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朱祁镇,明宣宗朱瞻基长子,九岁即位,年号正统,明朝第六代皇帝,即位时有三杨辅佐(杨士奇、杨荣、杨溥)和英国公张辅,社会尚算安定,自正统七年(1442年),王振掌权后,政治开始腐败,塞外的瓦剌不断抢掠。
1449年,明英宗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亲征,由于用兵不当,导致[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俘之后,北京的明众臣为稳定人心,以于谦为首的大臣们,主张立明英宗的亲弟郕王朱祁钰为帝(即景泰帝),史称明代宗,此后,大明和瓦剌之间的斗争愈演愈烈。
如果不是于谦那句[言南迁者,可斩也]的厉声高呼,留守北京的大臣们就会犯逃跑主义,大明帝国就会轻松地丢掉半壁江山,如果不是于谦那句[社稷为重,君为轻]的大义言辞,狼子野心的也先就会继续以朱祁镇为要挟,明英宗就不可能有再登皇位的人生转折,然而,明英宗成功复辟后的当天,就迫不及待地把于谦以[谋逆罪]关进了死牢,五天后[弃市]。
每次读《明史》读到这里时,笔者在为于谦身遭惨死扼腕叹息、悲愤落泪的同时,也不禁陷入深深的思考。论清廉,于谦自奉俭朴,两袖清风;论能力,于谦胆识非凡,处乱不惊;论人格,于谦心系国家,义薄云天;论操守,于谦安于淡泊,刚正不阿。
于谦对大明帝国有再造之功,再说明英宗能够重返大明,也全靠于谦与也先的智勇周旋,这一点明英宗比谁都清楚,但他还是一边说着[于谦实有功],一边下达了死刑命令,那么,明英宗为何非要置于谦于死地呢?
通过[夺门之变]复辟的明英宗,首先面临着的一个重大问题,那就是如何为自己的君统[正名],为此,明英宗废除了景泰帝名号,改元[天顺]。天者,天命所归;顺者,顺应民心,年号虽然改了,景泰帝也已经废了,而对当初危难时刻拥立景泰帝上台的主谋于谦如果不加以惩治,显然还不足以证明其复辟之君的政治合法性,无法向天下人昭示自己的复辟是[天命所归]和[民心所向],所以,当徐有贞提醒他说[不杀于谦,此举为无名]后,为处置于谦犹豫再三的明英宗终于下定决心,杀掉于谦,抄没家产,家人充军。
失去过,才会懂得去珍惜和拥有,明英宗从一个至高无上的皇帝,变成一个身陷囹圄的阶下囚,继而成为一个被景泰帝幽禁长达七年之久的太上皇,最后梦一般的再次坐上皇帝宝座,期间的辛酸、悔恨、羞辱、磨难,是任何人都无法想象的,所以,他对失而复得的皇位愈发珍爱。
最早参预夺门密谋的分别是都督张靰、武清侯石亨和太监曹吉祥,然后在太常卿许彬的指点下,找到徐有贞。
夜里四鼓时分,石亨一伙打开宫门,放进去一千多名士兵,然后从里面锁上宫门,此前,徐有贞已经掌握了各个宫门的钥匙,一切妥当之后,徐有贞把全部的钥匙悄悄丢进一个水沟里。
现在整个宫苑与外面完全隔绝开来,成为一个封闭的空间,可以保证不会受到内外的夹攻,在这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徐有贞他们拥有的一千多名士兵是一股绝对强大的力量。
大家直奔南宫,宫门紧闭,里面无人应声。于是大家爬墙的爬墙,撞门的撞门,一通忙乱之后,总算把南宫的大门打开了,宫里漆黑一片,一点微弱的烛光之下,太上皇一个人悄悄走出来,问大家:[你们想干什么?]
众人伏下身子,一齐说:[请陛下登位。]
深夜里突然闯进来这么一大群人,让太上皇惊愕不已,他不认识眼前这些人,问徐有贞他们是什么人,大家上前报出自己的官阶和姓名,然后士兵们抬来龙辇,士兵们放下龙辇,躲到一边,不敢乱动,徐有贞等人把太上皇推到龙辇上,亲自动手抬起龙辇,匆匆出来,以太上皇的名义叫开东华门,赶到奉天殿,从角落里找到御座,推到大殿的正中央,请求明英宗坐上去,一切妥当之后,他们鸣响钟鼓,百官们赶来朝贺。
病中的明景帝远远听到钟鼓之声,立刻明白自己被人赶下了皇位,但他没有想到是谁取代了自己,所以他问左右的侍者:[是于谦吗?]
