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事角度浅析辽沈战役国军的败因从军事角度浅析辽沈战役国军的败因

从军事角度浅析辽沈战役国军的败因

 dnf5周年活动; 辽沈战役国军败因:1948年末至1949年初,注定将成为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时刻。在这一时间进行的国共三次战略大决战,不但是各国军事专家研究的经典战例,也是众多军史爱好者们热衷讨论的话题。三大战役中以辽沈战役最为关键,因为这场在黑土地上争夺的成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后两次战役的进程。而辽沈战役的重中之重当然是锦州之战,在这次决定 多米诺骨牌 倒向的较量中,国民党一方并非没有翻盘的机会,但一连串的失误和昏招,加上存在已久的自身的顽疾,使得他们最后的一线希望也付之东流。在这里,在下试着从军事的角度去分析一下锦州之战中国军诸多败因中最重要的几点。

国军在锦州的失误可谓不胜累举,但简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范汉杰集团坚守锦州的时间太短;华北傅作义集团未做有力的救援和策应;葫芦岛东进兵团的救援失败;沈阳卫立煌集团西进兵团的救援失败。当然,牵一发而动全身,每个失误都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但硬要从中分清主次,也仍然有脉络可寻。下面,在下就个人看法对上述几点逐一分析。 一 范汉杰集团坚守锦州的问题 或许有人认为,如果锦州守军能做好充足准备,玩命死守,那怕坚持两周以上的时间,东西两路救援兵临城下,被截断补给和退路的东野的情况就会急转直下。就如同一年前的47年6月,陈明仁率3。4万余人在四平城面对民主联军三个主力纵队和若干独立师的全力进攻,顽强坚守了整整二十天,最终赢来了转机,变被动为主动,使林彪多了一个 走麦城 的经历。而范汉杰辖十万之众,从10月9日到16日,连外围作战在内仅仅七天便城破兵败,可谓无能之极。国军锦州集团有卢浚泉第6兵团,共4个军14个师15万人,其中的54军和第8军还是有一定的战斗力的,对抗东野六个纵队(锦州攻坚战前增至十个纵队,但半数多用于阻援和作为预备队)竟然败的如此之快和彻底让人大跌眼镜。 但是,1948年的东野和1947年的民主联军在火力、兵员素质、攻坚经验等方面已经完全没有可比性了。范汉杰对于城市防御的造诣也远低于陈明仁和长春的郑洞国。锦州守军在兵力配属和工事构造极不合理,加上东野在吸取了四平的教训后采取了正确的战术(如:大量的土工做业;高强度的炮火准备;大兵力的一次性投入等)。因此,要范汉杰在锦州固守两周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