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故事:花好月圆话中秋中秋故事:花好月圆话中秋

中秋故事:花好月圆话中秋

  每个人的中秋节都不一样,那么对于在学校的学生来说,这个中秋节是怎样的呢? 这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中秋故事:花好月圆话中秋,一起来看看吧。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来到了,在这节日来之前,我们班举行了一个中秋小活动,我可激动了,整整准备了一个晚上,终于等到了这天,同学们都万事俱备,只欠活动了。

  活动开始了,张老师用响亮又动听的声音把活动拉开了帷幕,在张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说起了中秋节的由来,这可让大家活跃了起来,大家纷纷举起手,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首先,陆俊好为我们讲了一个神话故事,把我们的思绪带到了故事中,他大声地读着稿子,十分认真,让我们身临其境。

  在同学们的讨论声中,我们又兴致勃勃地说起了中秋节传说。瞧,张禾在前面正绘声绘色地为我们讲吴刚伐桂的故事呢,“传说,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树,”张禾放慢语速,表现出吃惊的样子,接着说道:“有个叫吴刚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专心学习,因此天帝震怒,让他在月宫伐桂树,并说:‘如果你砍倒桂树,就可获仙术。’但吴刚每砍一斧,斧起而树创伤就马上愈合,日复一日,吴刚伐桂的愿望仍未达成,因此吴刚在月宫常年伐桂,始终砍不倒这棵树,因而后世的人得以见到吴刚在月中无休无止砍伐月桂的形象。”张禾生动地为我们描画了故事,让我们听得意犹未尽。

  一眨眼,就到了吃月饼时刻,同学们纷纷拿出自己的月饼,哇!种类数不胜数,有豆沙的、凤梨的、莲蓉的……圆圆的月饼像我的手掌心一样大,它们穿着金黄的外衣,晶莹剔透,惹人喜爱。我们个个都拿到小组里一起分享,小王拿出盘子和刀叉给我们每人一个,我们把月饼放在盘中,切成四块给组员吃。他们可热情了,把我的盘子堆得满满的,就像一座小山,那月饼的香味扑鼻而来,馋得我直流口水。接着,我们便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真甜啊!”我不由得发出了赞叹,和同学们一起吃,就感觉月饼更好吃了,我们吃的都可带劲了,只见,吕浩程一口一个,吃得满嘴都是,活像一个小花猫,让人发笑。平时不怎么爱吃月饼的我也破例吃了三四个呢!校园里飘荡着月饼的香气和同学们的欢声笑语。

  时间似水,一节课过去了,活动也就结束了,同学们都还没来得及吃个尽兴就结束了,但这个有意义的中秋节让我永远难忘!真可谓是花好月圆话中秋,齐聚一堂吃月饼!

  拓展: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我国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月亮的礼俗,据《周礼》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农历八月中旬,又是秋粮收获之际,人们为了答谢神祗的护佑而举行一系列仪式和庆祝活动,称为“秋报”。中秋时节,气温已凉未寒,天高气爽,月朗中天,正是观赏月亮的最佳时令。因此,后来祭月的成分便逐渐为赏月所替代,祭祀的色彩逐渐褪去,而这一节庆活动却延续下来,并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在中秋节的演变过程中,古老的礼俗与众多神话传说及中华传统文化中其他诸多因素结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了内涵丰富的重要节庆。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围绕着月宫的一系列神话,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唐明皇游月宫等,它们给月宫挂上了七彩霓虹般神秘绚丽的光环,使之充满浪漫色彩。唐代中秋赏月宴饮之俗已颇为盛行。从流传下来的众多描写中秋的诗句中,可以看到当时已把嫦娥奔月等神话与中秋赏月联系在一起了。唐朝初年,中秋节可能已成为固定的节日。不过,当时中秋节似乎还是以赏月和玩月为主,还没有在民间广泛流行。

  中秋节的正式形成尤其是在民间盛行应是宋代的事情。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了“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赏月、吃月饼、赏桂、观潮等节庆活动蔚然成风。明清时期,中秋始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每逢中秋,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准备瓜果月饼,“向月供而拜”,所供月饼必须是圆的,瓜果切成如莲花般的牙瓣。街市出售月光纸,上面绘有月神和玉兔捣药等图案。祭月后将月光纸焚烧,所供的果饼分给家中的每个成员。中秋节是合家团圆的日子,人们互相馈赠月饼表达良好祝愿,很多人家还要设宴赏月,一片佳节盛况。

  明清以来,中秋节日益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不仅全国各地,甚至在我国很多少数民族和东南亚等地逐渐传播开来。在赏月、吃月饼等活动的基础上,各地还逐渐发展出“卖兔儿爷”、“树中秋”、“舞火龙”、“走月亮”等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使得中秋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具有更多的文化内涵,更加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