侍者告诉他:[不,是太上皇帝。]
明景帝说:[哥哥做,好!]
大势已去,明景帝似乎也只能这样说话,[拥立]二字的深刻含义,明景帝和他的哥哥明英宗二人的体会一定最为深刻,明景帝最初错误地认为是于谦篡位,说明当时于谦的权势相当显赫,而且明景帝的心中对他存在着猜疑,可惜,在如此微妙和重大的时刻,于谦竟然对石亨等人私下里的密谋浑然不觉,政治嗅觉相当迟钝,败亡自然难免。
不太清楚于谦、王文等人听到复辟消息的时候是何种心情,有没有跟随大家一起欢呼,因为稍有政治头脑的人都清楚,他们的命运可能要发生重大的转变。
这种转变很快来到,天亮以后,在石亨、张軏、曹吉祥、徐有贞等人拥护下,明英宗在奉天殿正式即位,首先拿下于谦、王文,其次是于谦的亲信项文曜,每人打了一百杖,然后投入监狱。
于谦性格刚直,平时态度清高,做事认真,得罪了不少人,比如当初主张南迁的徐有贞、都督张軏、太监曹吉祥等人,这些人恰好又是拥立明英宗复辟的主力,于谦的命运可想而知,石亨也曾经是于谦一手提拔起来的,却因为一些过节,对于谦又怕又恨。
在这些人的主使下,于谦与王文被定为谋逆重罪,处以极刑,王文感觉冤枉,极力要为自己辩解,于谦对自己的处境看得格外分明,坦然笑道:[何必费力气分辩?这分明是石亨他们的主意。]
明英宗是想留下于谦的,认为于谦当初的许多处置其实对国家有功,徐有贞说:[不杀于谦,此举为无名。]
正月二十二日,于谦、王文、舒良、王诚等六人被处决,家人免死充军,家财入官,最初给六人的裁决是凌迟处死,明英宗说:[从轻决了,去其手足罢。]
可怜于谦,忠心为国,最终落得亡身败家。
杀掉于谦,不过是他树立权威、挽回颜面的无奈之举,然而,于谦毕竟是无懈可击的,找不到罪名,这让明英宗很头疼,于是宋高宗冤枉岳飞谋反的伎俩又派上了用场,不过,岳飞的罪名是三个字[莫须有],而于谦的罪名是两个字[意欲]。
于谦被杀,[天下冤之],京城百姓无不为之落泪,就连皇宫内的孙太后也为之感叹,然而,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对于明英宗来说,皇权永远是第一位的。
明英宗死后,他的儿子明宪宗即位,于谦的冤案很快得以昭雪,明宪宗在赐给于谦的祭文中说:[卿以俊伟之器,经济之材,历事先朝,茂着劳绩,当国家之多难,保社稷以无虞,惟公道之独恃,为权奸所并嫉,在先帝已知其枉,而朕心实怜其忠。]祭文中,明宪宗把于谦的死完全归因于徐有贞、石亨等人的迫害,多半是为明英宗开脱。
不过,明宪宗即位后能立即为于谦平反,也多半是受了明英宗的特别叮嘱,人做错了事情,总会内疚不安的,皇帝也不例外。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
阅读 (57)
1 历史上年纪最小的皇帝和女帝,即位时一个刚满百天,另一个仅满月阅读 (116)
2 北齐初代皇帝高洋阅读 (131)
3 世人皆知杨广亡隋 却不知杨广孙子死前说了1句话 成为千古名言阅读 (172)
4 隋朝末代皇帝皇泰主杨侗阅读 (214)
5 一文带您了解古今印度历史阅读 (343)
6 二战后期日本的玉碎计划(日本的一亿玉碎计划是什么)阅读 (332)
7 二战日本无条件投降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意思(是什么原因让日本无条件投降的)阅读 (390)
8 二战德国为什么不打日本(二战德国能打败日本吗)阅读 (343)
9 日本战败天皇为什么没惩罚(二战日本天皇为什么不受惩罚)阅读 (367)
10 甲午海战北洋舰队参战军舰(甲午中日海战日本舰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