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绝人寰:日军旅顺大屠城后仅留了36人抬尸体惨绝人寰:日军旅顺大屠城后仅留了36人抬尸体

惨绝人寰:日军旅顺大屠城后仅留了36人抬尸体

其中一个女人,抱着一个小孩子,浮出水面,岸边的日本兵竟拿刺刀来捅,第二下又捅那个孩子,小孩子被捅到刺刀上,他高高地挑起枪来,摇了几摇,当作玩耍的东西……日本兵就照屠杀别人的方法,也将这个女人斩成几段。」

这是当年的目击者英国人詹姆斯艾伦记载的一段文字,真实描述了中日甲午战争中,一段令人发指的日军在旅顺大肆虐杀中国人的情景。

在这场疯狂大屠城中,据说全城仅留下36个活口。日军留下这些人,是因为需要他们处理尸体,并在其头上缠上一块白布,上面用日语写着「此人不杀」。这支36人的抬尸队整mole2.61.com整工作了1个月,才把尸体聚到一处,尸体焚烧则持续10多天。参与抬尸的鲍绍武多年后回忆:「我们来参加收集尸体时,看到有的人坐在椅子上就被捅死了。更惨的是,有一家炕上,母亲身边围着四五个孩子,小的还在吃奶就被捅死了。」

这一屠杀事件使战时倾向日本的西方媒体都忍不住发出「日本国为蒙文明皮肤具野蛮筋骨之怪兽……今脱文明之假面露野蛮之本体矣」的感叹。然而战后日本官方和学术界仍不断有人坚持说日军只杀了2000人;或者为这次屠杀暴行寻找借口,说这是对清军虐杀战俘的报复。

那么,被日军屠杀的人数究竟是2000人,还是20000人?

日军屠城后是否仅剩下36人的「抬尸队」?

屠杀仅仅是为报复清军「凌辱」的偶发事件,还是有计画的实施?

让我们通过史料回顾历史,再现当年历史真相……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日军第二军于10月24日登陆花园口,随即占领貔子窝、金州、大连湾,11月17日日军从金州出发入侵旅顺。清政府苦心建设十六年,投入耗费最巨的旅顺口,被李鸿章认为可以坚守三年,但是仅一天后,竟然完全陷落了。

日军占领旅顺口后进行了惨绝人寰的血腥屠杀,对外却宣称旅顺屠杀是为了「报复」清军的「凌辱」。有日本学者认为,旅顺屠杀之前清军惨无人道地虐杀日军,是「旅顺虐杀的导火索」。据日本和国外的一些文献记载「中万(德次)中尉等11人战死,当时发生了清兵凌辱日军尸体事件,对我军死者削鼻、挖眼和破腹,造成全军大怒的氛围。对凌辱的报复情绪导致了旅顺屠杀。」

日军担任进攻旅顺的主力是第一师团,其师团长山地元治中将便是屠城事件的制造者。

据说他在看到被清军虐杀的士兵尸体时,大叫道:「自今而后,再遇清兵,一人勿许生还!」他的这种情绪对全体士兵来说具有极大的煽动性。

日军攻进城后,就开始大肆屠杀,不仅清兵一个不留,连平民都一个不放。

美国记者克里尔曼在1894年11月24日的《世界报》中报道,亲眼看到当地百姓「跪在(日军)兵前,……一手以刺刀插入其头于地上,一手以剑割下头颅」。

1894年12月1日《泰晤士报》报道称日军「杀害捆缚之俘虏或平民,特别是妇女之事,不仅为欧美各报社记者所目睹,且为各国自卫队之军官乃至英国海军中将等亦于现场所亲见。」

屠城暴行经西方媒体传播后,举世震惊。英国《标准报》跟进报道「人们在得悉事件详情的同时,无不对远东的暴行感到战栗、痛心、愤怒」。西方诸国纷纷对日军予以谴责。

时任伊藤博文内阁外交大臣的陆奥宗光将1894年12月20日的《陆奥声明》寄给驻各国使节,此文件收录于《日本外交文书》第945号附件甲号。其中指责旅顺事件是「误传」,严重「损坏我军之名誉」;指责清军利用日军不杀平民,就乔装成平民对日军进行攻击,致使可能误伤了一些平民。

事实是否如日方辩解所言?

