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宣太后芈月到底葬在什么地方?秦宣太后芈月到底葬在什么地方?

秦宣太后芈月到底葬在什么地方?

随着电视剧《芈月传》的热播,现在留在人们心目中的最大悬念就是:芈月去世之后,她到底被秦昭王葬在什么地方了?如果芈月真的被葬在骊山北麓、葬在骊戎(即西戎王)城附近的话,因为骊戎城就在西杨村附近,那么芈月和兵马俑坑之间的关系,也就板上钉钉,她是俑坑主人的说法,也就不应该有所怀疑了。

这也就证明了电视剧中[芈月葬骊山北麓,是兵马俑主人]的说法,是完全可信的、可靠的,是符合历史事实的,是经得起客观实际检验的。

然而,《芈月传》播出后,反对声浪铺天盖地而来,有权威人物怒吼:说芈月是宣太后的名字,是对历史的奸污,《芈月传》更是在误导历史,而它的罪魁祸首就是陈××,什么[无耻、下流、缺德、狗吃屎、出卖良心]之类的恶语,统统都骂出口来了。接着,他们又针锋相对地发表了一篇《兵马俑为谁陪葬》的文章,文章強调:宣太后葬在骊山西麓的秦东陵,它与兵马俑没有任何关系,显然,这是与北京卫视《兵马俑为谁守护》专题片进行对抗的强有力武器。

勿庸置疑,双方争论的焦点和核心问题,都已经展现在公众的面前,如果宣太后葬秦东陵的观点能够成立,就意味着秦宣太后确实与兵马俑毫无瓜葛;如果宣太后葬骊山北麓的观点能够成立,当然就说明宣太后确实与兵马俑有着直接的关系。

由此可见,秦宣太后陵的位置到底在哪里,决不是一个小事情、不是一个无足轻重的、鸡毛蒜皮的问题,而是一个关系到秦俑[定性、定名]是否具有真实性、正确性、科学性的大事情,是一个牵涉到考古界本身声誉的大问题。

这里先将[兵马俑主人是秦始皇]的依据,客观地呈现在公众的面前。1974年3月29日,陕西省临潼县农民打井挖出陶俑,据《青年一代》披露,袁仲一认定陶俑是秦始皇的陪葬品,他写信寄到北京,6月28日江青作出批示。7月15日考古队开进西杨村,1975年7月12日新华社向全世界发布[秦始皇陵出土秦代陶俑]的消息,这就是兵马俑[定性、定名]的真正源头,在考古队没有进场之前,[兵马俑主人是秦始皇]就被[四人帮]拍板定案了,难道这是正常的现象吗?

毛泽东的[两个凡是]得到了纠正,[一句顶一万句]的时代结束了,不幸的是,江青的这个[凡是],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却仍然被一些人奉若神明,甚至还有一个地方,一直怀念着江青:[真要感谢江青,当年没有江青的批示,哪里有兵马俑滚滚的财源]。1974年6月[钦定]的兵马俑主人,从此就不许任何人有不同意见了,谁要有不同意见,就给你一点颜色看看,谁要想发表不同观点,当然是比登天还要难,他们对付不同观点持有者的办法,那是很多很多的。

他们不让人家说话,在剥夺人家的话语权之后,自己说话就方便了,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谁也管不住他们,当年[四人帮]匆忙地做出有关[兵马俑主人]的结论,自然留下各种考古学的窟窿,为了能够填补这个学术真空,一些人是绞尽脑汁的:先用所谓[三百丈]进行搪塞,又用[56平方公里]加以开脱,再用[吕不韦戈]转移视线,在为自己辩护过程中,他们对于宣太后陵位置的各种说辞,是最理亏、最过分、最经不起历史事实检验的。

