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日本陆军远落后于欧洲二战期间日本陆军远落后于欧洲

二战期间日本陆军远落后于欧洲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通称[二战])及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七十周年纪念,此时此刻,从军事战略战术角度分析回顾一下那场空前惨烈的大战中,敌我双方的成败得失及深层根源,仍有借鉴和启发意义。

作为现代第一场大规模的机械化战争,[一战](1914-1918年)是从边境地区的前沿部队交火开始,逐渐升温的战争,一旦防守方形成了连续的堑壕正面,进攻方就只有组织庞大的炮兵部队,进行高消耗性的逐点突破。

但是,[二战]的情势完全不同,战争初期,德军借助于新的无线电工具和机械化运输手段,以强大的装甲集群为矛头,在空中支援下,进行大纵深的分进合击,从而取得了[闪电战]的惊人战果。

1、[炮队]飞到天上

1939年9月1日清晨,当德军突然入侵波兰,大战正式爆发时,没有谁相信波兰人能获胜,但英法等国都认为,波兰至少可以坚持三四个月,可惜,这一仗总共只打了28天即告结束,主要战斗实际上仅进行了17天。

接着,德军转向西线,4个小时控制丹麦,一个月拿下挪威,42天击败法国,如此神速,彻底打破了[一战]存留下来的传统攻防时间表。

这就是新军事体系对旧军事体系的摧枯拉朽。

对此,连一向以创新能力高强著称的丘吉尔(战争初期任英国第一海军大臣)也深感困惑乃至震惊,因为德军使用的所有技术和武器,都是上一次大战中就出现了的,经过新的战略思想的整合,居然可以完全颠覆预期的战况进展。

其实,德国人自己也未完全认清,这种新战法到底有多大威力,不光未真正带过兵的希特勒没有想到,他的装甲部队会推进得如此迅速,连很多德军高级将领,一开始也搞不清楚,军队现有的武器该如何组合搭配使用。

在西线攻势发起前进行的一次兵棋推演上,一位德军参谋总部高官质问时任装甲部队指挥官的古德里安:当你的装甲部队推进到马斯河(按:发源于法国东部,流经比利时及荷兰)时,你的重炮兵部队恐怕还在德国本土,你如何突破法军防线?古德里安答道:他将用在波兰[闪电战]中立下奇功的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取代传统的炮队。

这就是立体化的新陆战,而当时英法联军完全没有从这个角度思考战争,他们认定:古德里安无法在行进中突破马斯河,德军为了等待炮队支援,至少要停留六到七天。实际上,进抵马斯河的德军装甲部队只休整了半天,随即发起进攻,当天就突破了马斯河防线,英法联军做梦也没有想到,德国人的[炮队]居然飞到了天上。

2、日本遇强则弱

回过头来看看侵华战争至太平洋战争初期,军力一度称雄东亚的日本,当时日本海军确实比较先进,但其陆军难与苏、美、德诸国相比,甚至连[一战]时陆军强国的水准都没达到。

由于没有参加[一战]期间的欧洲陆战,日军对火力革命认识模糊,其火炮射程和威力都非常有限,虽然能够在中国战场逞一时之凶,一旦遇到苏联、美国之类强劲的对手,只有挨打的份儿。

1939年的诺门罕战役中,日军已经发现,其火炮的射程全面劣于对手,以至于苏军火炮可以在日军火炮射程外自由射击,日军根本无力还击。

1945年2月19日,硫磺岛战役正式打响,而美军针对这个只有21平方公里的小岛的火力压制,早在前一年的12月就开始了,开战前三天,美军又进行了三天的火力准备,而整个战斗过程中,他们共发射各种口径的舰炮炮弹30余万发(计1.4万吨),直接支援登陆部队作战。

在1945年柏林战役的外围战中,仅4月17日这一天,苏联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配属的炮兵就发射了123万发炮弹,约可装满2450个火车车皮,共计98000吨,苏军供给炮弹的铁路线,直接建到一线炮兵阵地上,最终参与直接攻击柏林城的苏军共有464000人,装备12700门火炮和迫击炮,2100门火箭炮,1500辆坦克及自行火炮,这种高度工业机械化的物质力量,是当时工业实力比较薄弱的日本而言,根本无法想象的。

相比参战的欧美各工业强国,日军在机械化方面也全面落伍,其野战炮兵仍然是以骡马牵引为主,步兵则多依靠徒步行军。

3、[日军]思维僵化

日军的陆战思维,仍然是以步兵为中心,坦克被定义为支援步兵的武器,使得坦克部队发展非常缓慢,坦克本身性能也相当落后。

[二战]中,日军性能最好的坦克是97式中战车,该战车装备短管57毫米炮,全重13.4吨,最大装甲厚度只有33毫米,且车身不是整体铸造的,而是铆接的装甲板,后来为了加强反装甲能力,又推出了装备47毫米反坦克炮的97改,但战斗力依然有限。

相比之下,苏军主力坦克T34/85装备长身管的85毫米炮,全重32吨,最大装甲厚度90毫米,斯大林2型坦克,则装备122毫米炮,全重46吨,最大装甲厚度160毫米;美国的M4谢尔曼型坦克则装备75毫米炮,全重30.1吨,最大装甲厚度51毫米;德国的虎1坦克,装备56倍口径的88毫米炮,全重57吨,最大装甲厚度100毫米;豹式坦克装备70倍口径的75毫米炮,全重45.5吨,最大装甲厚度110毫米,只有贫弱的意大利跟日本算是难兄难弟,其主战坦克同样是铆接车体,同样是20吨以下车重。

更有甚者,日本陆军迷信夜袭加白刃突击,忽视单兵速射武器,严重阻碍了冲锋枪、半自动步枪和突击步枪的研制和列装,美军则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普遍装备了性能更佳的加兰德半自动步枪,日军步枪手每打出一发子弹,就要手动枪栓退弹壳,不然下一发子弹无法上膛,在太平洋战争后期的近距离夺岛混战中,往往因此暴露位置,而美军的加兰德半自动步枪却可以连打八枪,然后自动弹出弹夹,再装上新的八发弹夹。

此外,日军的机关枪也不够先进,在太平洋战场上,4名美国步枪兵两人一组,以加兰德步枪进行轮流射击,居然可以压制住日军的轻机枪!

相比之下,德军的MG42却可以打出每分钟1500发的高射速,连绵的声音宛如电锯锯断圆木,又如同撕裂亚麻布,对盟军老兵而言,这种刺耳的声音,无异于战场上死神的召唤。

曾肆虐东亚大地的日本陆军尚且如此,就不要说当时总体羸弱落后的中国军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