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大百科上海 《上海史》历史大百科上海 《上海史》

历史大百科上海 《上海史》

中国历史大百科排名?

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魏、蜀、吴),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

历史朝代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先西汉后东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先西晋后东晋),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五代十国),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历史人物大百科之明朝劳模?

朱元璋堪称明代劳模,废除丞相,一人处理所有军国大事

上海花木历史?

上海花木生产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到19世纪中叶,随着城市建设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花木生产迅速走向商品化、行业化、专业化,花农和园艺农场以生产花卉及盆栽植物为主,园林管理部门所属苗圃以生产苗木为主。

随着市场的扩大和栽培技术的改进,园林花木生产于本世纪20年代进入兴旺时期,花木的产量和种类不断增加,一些产区和生产单位还培育出自己的特色品种。

香石竹、唐菖蒲、崇明水仙、文竹等成为市场上畅销产品,悬铃木也成为行道树的主要树种。建国初期的二三年,园林专业苗圃就繁殖苗木1583万株

上海梅林历史?

公元20世纪2O年代末,中国罐头二业冷落萧条,十里洋场的上海滩充斥着外围公司大肆倾销的各种罐头。

几位中圈厨师怀抱崇尚国货的信念,在上海蓝维霭路(90年代为卢湾区肇周路)唐家湾租赁了一间石库门房子,合伙试制辣酱油、果酱、番茄沙司、青豆、刀豆等初级罐头产品,迈开了创业之路。

由于物美价廉,受到申城许多西餐馆青眯,也引起沪上西餐商对罐头食品制造的兴趣,纷纷前米洽谈投资合股。

l930年l0月,以“独先天下而春”的梅花为名,他们合伙创立上海梅林罐头食品厂,遂在上海虹桥路808号征地l4亩建厂。1933年7月l6日召开创立大会,以寓意“如梅花般傲霜林雪,像金盾般牢不可破”的“梅林金盾”注册了公司商标,从而正式开启中国罐头工业之先河

工厂从最初的作坊式生产发展为规模化生产,梅林以“生产救国”提倡国货自勉,确立“著名土产制造罐头食品,以抵制舶来品,争取外汇”为宗旨,至1938年梅林外销罐头产品已达126种,成为梅林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成长

1949年上海解放后,梅林罐头食品厂股份有限公司先于1954年公私合营,由上海轻工业管理局主管,后于1956年成为地方工业部掌管的重点企业。

1958年1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从梅林看全国》,掀起增产节约、反对浪费的高潮,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极大的促进和激发了梅林人的创造热情。于是,梅林厂“双革”创奇迹,竞赛掀热潮,罐头品种增加到200余种。

为进一步做响梅林名牌,使梅林罐头进一步走向世界,1960年l0月1日,地处虹桥路808号的梅林罐头食品厂移至军工路224号,并将拥有较好制罐生产基础和技术实力的上海益民食品二厂的职工、设备全部并入。从此,一个由国家重点扶持、实力雄厚的国营上海梅林罐头食品厂在上海东部的黄浦江畔崛起,从而成为梅林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

振兴

20世纪80年代后期,全国罐头食品行业陷入困境。面对,严峻挑战,梅林人积极探索一条利用中外合资、工贸结合与振兴梅林融为一体的发展道路。

1991年12月28日,上海梅林罐头食品厂与上海市食品进出口公司、香港贸基发展有限公司三方合资,建立上海梅林食品有限公司。工贸双方紧密合作,建立供产销联合实体,梅林名牌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

上海社保历史?

上海是从1992年开始的

社保是从1999年出台的《?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不过各省、市和行业的缴纳时间都不一致,最早的1992年,国企基本上是1994年就开始缴纳。n  一、社会保险是国家强制性要求购买的一种保险,国家发展社会保险事业,建立社会保险制度,建立社会保险基金,目的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获得帮助,享受保险待遇。我国《劳动法》《社会保险法》都明文规定,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明显具有国家强制性的特点,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借口和理由拒绝承担该项法定义务。

上海历史开头?

