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乱华导致佛教的迅速发展五胡乱华导致佛教的迅速发展

五胡乱华导致佛教的迅速发展

第三世纪末,当西晋内部爆发了血腥的权力斗争和内战时,帝国不能有效地控制境内的游牧民族,这些游牧民族藉此称兵反抗中国的统治,引发了长达三百年的战争,在此时期,汉人被驱逐到南方,建立以建康为首都的五个政权,北方留给游牧民族先后建立了超过二十个以上的政权,几乎平均11年便有一次朝代更替,成为秦以后中国古代分裂时间最长、动乱频率最高的历史时期,因此,常被史学家称之为[乱世]。

政治上的不稳定,必然导致频繁的战争,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战争连年不断,持续近150年之久,北魏[孝昌之际(公元525年),乱离尤甚,恒代而北,尽为丘墟;崤潼已西,烟火断绝,齐方全赵,死于乱麻,于是民生耗减,且将大半],这种毁灭性战争的结果,便是[人皆相食]、[白骨遍野]、[千里元烟爨之气,华夏无冠带之人]。

统治阶级之间的争权夺利,加上对人民的残酷剥削,使得[民尽流离,邑皆荒毁,由是劫抄蜂起,盗窃群行],贫民起义层出不穷。

南北朝时,南北方发生了多地大量的的流民大起义与农民战争,长期的战争不仅加剧了社会的动荡不安,而且造成社会经济的大破坏,大倒退。

佛教在此时期,发展迅速,取代儒家思想的主宰地位。

除了少数游牧君主,绝大部份的游牧民族的君主热心地支持佛教,其原因有二:

第一、以佛教做为自己文化认同的对象

后赵的石虎(统治的时间335-349)就如此说:[〔王〕度议云:‘佛是外国之神,非天子诸华所可宜奉。’朕生自边壤,忝当其运,君临诸夏。至于飨祀,应兼从本族,佛是我神,正所应奉。夫制由上行,永世作则;苟事无亏,何拘前代,其夷赵百蛮,有舍淫祀,乐事佛者,希听为道。]

第二、佛教业报的观念容易为游牧君主所接受

正如佛典所言,赞助佛教的活动,供养僧侣,能从诸佛和菩萨得到各种福报(包括对政权的护卫),石虎在遭到南方晋军的攻击,战局吃紧、人心不安时曾抱怨:‘吾之奉佛供僧,而更致外寇,佛无神矣。’第二天早上,佛图澄入朝,石虎以此事问他,澄因谏虎曰:‘王过去世经为大商主,至罽宾寺尝供大会,中有六十罗汉,吾此微身,亦预斯会。时得道人谓吾曰:‘此主人命当受鸡身,后王晋地。’今王为王,岂非福耶?疆场军寇,国之常尔,何为怨谤三宝,夜兴毒念乎?’虎信悟,跪而谢焉。

石虎的信佛表现来自他相信佛教的业报,他承认他的抱怨是对三宝的不敬乃是接受了佛图澄对他前生的解释,在佛教本生的故事里,佛生前曾为大商主,也曾为鸟,佛图澄的解释无疑地暗示石虎本人为如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君主即如来的应用,前面说过,石虎认同佛教为胡人的宗教,以和汉人的儒家文明对抗,支持石虎对抗的基石即是胡人的君主是如来的化身。

若以佛教供养三宝作为政权稳定的保证,这些胡人君主就不需要接受繁琐的、他们所厌恨的儒家统治机构,因此这些君主虽然残忍,他们都愿意捐钱给僧团、建寺院、鼓励人民出家,他们也雇用僧侣作为政治顾问,请他们预测大事、或行法术,由于他们的护持,佛教在华北广泛地流传。

他们的单纯信仰对佛教在中国的演进扮演重要的角色。

而这段时期是佛教历史中最飞速发展的阶段,当时佛教虽在汉代已传入中国,但东汉、曹魏、蜀汉、东吴及西晋等政权明令禁止汉人出家为僧,[往汉明感梦,初传其道,唯听西域人得立寺都邑以奉其神,其汉人皆不得出家](见《高僧传·佛图澄传》等书),据僧传记载与后人追述,汉至西晋间僧人几乎都是西域胡人,那时的佛教还是胡人的宗教。

但是也有少量汉人不顾禁令出家为僧,后赵建武元年,经佛图澄劝化,后赵正式允许汉人出家,从此佛教于五胡十六国时期开始及日后的北朝逐步在中原普及,甚至影响南朝,从一个小教逐渐发展成后世三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