秦宣太后去世后,她到底葬在什么地方呢?1984年9月,秦俑馆中有一位叫聂新民的考古学家撰文说:[秦宣太后陵不在骊山北麓,而是位于骊山南麓的蓝田县境内。]秦俑馆另一位考古学家说:[《史记·秦本纪》之中,有‘四十二年十月宣太后薨,葬芷阳骊山’的记载,而芷阳这一个地方,只是在骊山西麓的白鹿原上,一会儿说秦宣太后陵在骊山南麓,一会儿说秦宣太后陵在骊山西麓,谁也说不清楚,由此可见,这一时候在秦俑馆的内部,没有形成统一口径。

芷阳,是在秦穆公时期建造的一座城,那里有一座霸城宫,霸城宫又叫芷阳宫。芷阳城、芷阳宫的位置,就在现今霸河以西的白鹿原上,秦俑馆认定秦宣太后葬芷阳,就是指葬在芷阳宫的附近,单单从字面上去看,是找不出一点点毛病来的。

但问题是,过了不久之后,秦俑馆竟然又改口了,说秦宣太后不是葬在霸河西边的白鹿原之上,而是葬到霸河东边的铜人原去了,一会儿说是葬在白鹿原上,一会儿说是葬在铜人原,她到底葬在哪里,真让人丈二摸不到头脑。

有人会理直气壮地说,《史记》不是说[宣太后葬芷阳骊山]吗?所以说宣太后葬在芷阳城又有什么错?其实,芷阳既是一座城,它更是一个县。《陕西通志》明确地说[芷阳,在咸宁之东,横亘数十里,东接绣岭,南抵蓝田。如秦宣太后葬芷阳骊山,去新丰县南十四里,则在临潼界;秦悼太子葬芷阳,而括地志云,‘在蓝田县西六里’,则在蓝田界矣。]由此可见,秦时芷阳县范围,一直包括咸宁县、蓝田县和临潼县大部分地区,这才有横亘数十里的大版图。

《咸宁县志》记载[故芷阳,谓本芷阳地耳,非谓芷阳城、即霸城也。秦时芷阳东境,兼有今临潼、兰田地矣。]《咸宁县志》附有一张[秦彊域图],图上既有位于白鹿原上芷阳故城,又在图中注明[芷阳县东境],也就是秦时芷阳县的辖地东部边界,已经越过了东西方向上的整座骊山,这就意味着骊山北麓的广大地区,以及骊山南麓的兰田地区,都在秦时芷阳县辖区之内,所以,秦俑馆认定骊山北麓的宣太后陵所在地,与芷阳无关之说,是没有任何道理的。

秦俑馆1986年之后提出新观点,说秦宣太后葬在一个叫[秦东陵]的地方,依据是西安铜人原,有一个以[东陵]命名的乡,有一种水果叫[东陵瓜],有一个叫[邵平店]的村子,而邵平就是秦代的[东陵侯]。顾名思义,邵平也就是[东陵侯]一定就是负责建造[秦东陵]的朝廷官员,后来在油王村附近的墓葬中,发现一个[芷]字,为此秦俑馆认为,在油王村一带,一定还有一个秦宣太后陵,不久之后,国家文物局确认它是一个[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以邵平[秦东陵侯]为依据,推断他是当年建造[秦东陵]的官员,是一件荒唐的事情。

汉代有[建陵侯、营陵侯]等几十个[×陵侯],没有任何一个是与建造帝王陵墓有关的,主持建造帝王陵的是丞相,要调动千军万马,要有很大权力才行,邵平是一个[食千户]的芝麻官,他哪有什么资格,去督造帝王陵?秦国王侯死后的坟,只称墓、称丘、称冢、称山,没有称陵的,将坟称陵是汉代以后的事情,邵平[东陵侯],是将[东陵]作为食邑的一个爵位而已。