古代

春秋属越国东境,战国时属楚国,曾经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贯穿现代上海的黄浦江也称春申江,故上海别称为“申”。

公元四、五世纪时的晋朝,松江(现名苏州河)和滨海一带的居民多以捕鱼为生,他们创造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叫“扈”,又因为当时江流入海处称“渎”,因此,松江下游一带被称为“扈渎”,以后又改“扈”为“沪”。

“上海”因位于松江(吴淞江)下游支流“上海浦”而得名。

唐代中叶始置华亭县,位置在今天松江区,是上海地区建县之始。宋末置上海镇。

1292年,元朝设上海县,县治在今天上海市中心黄浦江沿岸,一般被视为上海市历史的起点。

明朝时,上海逐渐兴盛,1553年,为抵倭寇筑上海城(在原南市区,现与黄浦区合并),归属南直隶松江府管辖。松江府辖境为全国最大的棉纺中心,除华亭县外,另有青浦县(今青浦区)、金山卫(今金山区)等。

清朝沿袭明制,归属江南省松江府,设江海关。

近代

上海开埠至1912年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依照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上海在1843年开辟为中国五个对外通商口岸之一,英国、美国和法国陆续在上海设立了居留地,在太平天国战争期间於1855年小刀会的广东人刘丽川、1860年6月太平军赖文光、1862年初太平军李秀成共三次占领部份上海发生战役,1854年成立了自治机构工部局,事实上演变成独立于清朝地方政府行政与司法管辖权之外的租界。

此后,在上海形成了2个租界与中国地方政府分割管理的局面:今上海市的黄浦、静安、虹口、杨浦四个区主要是上海公共租界(以英美为主),长宁区是上海公共租界越界筑路区,卢湾、徐汇两区主要是上海法租界,而闸北区和原南市区两片中国管理的区域(华界)则被租界分割为互不相连的两块。

开埠后的近代上海迅速成为远东最繁荣的港口和经济、金融中心,是近代亚洲少数的国际化大都市之一,被称为“十里洋场”。租界的存在使得上海未被战火所波及,并享有实际独立的地位和充分的国际联系,同时也给上海带来了时至今日的持续繁荣。

现代

北洋政府时期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前后,清朝的旧势力尚未彻底清除,民国的新势力尚且稚嫩,从中央到地方,军阀当道,政府几近瘫痪,社会呈现出一片无序混乱的状态。然而就在同时,上海的租界却有如国中之国,独享着一份特别的平和,甚而,租界在经济、人口等各方面都进一步加快了其发展的速度,由1912年开始至1936年可谓上海租界高度繁荣的一个阶段。

民国初年,租界以外的闸北和南市(华界)属江苏省,1927年,中华民国政府在租界以外地区设上海特别市,归属中华民国行政院直辖。此时,上海从法律上正式脱离江苏管辖,同时并入江苏省上海县、宝山县17市乡。1930年7月,改称上海市。

20世纪初,在上海陆续发生了一系列影响到中国命运的政治事件。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随后1922年7月和1925年1月,又分别召开中共二大和四大。

1925年5月30日,由于日本内外棉纱厂厂主枪杀罢工工人,上海学生、市民聚集在上海最繁华的商业街南京路上的老闸捕房门前进行抗议,英国巡捕开枪射击,造成了五卅惨案,从而引发全国性的反英运动。

1927年4月12日,在上海闸北发生了四?一二事件,国民革命军第26军对工人纠察队强行缴械,造成大规模流血事件,开始了国共分裂。在事件的前夜,上海黑社会领袖杜月笙诱捕并杀害了上海总工会负责人汪寿华。

此后,中国共产党(1921年在上海法租界秘密成立)的中央机关仍然隐藏在公共租界中区闹市的云南路达数年之久,直到1933年江西苏区稳固后才迁往那里。

1931年6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三任最高领导人向忠发在上海被国民政府抓捕,随即叛变并被杀。

国民政府时期

1928年4月1日,国民政府在首都南京成立,上海因为地理优势,随即成为全国的经济与金融中心,直至今日。

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东北制造九一八事变后,又在上海借口5名日本僧人在位于杨树浦引翔港的三友实业社(今长阳路双阳路口)门前被中国工人殴打,而挑起一二八事变,中日两国在上海闸北区激烈的军事冲突持续时间长达一个多月,以至于南京国民政府也暂时迁移到洛阳。

1937年8月13日,蒋中正调动大约70万中国军队(包括他的大部分精锐部队),在上海附近与日军展开长达3个月的淞沪会战,虽然中国军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阵亡33万人,空军损失过半。约当时全国三分之一军队兵员),但最终实力占优势的日本军队击败了中国军队,武力占领上海除租界以外的全部地区,日人并将上海改名为大道市,取自礼运大同篇之“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抗日组织铁血锄奸团也同时针对汉奸、日军,展开一连串可歌可泣、热血澎湃的抗日战争。

