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小冰期”造成了哪些危害?为什么会导致一个王朝覆灭?明清“小冰期”造成了哪些危害?为什么会导致一个王朝覆灭?

明清“小冰期”造成了哪些危害?为什么会导致一个王朝覆灭?

嗨,我又见到你了。今天,边肖带来了一篇关于明清小冰期的文章。我希望你喜欢它。

《易·周树·温柱安》有一句谚语:“人可以征服自然”。它描述了人类的力量可以征服自然。这其实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我们并不想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但是在大自然的巨大力量面前,人类的力量真的很少,就像一条虫子!

1939年,当“苏联-芬兰战争”爆发时,苏联派出70万军队进攻芬兰这个小国,但最终损失了20万苏联士兵。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那一年欧洲的气候极其寒冷,最低温度达到零下43摄氏度。许多苏联士兵被活活冻死了!

同样,中国历史上有一个非常寒冷的时期,它直接加速了一个王朝的崩溃。

这个朝代是明朝!

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对明朝的灭亡充满同情,为这个庞大的帝国涂上了一层“悲哀”。

明朝虽然死于清朝,但“入侵之王”李自成在攻打紫禁城时,强迫崇祯皇帝杀死妻子并上吊自杀。当时,清朝仍是金末。晋军在山海关外虎视眈眈,但仍未能突破明代宁远防线。相反,它在明朝的炮火下损失惨重。就连努尔哈赤也在袁崇焕的猛烈炮击中受了重伤,并很快因伤势过重而死亡。

因此,明朝灭亡的直接原因是明朝各地的四支义军。然而,崇祯皇帝不是昏庸无能的皇帝,而是勤政有为、年轻有为的皇帝。那为什么这么多人反抗?

原因很简单:普通人不能再活了。原因是自然灾害。崇祯皇帝也很“惨”,不仅要收拾父母留下的烂摊子,还要应付各种自然灾害。

据明史记载,崇祯一年,十七年间发生的自然灾害主要有旱灾、蝗灾、内涝、大风、冰雹、地震和雪灾,其中旱灾发生频率最高。

干旱发生的频率如此之高,其根源在于晚明处于“明清小冰期”

这个“小冰期”跨越了明清两代,持续了300年。它的主要特征是极其寒冷的冬天。天气有多冷?

像长江以南、中国中部和南部一样寒冷,天空中到处都是冰雪奇观。像洞庭湖和鄱阳湖一样冷,它们被冻了三英尺!这在南方是真的,更不用说北方了。据记载,崇祯年间,北方的最低气温甚至低于零下40摄氏度。

这是什么概念?目前,震动器上呈红色的“溅水成冰”需要大约零下30度的温度。如果温度达到零下40度,人类很难在外面的世界生存。如果没有足够的保暖措施,它们很快就会被冻成“冰雕”!

这种低温有多有害?

极端寒冷的气温导致起义军四处崛起,持续不断的起义军最终导致了明朝的灭亡。对农民来说,仍有反抗的机会。如果他们不反抗,他们只能死!

由于极端寒冷的气温导致了严重的干旱,根据《中国历史上的干旱》记载,“除了金和南北朝时期,明朝的降雨量最少,而这一时期的干旱总数是所有世纪中最高的”!

古代中国是一个农业社会。老百姓的食物依赖于天气。一亩地和家庭的三部分是他们全部的生活来源。严重的干旱导致到处都是雨水,没有留下可以收集的谷物。当时,明朝饱受内忧外患,没有额外的精力和能力提供救灾。没有食物的农民只有一条路可走,否则他们会饿死。

这也是崇祯皇帝勤奋能干的原因。全国各地的起义者就像过河的清朝。没有出路。人力资源如何与大自然的强大力量竞争?

严重的干旱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灾难,如蝗虫和地震。在这些灾害的“合力”下,明朝的实力不断被削弱,最终走向灭亡。这个庞大的帝国崩溃了!

由极端寒冷引起的灾害的最直接的数据是人口的“缩减”。据统计,到明朝灭亡、清朝建立时,全国人口已经减少了一半!这也是为什么清朝能够在“小冰河时期”生存下来:人少了,食物自然就足够了!

摘要:

虽然明朝灭亡的原因是困难的积累和疾病的加深,但是极其寒冷的气温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如果没有到处都是叛军,后金军队能否突破大明的宁远防线仍然是两种意见的问题。

这也表明,在自然面前,人类的力量实在微不足道。一旦大自然露出它的“毒牙”,我们就无法抗拒它!

近年来,极端天气在世界各地变得越来越频繁。原因是人类无视自然规律,不断挑战自然的“底线”。

我还警告这里的每个人不要打着“人类一定会征服自然”的幌子肆意破坏生态平衡。我们承受不起大自然的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