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时期的疆域变迁趋势南北朝时期的疆域变迁趋势

南北朝时期的疆域变迁趋势

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由公元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南朝宋开始,至公元589年隋灭南朝陈为止,该时期上承东晋、五胡十六国,下接隋朝,南北两势虽然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所以称为南北朝。

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包含宋、齐、梁、陈四朝。

北朝(公元386年—公元581年)则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

公元420年,刘裕自立为帝,是为南朝,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完成北方统一,与南朝的宋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其时,魏之东北为契丹、室韦、勿吉等;漠北为柔然、高车、契骨;西域为乌孙、悦般、于阗等;青藏高原则为吐谷浑、党项、女国、象雄等,如下图所示:


宋与北魏的对峙形势

公元557年,陈霸先废萧方智自立,建立陈朝;550年,东魏高洋废其主自立,建号齐;557年,宇文氏废西魏帝自立,建号周,其时,突厥已臣服西域诸国和塞外诸部,控制了南北五六千里、东西万余里的大片土地,青藏高原则为吐谷浑、宝髻、女国、象雄等。


陈、齐、周的疆域形势

总的来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中原王朝内部长期战乱,政局分裂,而周边各族徙移频繁,并伺机扩展领土,中原王朝和各族之间疆界变迁很大。

东北方面,东汉中期夫余尚为强盛,占有长春、农安、哈尔滨一带,挹娄臣服之,两晋时夫余渐衰。

5世纪末为勿吉(即肃慎、挹娄之改称)所逐,投奔高句骊,勿吉在北朝时势力强大,活动于松花江、乌苏里江一带。勿吉之北为豆莫娄,居于黑龙江下游,黑龙江上游为室韦诸部所在,活动于今西拉木伦河、老哈河流域的是奚(西)和契丹(东),对东北地区疆界变化影响最大的是高句骊。

3世纪时高句骊约拥有浑江流域以东,盖马大山以西,北至松花江上游,南至朝鲜清川江的地方,国都丸都城(今吉林集安北五里山城子)。

至4世纪初,高句骊向南扩展占领了乐浪郡。中原王朝势力退出了朝鲜半岛,以后与前燕争取辽东,互有进退。

至5世纪初辽东地区遂为高句骊所有,中原的后燕势力退至辽西,其时高句骊已都平壤,南界达汉城以北,为朝鲜半岛上一大强国,辽东地区自公元前300年左右战国燕破东胡,置辽东郡后,至此中原势力撤出,前后达7个世纪,这是东北边界疆界的重大变化。

北方地区,自三国至西晋,南匈奴大量迁入边郡,原居于边郡的乌桓叛服不常,公元207年为曹操所击破,再迁内地,蒙古草原上为鲜卑的势力范围,至东汉灵帝时檀石槐死,鲜卑部落联盟解体,曹魏时轲比能又统一东部鲜卑,从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县东北)、五原(今包头市西北)以东抵辽水,皆为鲜卑庭。

后轲比能死,鲜卑诸部不断南进,慕容部、宇文部、段部居在辽水东西和河北塞外,拓跋部迁居河套以北和晋、冀北部,秃发部迁至甘东和宁、陕一带,乞伏部迁至陇西,而慕容部一支吐谷浑迁至青海湖一带。

十六国时期,[五胡]在中原纷纷建立政权,北方疆域有所扩展,如后赵控制了河套以南,前燕灭了宇文部扩展到老哈河流域,前秦控制了河套地区的大黑河流域。

所以北魏统一北方后,北面疆域到了阴山、河套,与柔然为界,大致同秦汉时代,而东北则不如前汉和前燕,北朝后期,突厥兴起,北界又开始内缩。

当4世纪末鲜卑各部在中原纷纷建立政权时,蒙古草原上柔然崛起,5世纪初,柔然向漠北挺进,占有了鄂尔浑河、土拉河流域。此后势力渐强,其版图东至大兴安岭,南邻大漠与北魏对峙,西逾阿尔泰山,包有准噶尔盆地,北至贝加尔湖,为北魏政权北面的劲敌,5世纪中叶,其势力还伸至今新疆地区,以后内部分裂,6世纪中为突厥所灭,柔然族雄踞大漠南北达一个半世纪之久。

魏晋时在西域置戊己校尉治高昌(今新疆吐鲁番东南),西域长史治海头(罗布泊西),略如东汉规模。

十六国时代的创举是在西域地区设置了郡县,自西汉以来中原王朝虽控制了西域地区,但从西域都护到戊己校尉都不是民政机构,与内地郡县制有别,到十六国前凉时乘中原战乱之际,击败了戊己校尉,在高昌地区设置了高昌郡(今吐鲁番盆地),这是西汉以来大量汉人入居开发的结果。

以后前秦、后凉、西凉、北凉都置有高昌郡,至5世纪30年代北魏灭北凉,北凉王逃至高昌,建立高昌国,以后更易数姓,7世纪中为唐所灭。

西晋末年,慕容鲜卑一支迁至甘南和青海地区,建国为吐谷浑,其疆域东至西倾山、白龙江流域,西南至巴颜喀喇山,南至川北阿坝、松潘一带,其后又西扩至新疆东部,然其主要地域为青海湖周围地区。

北朝时居于甘南宕昌一带的为宕昌羌,后为北周所破,置宕州,在川北南坪一带为邓至羌,西魏时置邓州,北朝时居于青海南部是党项羌,北接吐谷浑,[魏周之际,数来寇边],在西藏东部为附国、西部为女国。

西南方面,蜀汉时在南中地区(今四川大渡河以南和云南、贵州2省地区)增置了不少郡县,置庲降都督以资统治,西晋泰始七年(271)分益州置宁州,辖云南大部和黔、桂一小部分,南朝的控制不力,至6世纪中叶梁侯景之乱后,分布在滇东黔西一带的爨族独立,影响到周围其他民族纷纷脱离南朝,于是大渡河、川江以南的南中地区形成了西南各族部族林立的局面。

越南南部的林邑国建立后,于公元248年向北又占有了日南郡最南的寿泠县,孙吴政权南界退至北纬17°,南朝时整个日南郡全为林邑所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