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崖山之战其实真场战役也真的是非常的悲壮啊,虽然宋朝没打赢但是其实也应该是要选择逃跑的,但是都选择了殉国了,他们没有反抗没有选择南渡,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01
话说天下大势,此消彼长。
一方面,宋室赵家偏安于长江以南,继续醉生梦死的繁华生活。
另一方面,成吉思汗的子孙们征战各地,铁骑所到之处,寸草不生。
欧洲战场被草原骑兵们变成人间地狱,而在东边,忽必烈也是步步紧逼。
抗完金,挡过辽,积贫积弱的南宋却再也招架不住蒙古铁骑。
池州赵卯发,饶州唐震、江万里相继殉国。
太皇太后谢氏遂下哀痛之诏,号召天下勤王,张世杰、文天祥、李芾率兵入援。
至元十三年正月十八(1276年2月4日)元军攻占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俘5岁的南宋皇帝恭宗。
老窝已被端了,但汉人,没有投降蒙元的理由。
陆秀夫、文天祥和张世杰等人连续拥立了两个幼小的皇帝(端宗、幼主),成立小朝廷。
元军对小皇帝穷追不舍。
宋端宗因落水染病,不久病逝,由弟弟7岁的卫王赵昺登基,年号祥兴。
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文天祥在海丰兵败被俘。
祥兴二年(1279年)正月,元军浩浩荡荡陆续抵达崖山(位于今广东江门市新会区南约50公里的崖门镇),对南宋残军形成三面包围之势。
从南京到杭州,再到温州、福州、泉州,老赵家的幼苗是南迁南迁再南迁,直到背后只剩一片汪洋大海。
退无可退,唯有一战。
走投无路的南宋残余势力终于在至元十六年二月初六迎来了最后一战——崖山海战。
这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海战之一。
据日本方面的记载,宋元双方投入军队50余万(其中宋方面20万,但20万人中包括了文臣及其眷属、宫廷人员、普通百姓,实际战斗力只有数万),动用战船2千余艘。
背水一战的情景,甚是悲壮。
时任少傅、枢密副使的民族英雄张世杰统领军队作战。可惜他空有项羽韩信的勇气,却没有那个运势,终究没能破釜沉舟。
面对巨大压力,张世杰昼夜苦思破敌之策。
有幕僚向张世杰建议应该先占领海湾出口,保护向西方的撤退路线。
张世杰为防止士兵逃亡,否决建议,并下令尽焚陆地上的宫殿、房屋、据点,大有壮士断腕的气概。
又将下令千多艘宋军船只以"连环船"的办法用大绳索一字形连贯在海湾内,并且安排赵昺的"龙舟"放在军队中间。
元军以水师封锁海湾,又以陆军断绝宋军汲水及砍柴的道路。
宋军吃干粮十余日,饮海水之士兵都上吐下泻,失去战力。
二月初六早晨,崖门海域风雨交加,元军发动了总攻,宋军血战至黄昏,最终战败。
祥兴二年(1279年)三月十九日,张世杰掩护杨太后突出重围。
左丞相陆秀夫见突围无望,走投无路,背着刚满八岁的小皇帝赵昺跳了海,妻子儿女也一起跳了下去。
大宋后宫及群臣也纷纷投海殉国,一时间“浮尸出于海十余万人”,惨状不忍直视。
杨太后闻赵昺死,也跳海死了。张世杰葬其于海滨,几天后也投海殉国。
四十八年与蒙的抗衡就此完结,南宋彻底灭亡。
02
崖山海战,是空前惨烈的一场战役,说其惨烈,更多的是体现在战役胜负已定之后。
在大势已去的情况下,悲壮节烈流传千古。
后人再看这一段历史时,无不群情激昂, 为这群可歌可泣的忠臣义士所感动。
但咩咩觉得,陆秀夫张世杰等人尽忠报国的精神虽然可贵,但放到今天来看并不可取。
主要有以下两点供大家讨论:
一、为何不渡船去南洋或台湾,再另寻打算?
二、被元军俘虏,就是死路一条吗?陆秀夫凭什么决定一个8岁孩子的命运?
对于第一点,周总理也有同感,他曾经说过,南厄洛斯王宫宋流亡政权不应该在崖山做殊死搏斗,而应该带兵到海南岛去,带兵到台湾去,在那里继续保留汉人政权。
张世杰也确实尝试过这样做,但这条路很难。
突围后的张世杰希望奉杨太后的名义再找宋朝赵氏后人为主,再图后举。
但杨太后在听闻宋帝赵昺的死讯在后直接赴海自杀。
张世杰手中再无可用的本钱,回天乏术,他宁愿葬江鱼之腹,也不为胡虏之臣......
