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冰消雪化,大地回春,前来旅行的中国观光客与日俱增,不少人见到我总爱问个问题:苏联没有了,今天的俄罗斯人与当年的苏联人有什么区别?
先说苏联人的外表。他们给外国人最大的印象就是不爱笑,特别是见到不认识的人,按照我们的理解,就是不客气,西方人说他们缺乏亲和力。总之,苏联人外表冷酷,是去过苏联的外国人的共识。
现在苏联虽已解体,俄国人接人待物相比过去略有改观,但沉郁寡欢依旧是他们的个性,似乎已经融化在血液里。
苏联人对国家的看法,既固执又可笑,他们认为国家关心每个公民的福利状况理所应当,提供好工作、优质的入职培训、免费住房和医疗,否则要国家干什么?苏联也按照这个逻辑要求每个公民,国家原则上承担你的一切,但你必须全心全意为国家服务。不过总的来说,苏联人不爱工作,动不动就歇工,因为他们老觉得工资少,所以,磨洋工是苏联人的常态。
苏联有个段子说得好:[国家装着发工资,我们就装着干活。]当然,如今的俄罗斯人已经不这么依赖国家,大多数人接受了个人奋斗和[多劳多得]的思想,但他们依然反对教育和医疗市场化。当今的俄罗斯,教育和医疗是灰色地带,貌似免费,其实暗度陈仓。
苏联人深谙法律与生活的关系,他们常说,法律是法律,现实是现实。所以他们在生活常常以各种名义违法,苏联人最爱以正义和公平之名试法。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有句口头禅,我们的法典厚厚一本,貌似啥也不能做,其实相反。
与今日俄罗斯相比,苏联教育无与伦比。那时的人爱读书,苏联时代的阅读量极大,几乎达到每人每年读几十本书,读书是为了思考,苏联时代知识分子相对今天的人更爱思考,他们既不生活在幻觉中,也不轻易灰心丧气,他们比现在的知识分子精神世界健康,他们不强人所难,还乐善好施。遗憾的是,这样的人在俄罗斯已成凤毛麟角。
再就是,苏联人服装颜色一贯阴郁,灰黑为主,这与苏俄沉重的历史密不可分,斯大林大清洗开始后,人们的服装款式变得愈加保守,颜色愈加没有个性,据说,这有这样才不会在疾风暴雨式的革命运动中成为专政对象。
1992年之后,俄罗斯爆发时尚革命,人们的穿着发生了颠覆式变化,逐渐打破苏联服装颜色和款式的一统天下,但俄罗斯中老年人服装颜色的依旧首选灰黑。
典型的苏联人,烟酒不分家。苏联时代,我去过路边的[食堂](现已绝迹)观察,那里随时都聚集着推杯换盏和吞云吐雾的人,各种宴会和聚会上的烟酒排场就更不用说了,那时,不抽烟喝酒,你都不好意思说你是苏联人。苏联时代更有冷笑话说,你若不抽烟喝酒,还自诩苏联人,等于不打自招说你是打入苏联的外国间谍。1992年以后,俄罗斯逐渐适应世界潮流,少酒戒烟成为时尚。
刚去苏联时,发现苏联人打电话声音很大,在莫斯科住久了才知道,这里有故事。苏联电话普及时间不长,大约是在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的70年代,此前,大家都习惯使用街头的投币电话,或者公共宿舍的一层配备公用电话。在公共场所讲电话,环境嘈杂,加之苏联电话线路陈旧,送话质量差(一说为信息安全起见,有意为之),或者投币使用时间与通话时间经常不符(电话机质量问题),人们打电话时常情绪急躁,大声喊叫,久而久之,苏联人就习惯于喊着打电话了。现在虽已是数码时代,有些俄罗斯老人举着手机仍然声嘶力竭,这多半不是因为听不清,而是苏联时代的习惯使然。
最有趣的是,苏联男人喝酒很凶悍,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排炮射击]式的喝法,即不间断地,一杯又一杯地连续喝干伏特加,甚至白兰地和威士忌。我问他们,这样喝酒到底有什么好处,他们说,其实这么喝并没有什么好处,但却有心理和生理上的刺激,但我还是不太明白,不过,他们跟我说的另外一件事,我听懂了,[排炮射击]式的喝法可以放慢醉酒的速度,而一杯一杯慢慢品酒,你很快就腾云驾雾了。这是苏联人喝快酒的秘密,也是他们[排炮射击]的理由。苏联不在了,但是这种喝酒的方式却被俄罗斯继承下来。
苏联人对财富的认知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喜爱赌博,爱买彩票,梦想一夜暴富;另一方面,又崇尚[不劳动者不得食]的信条,整个社会鄙视和厌恶一夜暴富。苏联人坚信,勤恳劳动光荣,挣工资不为发财,所以,电影和美术作品里的百万富翁,绝没苏联人,都是大腹便便的西方油腻佬,令人鄙夷。但苏联人却承认特殊贡献者可以享受国家特殊福利,比如苏联第一位航天员加加林(Юрий Гагарин),不仅获得苏联英雄称号,还住洋房,开奔驰,大家觉得名副其实,无话可说。但普通老百姓,你就是倒卖一辆最便宜的拉达小轿车,也会遭左邻右舍白眼。
苏联解体后,情形急转直下,俄罗斯改革先驱提出了俄罗斯强盗资本主义的市场转型概念,国家进入官僚对国家财富的公开掠夺期,官场权钱交易疯狂,官员借私有化之名中饱私囊更成为家常便饭。这还不算,现在的俄罗斯,横财之举,人皆嫉之,让人感到价值观的天翻地覆。