在淞沪会战期间,上海公共租界的北区及东区(即今虹口、杨浦两区)作为日军防区和日本势力范围,和华界一样受到重创。上海法租界和苏州河以南的上海公共租界中区及西区则开始了长达四年多的孤岛时期。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对英美宣战,随即日军攻入租界,上海全境被日本占领。后日本将租界“交还”给其扶持的傀儡汪精卫政权,美英也放弃租界。

1942年起,具有一个世纪历史的租界便不复存在了。1945年上海由中华民国接管。此后到1949年5月,上海一直由国民政府接管统治。

1946年,国民政府统领的中华民国国军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之间爆发大规模内战(参见国共内战)。

1949年5月28日,解放军击败国军后控制上海全境,此间,许多与国民政府及海外机构有关的人员、财产和机构追随国民党撤离上海。

新中国

1949年5月27日,上海获得解放,经过上海历届政府与人民长期不懈的改造和建设,上海成为新中国的重要的工商业基地。

改革开放后的20年(1978-1998年),特别是1993年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上海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她正日举国成为中国的经济、金融、科技、信息、文化中心,一座国际化的现代大都市正在形成。

上海经济历史?

明代起,上海发展为重要的棉纺织基地。

1843年鸦片战争后上海开埠,移民从各地涌入,上海凭借独特的地理和政治环境迅速崛起,对中国近现代科技文化与工商业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重要地位,“为中外观瞻之所系”。

自1858年《天津条约》签订到1906年,鸦片买卖合法化,上海成为当时中国最主要的鸦片输入港。

中华民国时期,上海是亚洲最大的城市、中国最重要的工商业中心,有“东方巴黎”的美誉。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上海是中国大陆地区最重要的工商业与制造业基地。

1990年起施行的浦东开发开放政策使得上海经济快速发展,并于2005年设立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进入1990年代后,上海重新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经济,金融及贸易中心。

1994年11月,东方明珠电视塔完工。

1999年3月18日,金茂大厦正式开张营业。

1999年8月,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开业。

2001年10月21日,上海承办了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006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六次会议在上海举行。此外,每年还有各种主题的大小展会在上海大量举行。会展业已经成为上海的重要产业之一。

2008年,已平顶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成为中国大陆地区最高大厦。

2010年4月30日,世界博览会在上海开幕,这是在中国举办第一次世界博览会

上海锅贴历史?

上海锅贴起源于何时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上海一些老字号锅贴的历史也近百年,如此算来其历史便未必比胶东锅贴晚。但对于美食来说,时间的长度不重要,味道的厚度才重要,上海锅贴滋润了百年上海早已成为本帮小吃的一张名片,加上上海人独有的细腻,早已生成一套精致的锅贴评价标准,这便是其它诸锅贴所不及的了。

上海历史优势?

其一,便利的水陆交通。现在已经有了海港。这是上海的重要经 济发展优势。导致的便捷出海口,是上海从小鱼村,变 成大城市的重要原因。也是外国租借上海 部分地区,的重要原因。上海在逐步发展中,积聚吸引了大量外来 人口,这促进了上海经济发展,也加强了 上海的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也是上海 陆路交通,迅速发展的时期,比如修建了 铁路与公路,这也加强了上海的交通优势 。提高,上海出现了飞机场。展,进一步加强了,上海综合交通的优势 。就是现在,具备海陆空交通条件的城市 ,在大陆也不多。

其二,密集而众多的人口。这是一个难得 的优势。在大陆,上海是占此优势最多的 城市。人口密度可以达到3000人每平方公里, 是中国整体人口密度的20多倍。人口的高密度,可以导致许多优势或经济 效益。电信产业,以及工业运行的效率。效率 的提高意味着收入的增多。这是上海比较 富裕的一个重要因素。机,要比苏州人,便捷。这种便捷意味着 ,省钱、省时 间。这就是上海交通优势 的部分体现。人口众多而密集,有利于吸 引企业的到来。那么多世界500强企业。这确实得助于上 海的综合优势,既人口众多而密集,导致 的综合交通优势、市场优势、势。

其三,上海有雄厚的人才实力。才密度比较大,上海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平 ,也比较高。经济比较发达,自己培养的人才比较多, 以及吸收了大量的外来人才,比如吸引了 大量来自农村的人才。人才优势是上海的 重要优势,也是上海比较富裕的重要原因 。

上海石油历史?

上海市没有石油的,只有在上海金山区张埝填发现了含量太少的金属圹产,不具备开采的厂价值。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