无法面对亡国之辱的张世杰不久后在平章山下(约今广东省阳江市西南的海陵岛)投海自尽。
03
再说第二条,为什么说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跳海不可取呢?
刚满八岁的小孩子,他懂得什么?
作为大臣的陆秀夫不该剥夺幼帝活着的权利。
有人可能会说,被元军俘虏也是死了一条,还不如自杀来得痛快,至少不会被侮辱。
但事实是,即使是皇室后裔,被俘也不一定是死路一条。
比如赵昺的哥哥赵显,他就是个传奇的例子。
1274年,宋度宗驾崩,四岁的赵显在奸臣贾似道的扶持下登基,称为宋恭帝。
由祖母谢太皇太后、母亲全太后垂帘听政,但朝廷实权实际上仍掌握在奸臣贾似道手中。
两年后,元军兵临城下,孤儿寡母投了降。
宋室江山是太祖赵匡胤从后周孤儿寡母手中夺得,最后又失于孤儿寡母之手。
后人写诗讥讽道:
当日陈桥驿里时,欺他寡妇与孤儿。
谁知三百余年后,寡妇孤儿亦被欺。
真是一种可笑的轮回。
小皇帝赵显被抱在母亲怀里投了降,但忽必烈却没有处死他们,反而封他为瀛国公,好吃好喝招待着,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南宋末诗人汪元量《水云集》湖州歌八十一有云:“僧道恩荣已受封猎人mm私服,上庠儒者亦恩隆。福王又拜平原郡,幼主新封瀛国公。”
到了1289年,忽必烈觉得不放心,突然赏给19岁的赵显许多钱财,叫他去西藏当和尚。
作为赵家人,文才是有传统的,他在西藏居然混得如鱼得水,学会了藏文,翻译了不少佛教经文,为佛教界做出了许多贡献,成了一代得道高僧!
他的名字也被藏族史学家列入翻译大师的名单,成为一段历史奇事。
关于赵显得结局有两种说法:
据释念常《佛祖历代通载》记载:“是年(至治三年)四月赐瀛国公合尊死于河西,诏僧儒金书藏经。”
这句话明确了赵显在五十四岁亡故,应是病亡,而不是横死,并且死后享受到了厚葬的待遇。
而明初人们出于反元的心理,多将“是年四月赐瀛国公合尊死于河西”,解释为“灜国公合尊被赐死于河西”。
认为瀛国公是因为写诗怀念故国,遭到了文字狱祸,被元英宗赐死。
不管是否遭遇文字狱,赵显都活到了五十四岁,并取得了很大成绩,是中国历史上游历最远的一位汉人皇帝。
他一生游历四方,也算寿终正寝了。
相比之下他同父异母的小老弟就没这么好运了,居然被迫跳海喂了鱼,生命永远停留在了八岁那一年。
兴许陆秀夫那任性的一跳,断送了未来一位得道高僧的命运呢?
04
当然,这些都是笑谈,历史不能重来。
张世杰、陆秀夫不能算愚忠,他们是我们的民族英雄。
这两个人,一文一武,在流浪的小朝廷中起了中流砥柱的关键作用。
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也被后世并称为“宋末三杰”。
他们在绝境中所表现出来的民族气节和那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不能不让人叹服。
南宋灭亡的这最后一战,对整个中华民族来说,意义重大。
海上浮尸推积如山的悲壮画面象征了中华民族文化大裂层,所以有崖山之后无中华一说。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表面上积贫积弱的宋朝其实是中国古代史上经济最发达、文化繁荣、科技进步的朝代,是我们古代文明的一个巅峰。
随着陆秀夫那一跳,宣告着汉人江山的沦陷,也宣告着中华民族由繁荣兴盛转向衰落,逐渐落后于西方文明。
一直到清末国门被打开才渐渐苏醒。
历史就是这样,成王败寇,不讲一丝情面。
崖山一战南宋虽然败了,但我们败得有气节,无愧于天地,无愧于华夏之魂。
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他们舍身取义的精神也会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成为中华儿女的精神支柱。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
阅读 (100)
1 梦见悬崖 山崖阅读 (131)
2 梦见悬崖山崖阅读 (154)
3 崖山海战的故事简介阅读 (171)
4 崖山海战:10万军民殉国阅读 (163)
5 崖山海战历史背景、经过以及影响阅读 (135)
6 崖山海战是哪个朝代的崖山海战的经过是什么阅读 (141)
7 崖山战役阅读 (126)
8 崖山海战之后宋军为什么不反抗或者南渡?阅读 (1405)
9 崖山之战的战争背景:元朝崛起大肆加紧灭宋步伐阅读 (189)
10 崖山之战的过程:元宋崖山决战投海殉国千古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