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颇族双簧乐器东巴。“东巴”是景颇族景颇族分支的语音翻译,意思是中国有角的风笛。瓦州分支的语言叫做比切语或比克语。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州鲁西、盈江、龙川和瑞丽。
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景颇族的村舍里流传着一个故事:很久以前,景颇族有一个农民,他没有孩子,也没有女儿。他们从别人那里带了一个小男孩作为他们的养子。但是这个农民对他的养子很刻薄。在收割水稻之前,他总是早早地赶到田里去打鸟。
那孩子独自站在田野旁,痛哭流涕。有一次,他不小心把一根稻草放进嘴里,当他吹的时候,他发出声音。他觉得很有趣,就随意地把稻草插入竹筒,吹出一个更好听的声音。最原始的东巴就是这样出现的。直到今天,它一直代代相传。
形状与唢呐相似,由管身、簧片哨、芯和喇叭口组成(图)。规格大小不一,普通的大约52厘米长。管体由软木或铜制成,人们大多使用当地生产的小米或卤果,顶部薄,底部厚,呈圆锥形管状体,长约30厘米,头部外径2.5厘米,尾部外径约4厘米。管体上有五六个圆形音孔,都有一个后孔,现在大多是六孔杆。
芦苇哨是由麦秸或稻草制成的,顶部是平的,底部是圆的,看起来像一把扇子,大约有2厘米长。核心是木制的,圆锥形的空心形。上端装有簧片哨,下端插入管头的上端。核心也是由空心羽毛管制成。喇叭口是东巴的共鸣管,由牛角或木头空制成。它一般有10厘米到15厘米长。木制的有一个稍厚的圆锥形,套在管子尾部的下端以扩大体积。有角和角的东巴也被景颇族人称为“荣东巴时代”。“荣”是牛,“纪元”是角,意思是东巴。
景颇族的古东巴全长62厘米至72厘米,其管体是木制的,顶部薄,底部厚。它是一个管状圆锥体,由三部分组成,下端没有喇叭口。每个节点由一个铜插座连接,不用时可以拆卸和存放。管头和管尾的两端镶嵌有铜箍,铜套和铜箍上刻有图案或精美的雕刻。
在景颇族,每当谷物成熟时,年轻人还想在地里吹吹东巴。曲调长度自由,大多数是即兴创作的,人们喜欢听。它们既是娱乐又是鸟类保护。在景颇族的丧葬仪式中,东巴用深沉悲凉的曲调,伴随着大大小小的丁咚节奏,表达对死去老人的哀悼。此外,景颇族也在农历新年、新婚之夜、吃新米或放牧时玩东巴。景颇族的习俗,东巴可以从秋收前一直玩到春节后,在春耕季节就不再玩了。同时,禁止在家玩耍。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
阅读 (97)
1 「才女王妃vs冷酷王爷」景颇族乐器 景颇族传统乐器“洞巴”有何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