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来书写印地语、梵语、尼泊尔语等语言的文字:天城文用来书写印地语、梵语、尼泊尔语等语言的文字:天城文

用来书写印地语、梵语、尼泊尔语等语言的文字:天城文

  天城文又称天城体。是 印度 和尼泊尔的一种文字,用来书写印地语、梵语、 尼泊尔 语等语言。天城文最早出现在13世纪初,是城文变体之一,天城文是对城文的改良而成,改良后的城文为突出其神圣加多了个梵文“天”字(देव deva)成为天城文。城文来自笈多文,笈多文犹如 印度 的其他文字一样,源自于前3世纪的婆罗米文。现在亚洲不少民族使用的字母与天城文的关系密切,而从帕拉瓦文派生的文字则在 缅甸 、 泰国 、 柬埔寨 、 老挝 等地使用。

  天城文的手抄本《梨俱吠陀》(19世纪初叶)

  作为婆罗米系元音附标文字,天城文的基本原理是每个字母表示一个辅音,并承载一个固有的元音a [ə]。例如,字母क读作ka,两个字母कन读作kana,三个字母कनय读作kanaya等等。与其他元音拼合或去掉元音时,这些辅音或它们的字母会有变化:

  辅音音丛要合写(saṃyuktākṣara“复合”)。例如,三个字母कनय kanaya可以合写形成क्नय knaya、कन्य kanya或क्न्य knya。

  除固有元音a外的元音在和辅音拼合时写为元音符号。例如,क ka可能写成के ke、कु ku、की kī、का kā等。

  对于没有辅音的元音,当位于词首或其他元音后时,写成完整的字母。例如,ū在कू kū中写为变音符号ू,而在ऊक ūka和कऊ kaū中会写成字母ऊ。

  词尾的辅音标记的变音符号्是去元音符号,梵语中称做virāma,在印地语中又叫halanta。它去除固有元音,所以क्नय knaya可以写成क्नय् knay。当辅音音丛不能通过字母变形做到合写的时候经常就会使用去元音符号。

  这样一个字母或带有变音符号的合写,称做一个akṣara“音节”。例如कनय kanaya被算作三个音节,而क्न्य knya和कु ku则都被算作一个音节。

  天城文的字母排序,类似于几乎所有婆罗米系文字,是以考虑了元音和辅音发音方式和发音位置二者的语音原理作为依据的。这种安排通常称为varṇamālā“字母的花环”。用于梵语的天城文样式被看做是原型,被其他语言使用时会有小的变化或扩充。

  如上所述,其间去除元音的连续的辅音可以按照法则合写在一起为合字(复合辅音)。这些支配辅音音丛的规则,有的普遍适用,有的仅对少数辅音适用,还有一些例外。尽管绝大部分已经标准化,但是在辅音音丛中仍有特定的变体,本页所基于的Unicode用到的只是一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