传说中的苏联低犯罪率,确属事实。就拿我所居住的那幢大楼来说,建造于勃列日涅夫(Леонид Брежнев)开始执政的七十时代,房东说,那时这座大楼里三分之一人家的备用钥匙,都放在家门口的脚垫下面,这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但居民家中却很少发生被盗事件,这不是因为苏联警察和克格勃多么强大,而是苏联价值观使然——偷鸡摸狗,天理难容。
九十年代之后,俄罗斯治安状况骤然恶化,抢劫偷盗和暴力事件迅速漫延,家家户户开始装防盗门、防盗窗,甚至有人买来瓦斯枪防身,不用说,各家门口脚垫下面的备用钥匙,也一定换了藏身之地。俄罗斯现在也是国际恐怖袭击的目标,不用说,居民内心对治安的担心依旧有增无减。
苏联时代,即使在温饱不成问题的时期60-80年代,民生问题总体上也解决得不好,苏联与我们年龄相仿的那代人说,60年代,苏联表面上给人国力发达,做足了超级帝国的文章,实质上这都是表象,我又一次去莫斯科作家村别列捷尔金诺(Переделькино)拜访著名剧作家罗辛(Михаил Рощин),他告诉我,60年代苏联城市与乡村的生活过得紧紧巴巴,首都莫斯科和苏联主要城市满大街都是那时建造的简易楼,俗称[赫鲁晓夫式楼房],房间狭窄而拥挤,设施简陋而粗糙,而农村的生活更甭提了,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总体上不说一贫如洗,也是穷得叮当响,当然谈不上富裕生活,现任俄罗斯国际作家联盟主席别列维尔津(Иван Переверзин),曾在苏联北方雅库特自治共和国一家农场当场长,他说,他们农场的员工70年代吃饭的时候,连掉在桌子上的面包渣都会捡干净,他们还用穿破的袜子做灯罩,一双皮鞋穿烂了,修好几次还接着穿。70-80年代,尽管大多数农村的住房都得到改善,但很多没有排水系统,也没有厕所设施,家家户户能享受统一暖气,已经很不错了。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城市化速度加剧,农村旧有体系迅速崩解,靠近城市的乡村被寡头经济摧毁,农民流失,耕田荒芜或被商业化利用;偏远地区农村就只能持续荒芜,我去过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农村小住,看过太多的千村凋敝,万户萧疏的景象。
苏联人有同情心。你在街头问路,过路的非给你讲明白了为止,你要是有半点犹豫,他恨不得再送你走好几条街。我朋友八十年代到莫斯科观光,想去看看红场,用英文随便问了路边一个姑娘,那姑娘不仅带他坐公共汽车到红场,还免费担任导游,讲解了半天苏联故事。这事若不是我朋友有照片为证,今天可能只是一个传说。我的莫斯科朋友还告诉我,那时,莫斯科有个惯例,儿童放学回家,半路口渴,他可以随便敲陌生人的家门讨水喝。今天的俄罗斯,这些已成为传说,无论你问路还是叩响别人家的房门,你遇到的大多是疑惑的目光,听到的也是警觉的询问。
苏联有强烈的先军思想,那时,军人不仅待遇好,而且地位高,不服兵役者,遭人鄙视。据说,没有服过兵役的小伙子,不论你长得多帅,终将成为剩男。那个时代,苏联姑娘是不会嫁给一个没穿过军装的男人。高级军官的地位在苏联时代就更不用说了,所以,他们才在国家转型时期遭遇了巨大的心理倾覆之灾。2003年,我与苏联总参谋部维克多•索罗马金少将前往莫斯科郊外考察坦克团,我们在街头叫了一辆出租车开到军营门口,年轻司机张口要钱,将军把[苏联英雄证]递给他看,我这才知道,根据苏联相关法律,苏联英雄乘坐出租车可减免车费。谁知年轻司机鄙夷地竟将[苏联英雄证]摔在将军脸上,断喝一声:[给钱!]我们最终付了高昂的车费。这事若不是我亲历,今天可能也只是一个传说。
我从中还看出一个尊老的问题。上面说的司机侮辱老将军的故事,司机才20多岁,可将军已70多岁,这种事在苏联不会发生,因为全社会尊老爱幼已蔚然成风,幼儿园就教育孩子尊重老人,更何况老将军还是卫国战争的功臣,获得过苏联英雄称号呢!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
阅读 (57)
1 历史上年纪最小的皇帝和女帝,即位时一个刚满百天,另一个仅满月阅读 (116)
2 北齐初代皇帝高洋阅读 (131)
3 世人皆知杨广亡隋 却不知杨广孙子死前说了1句话 成为千古名言阅读 (172)
4 隋朝末代皇帝皇泰主杨侗阅读 (214)
5 一文带您了解古今印度历史阅读 (343)
6 二战后期日本的玉碎计划(日本的一亿玉碎计划是什么)阅读 (332)
7 二战日本无条件投降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意思(是什么原因让日本无条件投降的)阅读 (390)
8 二战德国为什么不打日本(二战德国能打败日本吗)阅读 (343)
9 日本战败天皇为什么没惩罚(二战日本天皇为什么不受惩罚)阅读 (367)
10 甲午海战北洋舰队参战军舰(甲午中日海战日本舰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