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越南西南部湄公河三角洲的高棉人:下高棉人生活在越南西南部湄公河三角洲的高棉人:下高棉人

生活在越南西南部湄公河三角洲的高棉人:下高棉人

  下高棉人(高棉语:ប្រជាជន ខ្មែរក្រោម,Brachachn Khmer Krom,越南语:Người Khmer Krom / Người Khơ-me Crộm / Khơ-me hạ / Khơ-me dưới)或称高棉裔越南人、越南高棉族(高棉语:ប្រជាជន ខ្មែរ នៅ វៀតណាម,越南语:Người Khmer tại Việt Nam),是指生活在越南西南部湄公河三角洲的高棉人。根据2009年越南政府人口普查结果, 越南 全国高棉人总人口约1,260,640人,大部分生活在湄公河三角洲,少数生活在其他省份。

  湄公河三角洲本是高棉帝国领土。17世纪,柬埔寨在同暹罗阿瑜陀耶王国的反复战争中走向衰落,对下柬埔寨地区的控制越来越弱。与此同时,由于 越南 国内发生郑阮纷争,不少越族难民逃到了这里。1623年, 柬埔寨 国王吉·哲塔二世正式批准越南人进入一个名为波雷诺哥(ព្រៃនគរ,Prey Nokor)的小渔村居住。这个小渔村被 越南 人称为柴棍(华人称西贡,即今胡志明市),很快便成长为一个主要的区域性港口,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定居者。

  1698年, 越南 的阮主派阮有镜带兵占领了波雷诺哥一带,将之纳入广南国版图,并设立嘉定府管理这一地区。在失去了波雷诺哥后, 柬埔寨 对这里的控制越来越不稳定,越来越多的越南定居者涌入湄公河三角洲。至1757年时, 越南 人已经占据了湄公河畔的铁市(ផ្សារដែក,Phsar Dèk,今沙沥市)以及巴萨河畔的猪井(មាត់ជ្រូក,Moat Chrouk,今朱笃市)。

  1858年, 法国 入侵 越南 ,先后通过签署《第一次西贡条约》和《第二次西贡条约》,迫使阮朝将南圻(交趾支那)全部割让给法国,设立法属交趾支那殖民地。传统意义上的下柬埔寨被包括在法属交趾支那的境内。此后,柬埔寨希望 法国 政府将下 柬埔寨 交还给自己,但被 法国 殖民政府拒绝。

  1949年6月4日, 法国 总统樊尚·奥里奥尔正式将南圻交还给 越南 , 柬埔寨 从此正式失去进入南海的途径。

  由于在历史上曾是高棉人的土地,这个地方的归属问题是柬埔寨和 越南 长期冲突的原因,有不少高棉民族主义者认为这里应该属于柬埔寨。沙林察指出, 法国 殖民者将下柬埔寨大部分土地合并到交趾支那是一项行政决定,并未在法律上设定边界。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和朗诺都曾梦想过建立大 柬埔寨 ,希望将下高棉、北高棉(北高棉人生活的 泰国 素林一带)统一到 柬埔寨 境内。

   越南 战争期间,下高棉人受到美军的雇佣,组建下 柬埔寨 斗争阵线(法语:Front de Lutte du Kampuchea Krom),同越共对抗。这个组织由下高棉人僧侣Samouk Sen领导,该组织绰号“白围巾”(高棉语:កន្សែងស Kangsaing Sar,越南语:Can Sen So),与被压制民族斗争统一战线(FULRO)结盟反对南越。FULRO是由下高棉人、 越南 高地民族和占族组成的联盟,这些民族在历史上都同越族之间存在着长期的民族矛盾。FULRO也受到西哈努克和的朗诺支持。

  在高棉共和国时期,信奉反共主义的朗诺试图从南越手里夺回湄公河三角洲。作为高棉民族主义者的朗诺,在其上台执政后,计划屠灭柬埔寨境内的所有 越南 人。在高棉国家军队杀害 柬埔寨 境内数千名越 南平 民后, 越南 共和国军亦对南越境内的下高棉人展开屠杀。

  1975年西贡沦陷后,南越政权灭亡,下高棉民兵发现自己陷入了越南人民军的包围之中。许多战士逃往柬埔寨,希望寻求对 越南 展开行动的避风港。“白围巾”成员来到基里翁,直接向红色高棉领导人乔森潘求助。最初这支部队被解除武装,并获得了欢迎。然而,红色高棉领导层随后命令将Samouk Sen逮捕,将其带往金边酷刑处决,他的67名下高棉战士也全部被处决。此后的数月里,红色高棉有系统性地杀死了大约2000名逃到 柬埔寨 的“白围巾”战士。

  20世纪70年代后期,越南与柬埔寨的边境冲突愈演愈烈,双方的军队都曾多次侵入对方控制下的领土。红色高棉的高层认为下高棉人正准备推翻 越南 人统治,便企图将下柬埔寨纳入民主柬埔寨势力范围。 柬埔寨 革命军多次侵入湄公河三角洲,并派特工人员煽动下高棉人起义。然而,下高棉人根本就没有足够的装备、动机和组织能力发动起义。波尔布特认为是特工人员受到 越南 当局的收买叛变了,于是对下高棉人展开报复行动。红色高棉越境对越 南平 民进行无差别屠杀的同时,亦对下高棉人大开杀戒,因为红色高棉认为这些人是“有越南心的高棉人”。红色高棉在巴祝、土珠岛等地的屠杀行为引起越南人的愤怒,最后成为 越南 全面发动侵柬战争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