日军间谍向野坚一在1932年出版的《从军日记》中记述:当第二军第一师团长山地元治遇见第三联队任意屠杀平民时,不仅未加制止而且嘱咐部下对此「不许轻易对外泄漏」。充分证明他对部下屠杀平民的行为采取了默认和支持的态度。

1994年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负责「万忠墓」的清理工作,其详情记录于《旅顺万忠墓迁移清理报告》之中。发现「遗骨中既有成年人,也有少年、儿童。有的头骨片厚仅1毫米,显系幼儿」的事实,这可以完全驳斥日方的辩解。毕竟,清军再乔装打扮也不可能装成幼儿。

在日本本土,日本政府做到了对屠杀事件真相的成功掩盖,大本营对随军采访的约130名日籍记者,下达了极端苛峻的「随军纪律」,全程监视,一旦发现不合作的记者,立马给予重罚。当全世界都在谴责日本旅顺大屠杀时,日本本土却在举行欢庆攻占旅顺的全国大游行,人人上街高呼万岁,庆祝胜利。东京股票市场也反弹暴涨。从旅顺劫掠的大批「战利品」被运回国内后,在东京的靖国神社展示,前往观展的人流络绎不绝。「战利品」这个名称在日本国内成为时尚,许多商家纷纷推出以「战利品」命名的新商品,并得到畅销。

旅顺屠杀中清军与百姓各有多少人,众说纷纭很难准确统计。

较早记述的被害人数,是在1896年,太仓顾元勋主持「万忠墓」立碑,碑文铭记「光绪甲午十月,日本败盟,旅顺不守,官兵商民男妇被难者计一万八百余名口,忠骸火化骨灰丛葬于此」。

1948年为纪念甲午战争中死难同胞重修「万忠墓」,《重修万忠墓碑文》铭载「我同胞之死难者凡二万余人」。

两者数据相差一倍。

据孙宝田实地考察后所著的《旅大文献征存》中可得知:抬尸队所记「实有一万八千三百余骨灰,以柳木棺三口盛之,丛葬于白玉山东麓」,另外有家人领走千余具尸体另行安葬,因此被害者应共计1。9万多人。

结合这份资料,基本可以推断出死难者两万人较为准确。那么,旅顺屠城后是否只仅留36人呢?

全市仅剩36人的数字,是英国国际公法学者胡兰德最早提供的。

然而,在1988年出版的《旅顺大屠杀见闻》中,当时参与抬尸的鲍绍武提供证言说:日本人怕尸体腐烂引起传染病,「就抓了八九十人去抬尸」。另一份资料也支持了前者的说法,《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中光绪二十年十二月十三日的《北洋大臣来电一》记述:「逃到山东既有百余人等」。

因此,旅顺大屠杀后全城仅剩36人的数字,有待历史学家进一步考证。

无论如何,日军在旅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是铁证如山,不容辩驳的。

这场甲午战争中的旅顺大屠杀,较之南京大屠杀少为人知,在近代日本侵华岁月中也仅是日军暴行的冰山一角。历史教训不容忘记,客观史实不容篡改。我们须「勿忘历史,以史为鉴」,同时日本也应该深刻反思历史,才能让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下去。

「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一》)

警钟长鸣!

资料附录:

山地元治:(1841——1897)日本陆军中将。自幼崇尚武道,性情暴戾。因少时一目失明,人称「独眼龙」。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时任第一师团长,率部于辽东半岛花园口登陆,同年11月先后攻占金州城、大连湾、旅顺。纵兵虐杀四日。残害旅顺市区无辜平民近2万人。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旅顺口大屠杀惨案。后指挥乃木希典驱兵北上,攻占普兰店、复州。1895年1月攻陷盖平,2月制定辽河平原扫荡作战计画;派兵进占大石桥,3月攻占营口、田庄台。1897年病死。

陆奥宗光(1844年8月20日——1897年8月24日)是日本明治时代的政治家和外交官。又名陆奥阳之助,正二位,勋一等,伯爵。1868年得岩仓俱视的赏识,步入日本政界;后在伊藤博文内阁任外务大臣。有剃刀大臣的外号,1888年任日本驻美公使,兼任墨西哥外交大使。他是近代中日关系史上关键性的人物之一,在其外交大臣任内利用朝鲜东学党起义之机,施展「狡狯」的外交手段,发动了甲午侵华战争。因此,这一时期的日本外交也就冠以「陆奥」之名,被称为「陆奥外交」。

万忠墓:位于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九三路23号,白玉山东麓,属于清代墓地建筑。1896年11月,清政府委派直隶候补道员顾元勋接收旅顺,由他出面主持建立了甲午战争遇难同胞墓,并亲书「万忠墓」刻在一块石碑上。这里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为纪念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惨遭日军杀害的近2万名中国同胞而建。该馆主要分为基本陈列内容包括m60a「甲午战争前的旅顺口」、「甲午战争与旅顺口的陷落」、「震惊中外的旅顺惨案」、「旅顺万忠墓」四部分。整个陈列真实地反映了中日甲午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在旅顺制造惨无人道的大屠杀的罪恶行径,时刻提醒着人们牢记历史,勿忘国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