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之变”瓦剌部落有多生猛?为何送回明英宗后却迅速败亡了?“土木堡之变”瓦剌部落有多生猛?为何送回明英宗后却迅速败亡了?

“土木堡之变”瓦剌部落有多生猛?为何送回明英宗后却迅速败亡了?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明朝瓦剌部落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土木堡之变之前,瓦剌跟明朝的关系还是不错的,两国领导层也先和英宗还是希望彼此友好的,但两国稳定的友好关系硬是被下属给破坏了。

  明正统十四年(1449)二月,瓦剌来给明朝政府进贡了。

  汉家的皇帝自古以来都是死要面子,说是进贡,其实就是高价购买。

  不管是哪个部落,只要我鞭长莫及,只要你名义上认我是老大,向我以进贡的名义卖货,我就给你高价,反正是纳税人的钱,随便给。你赚里子,我赚面子。

  说这时候也先的使者来了,要进贡马匹。英宗大喜,大笔一挥让宦官王振给他们赏赐。

  王振打算按人给瓦剌使者赏赐,一点数发现这个外交使团很不老实,首先是他们虚报人数(实际2000人,诈称3000人),同时以次充好,带来的贡马质量参差不齐。

  王振也不是省油的灯,削减谎报人头,往下狠压价格,只给原来定价的五分之四,猛宰瓦剌使者,惹得瓦剌大怒。

  1449年七月,瓦剌领导也先统率各部,分四路大举向内地进犯。明军多年没有打硬仗,一触即溃。

  万分危急之下,明英宗御驾亲征,被瓦剌打败于土木堡,自己还成为战俘,明朝精兵也损失殆尽,史称土木堡之变。

  瓦剌这一来受到鼓舞,心说干脆一鼓作气给大明个深刻教训,向前进一步多赚点抢点。同年十月,瓦剌大军兵围北京,企图一举占领北京。

  当时朝中文武百官确实有人建议迁都,但在主战派于谦的带领下,稳定了军心,北京全城军民同仇敌忾,瓦剌大军碰得头破血流、伤亡惨重。不得不灰溜溜撤军,连跟明朝和亲的要求也被拒绝。

  这也先也没有用屁股想想,仗打败了,尽管你手里还捏着前任皇帝这张废牌,但你还有和谈的资格吗?也先挨打之后,大脑里的水也被控干净,从此彻底清醒过来,觉得自己没有战胜明朝的势力。既然打不过,那就还做好邻居。

  在土木堡之战一年后,也就是1450年,瓦剌就向明朝示好,把英宗送回国。

  那边瓦剌没有底气,明朝这边也不是那么自信,局势也不大稳定,实力也不是很强。看到瓦剌示好,这边也是求之不得,双方就停止敌对状态,恢复友好关系,开始贸易往来。

  世界上的国家大概有两种,有的国家有了外患,国内反动势力就蠢蠢欲动,开始捣乱。

  有的国家则有了外部战争的时候,全国一致对外。外部没有危机之后,内部就开始摩擦,瓦剌就是这样(当然,瓦剌不算严格意义上的国家)。

  瓦剌与明朝和好之后,各部落开始内斗,矛盾激化。

  蒙古部落的脱脱不花汗跟也先开始争夺霸权,矛盾迅速激化,发展到兵戎相见。

  景泰二年底,脱脱不花汗率先出兵征讨也先,也先和脱脱不花汗的弟弟阿噶巴尔津济农联手,大败脱脱不花汗大军,脱脱不花汗只剩率数十人逃走,自己的妻妾和子女被也先尽俘虏。

  这期间,明朝政府并没有坐山观虎斗,而是在背后煽风点火,积极支持瓦剌的统一大业。

  在此情况下,也先父子很快就兼并瓦剌各部,成为对西部蒙古的霸主。经过不懈努力,也先家族打败阿鲁台,迅速统一了东蒙古,蒙古地区出现了暂时统一。

  这时候的蒙古,已经成了气候,达到了元朝灭亡后的最盛时期。

  它的领土西到中亚,东达朝鲜,北接西伯利亚南端,南和明朝接壤。而这时候的瓦剌对明朝没有敌意,而且双方还能友好相处。

  也先汗在蒙古文史籍中全称叫"大元田盛(天圣)大可汗",建年号"添元"。景泰四年(1453)十月,也先专门派出使者到明朝皇帝那里报喜,告知自己当了大可汗(皇帝),并告诉明朝皇帝说:"往者元受天命,今已得其位。尽有其国土、人民、传国玉宝。宜顺天道,遣使臣和好,庶两家共享太平。"

  但明朝皇帝看来,自己拥有中原地区,才是天下老大,蒙古那里只是蛮夷,再说明朝亲手灭了元朝,怎会允许也先以元朝继承人自居建立的政权,再去“添”一个“元”?

  "添元"?还是添堵吧!

  因此明朝皇帝心里也不爽,对也先建立的政权也充满警惕,唯恐他们会卷土重来,立即停止了对他们的支持。不做不死,也先没有了明朝支持,也没有蹦跶多久,在景泰六年被部下暗杀。

  也先死后,瓦剌部落出现疲态,继而分裂,走向衰落。

  虽说也先之后一个半世纪后,瓦剌一个分支哈剌忽喇(准噶尔部)兴起,瓦剌其它几个部落归顺了后金。但兴起后的瓦剌已经进入后瓦剌时代,不再沿用瓦剌这个名字。到了17世纪八十年代,准噶尔部再次崛起,建立准噶尔汗国,国土一度达到700万平方公里。

  这个庞大的帝国兴盛了不到一个世纪,就再次衰落。1760年,准噶尔汗国被清朝所灭,成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