

经过考古学家的仔细检查,发现了3200多件珍贵的随葬品。仅黄金产品的总量就超过了1700克,而白银产品的重量超过了10000克。

最让考古学家兴奋的是,一个男人、一个女人和两具尸体并排放在墓穴的中央。他们头上都戴着镀金的银王冠,脸上戴着金面具,戴着银线网,胸前戴着琥珀花环,脖子上戴着琥珀珍珠项链,穿着银靴子。

这两个半浮雕形状的金面具是根据墓主生前的面容制作的,引起了专家们的极大兴趣。面具的脸很丰满,嘴唇紧闭,前额舒展,显示出年轻女性的显著特征。面具被连接到一个银丝头网络上。它的脸长20.5厘米,宽17.2厘米。它的耳朵长7.6厘米,宽3厘米。面具厚0.05厘米,重184克。

那么,谁是墓主?为什么你能享受一个类似皇帝死后的盛大葬礼?

现场发现完整的墓志铭解决了人们的疑虑。据碑文记载,这座陵墓的主人是陈果公主,辽代皇帝景宗和皇后萧炎艳的孙女,秦晋国王卢野·隆庆的女儿。

卢野·隆庆是景宗皇帝的次子,圣宗皇帝的兄弟。由此可见,陈公主是一个真正的皇室。

他和丈夫萧少菊葬在一起。虽然墓志铭中对许的介绍很少,但从《辽史》中不难看出,萧绍举是之子,圣人宗仁德皇后之兄。

从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可以看出萧绍矩实际上是陈公主的叔叔,而且两者关系密切。

然而,这在辽代的历史上并不算什么。作为一个皇族,与萧家的联姻,历来是萧家的联姻,更有利于辽朝的统治。

陈公主在16岁时嫁给了萧少菊。两年后她因病去世。此后不久,萧少菊跟随她心爱的妻子。

那么,为什么两位墓主在死后会用金面具遮住他们的脸呢?

这主要是由于契丹民族独特的丧葬习俗。

契丹是一个游牧民族,他们以水和草为生,以捕鱼和放牧、狩猎为生,是名副其实的马背上的民族。在与自然恶劣环境的长期斗争中,一种对自然的敬畏逐渐形成。因此,契丹人死后,他们会回归自然,形成独特的“树葬”习俗。

顾名思义,所谓“树葬”是指死后将尸体悬挂在树上,时间从不到一个月到半年或一年多不等,让尸体自然腐烂。在树葬的过程中,尸体不可避免地被动物和鸟类侵蚀,以至于变得认不出来了。为了维护死者的尊严和便于收集死者的骨骼,人们制作了金属面具来遮盖死者,而死者则被用铁丝网关在笼子里。

由于陈公主的身世显赫,又是辽朝的亲戚,她的面具和网络不能马虎,所以有金面具和银网络。这类似于汉代的“金线玉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