陈治国先生在《文博》杂志上发表的《秦东陵称谓考辨》文章,一针见血地指出:[无论秦汉时期还是后世,文献中从未记载秦时有‘东陵’这座陵园。(秦俑馆)第一次将秦王芷阳葬地与‘东陵’联系在一起,将秦王芷阳墓区称为‘东陵’的结论,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他强调[目前这里将秦王在芷阳的葬区称为‘东陵’,人们经过分析后认为,秦时尚不存在将帝王墓称之为‘陵’的做法,此前认为是秦王陵的‘公陵、永陵和寿陵’,都是地名而不是陵名。]

考古学家陈治国重申[如果将‘东陵’理解为是一个秦时帝王陵园的话,那么‘东陵侯’的这一称谓,在秦时官制的设置方面,将得不到一种合理的解释。……将秦王在芷阳的葬地称为‘东陵’,其证据力实在是不够充分的。其实,秦时的‘东陵侯’指的只是一种封侯而已,‘东陵’的封号,只是一种美称,而不具有任何实际的含义,因此人们不能简单地将芷阳的墓区,称为‘东陵’],谁说陈景元的观点得不到任何考古学家的认可,这就是一个最好的回答了。

在《史记·秦本纪》和《史记·正义》中,有秦宣太后陵位置具体的记载。它说:秦宣太后葬芷阳骊山,地点是[在雍州新丰县南十四里]的地方,这个极其精确的方位和里程的测定,是唐太宗的儿子李泰,根据唐代官方图籍资料,并且到当年秦宣太后陵的现场,以当时新丰县城的位置为起始点,经过实测得到的数据,后来在《陕西通志》、《西安府志》、《临潼县志》以及在《历代陵寝备考》等经典史料中,都有[秦宣太后陵在雍州新丰县南十四里]的记载。

以上所有史料中,同时还有[骊山在雍州新丰县南十六里、秦始皇陵在雍州新丰县西南十里、骊戎故城在雍州新丰县南十里、戏水在雍州新丰县东北十一里]的记载。有这么多地点的方位和里程数字,现在去进行实地的勘查定位,将这些方位和里程数字,分别在准确的地形测量图之中,全部精确地标示出来,那么长期积累在人们心中的一个最大疑团,自然而然就能真正解开了,应该说,在宣太后到底应该葬在哪里的问题上,最后就可以得到一个正确的结论了。

从这些具体、可靠材料上,人们可以看到:在雍州新丰县城正南方向十六里的地方,就是高高的骊山;在雍州新丰县城正南方向十里的地方,是西戎王居住的骊戎故城,在雍州新丰县正南十四里的地方,是秦宣太后陵的位置,也就是骊山在南,秦宣太后陵在北,两者相距二里之遥;所有这些材料说明:秦宣太后陵在正南方向十四里的地方,秦始皇陵在西南十里的地方,它意味着秦宣太后陵在秦始皇陵东侧,秦始皇陵肯定在秦宣太后陵西侧,两者关系还能不清楚吗?

那么,秦宣太后陵和兵马俑坑,这两者之间,到底又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根据唐朝的里程,一里为三百步,即1800尺,一尺为24.56厘米,等于现今的442米。[秦宣太后陵在雍州新丰县南十四里],折合现在的尺寸,就是6188米。雍州新丰县城的具体位置,就在现今的新丰火车站附近,由此朝着正南的方向,前行六公里多一点,这里就是众多史料记载中秦宣太后陵的位置,而这一个地方,不是别的地方,恰恰就是秦俑博物馆所在地西杨村---下和村的附近地区。

秦宣太后陵在雍州新丰县城的正南方向,和雍州新丰县城西南方向的秦始皇陵,构成一个27.5°的夹角,加上西南方向有10里的边长尺寸,经过另一种方法的计算,结果是:10里×sin27.5o=10里×0.4618=4.618里,秦始皇陵封土中心距城垣487米,秦俑一号坑中心距西边115米。

可见秦始皇陵东城垣与秦俑一号坑西侧的投影距离,应该是2059.628-487-115=1457.628米,这一个距离,与秦俑馆过去发布的两者相距1500米的尺寸,事实上已经是非常接近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