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历史百度百科 周朝历史百度百科视频周朝历史百度百科 周朝历史百度百科视频

周朝历史百度百科 周朝历史百度百科视频

周朝历史简介?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王朝。周王朝共传国君32代37王,享国共计791年。 [1-2]

周朝分为“西周”(前1046-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 [3-5] 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宗周)(今陕西西安西南);周成王五年,营建都城洛邑(成周)(今河南洛阳); [6-8]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雒邑(成周)(今河南洛阳),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史书又将西周和东周合称为两周。

其中东周时期又称为“春秋战国”,以韩、赵、魏联手打败执政的智氏家族,三家分晋为分水岭,分为“春秋”及“战国”两部分。[9]

在灭商之前,周部落源自华夏(汉)民族,因为遭到戎、狄等西北地区游牧部落的侵扰,周部落的首领古公父率领周人迁移到岐山下的平原定居下来。生活于渭河流域,其始祖姬弃就是被称为农神的“后稷”,《说文》云“黄帝居姬水(一说是河南中部郑州新郑市始祖山一带的水,一说是陕西关中中部武功县一带的漆水河,另一说位于陕西关中北部黄陵县附近的沮河) [10] ,以姬为氏,周人嗣其姓”,语言为上古汉语,文字上仍采用古汉字,在民间记事仍以龟骨和牛骨刻字记事为主,王室则以新兴的锦帛等记事为主。周朝行分封制(封邦建国),周王为“天下共主”。

了解王法周朝历史?

1,征伐。如哪国有内乱,或侵犯他国,或有其他违背礼法之行为,天子亲自或委派某个大国去征伐。 这就是孔子所说的:“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2,制订道德礼仪规则。王朝内有一官职叫司徒专门负责全国的礼教,制订统一的道德行为准则推行全国。

3,颁发历 书。历书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文献,有专人每年考订一次颁行全国。各国依此而安排四季的活动。

4,制订王法。王室有专门负责法律的制订和执行的官员叫司寇。 所定的王法毫不例外地通行各国。

5,统一度量衡。说到此顺便提一下,长期以来人们以为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其实度量衡在秦朝以前就已经统一了。

东周朝建立历史?

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西周覆灭后,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史称周平王,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东周的前半期,诸侯争相称霸,称为春秋时代。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联手灭智氏家族后,三家分晋,各诸侯相互征伐,称为战国时代。

周平王东迁以后,管辖范围大减,形同一个小国,春秋时共有140多诸侯国。面对诸侯之间互相攻伐和兼并,天子不能担负共主的责任,经常要向一些强大的诸侯求助。在这情况下,强大的诸侯便自居霸主,中原诸侯对四夷侵扰则“尊王攘夷口号团结自卫。

周襄王十七年(前635年),发生子带之乱,周襄王不能平,求救于晋文公,文公诛叔带,遂为伯而得河内地。周襄王二十年(前632年),襄王为晋文公所迫,于河阳践土会盟。周赧王时,国势益弱,分为东周国和西周国。周赧王八年(前307年),秦国借道东周攻打韩国,周人两边都不敢得罪,左右为难。东周王城位于诸强国之间,不能同心协力,反而彼此攻杀。至周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年),西周被秦国所灭,同年周赧王病死,东周覆亡。七年后,东周国亦被秦所灭。东周共传25王,历时515年,这一时期是中国的社会制度转变的时期,以铁器的广泛使用为标志。

关于周朝的历史典故?

一代女皇武则天 在位十六年武氏为唐开国功臣武士次女,母亲杨氏,武则天祖籍山西文水,在四川利州(今广元)度过她的童年和少年时期。本名不详,14岁入后宫为才人(正五品),唐太宗赐名媚,人称“武媚娘”。

太宗死后,武则天入感业寺为尼。

唐高宗即位,复召入宫封为昭仪,进昭仪(二品),与王皇后、萧淑妃多次周旋于后宫,年纪26岁。

武则天善谋心计,心狠手辣,兼涉文史,富有才气。27岁才产下长女,据《资治通鉴》记载:武则天的长女出生后才一月之际,王皇后来看过她的女儿之后,她就亲手把女儿给杀死了,书里的原话是“送到日本”。

高宗大怒,于是把王皇后贬为庶人。

永徽六年(655年)高宗立武氏为皇后,上元元年(674年),与高宗并称“二圣”。弘道元年(683年)高宗去世,中宗李显即位,武氏为皇太后,临朝称制后改名。

嗣圣元年(684年),废中宗为庐陵王,立睿宗李旦,继续临朝称制。

载初元年,废睿宗,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定东都洛阳为神都,史称“武周”,上尊号“圣神皇帝”。武则天被中国世界纪录协会收录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

当朝期间,贬逐老臣,任用酷吏。唐初的元老重臣如长孙无忌、褚遂良、于志宁、裴炎等人,少数被贬逐,多数遭诛杀。

举行殿试,创武举、自举、试官等制,经济上采取薄赋敛、息干戈、省力役等主张,因此在其执政的半个世纪中,社会经济呈现政绩辉煌,国威大振。武则天都城神都洛阳复原模型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张柬之、桓彦范、崔玄、敬晖等人联合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发动政变,逼武则天退位,迎中宗复位。

同年十一月去世,谥大圣则天皇帝。

武氏另有废除的尊号“圣神皇帝”、“金轮圣神皇帝”、“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天册金轮圣神皇帝”、“则天亚圣皇后”等。后世通常称武氏为“武则天”

公元705 年,宰相张柬之乘武则天年老病危,拥立中宗复位,尊武氏为“皇太后”。

同年冬,武氏死,享年82岁,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李白把武则天列为唐朝“七圣”之一。武则天死后,立“无字碑”。自秦汉以来,帝王将相无不希望死后能树碑立传,中国历史上惟一一个女皇帝的石碑却没有刻一个字。

其说法有几种:第一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用以夸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第二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因为自知罪孽重大,感到还是不写碑文为好;第三种说法认为,武则天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立“无字碑”是聪明之举,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论,这是最好的办法;还有一种说法,武则天的儿子恨透了自己的母亲,她本写好碑文,却被她的儿子藏在了墓室之中,留下一块无字碑。

历史最长的周朝发明?

周朝理论上说应该是中华有确切历史记载以来寿命最长的王朝,将近800年历史。由武王姬发始创到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前称为西周,平王东迁后史称东周。其中东周时期又称“春秋战国”,分为“春秋”及“战国”两部分。

武王伐纣最著名的一场战役济源市牧野之战。曾经有无数多人怀疑此战的真实性,但是1976年出土于陕西的西周利簋器内底铸铭文4行33字,记载了甲子日清晨 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证实了史书上的记载。

治铁技术

东周即春秋战国时代是青铜器的最后一个时代,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同时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中国的学者各自把拖拉犁的开始使用定在公元前400年,直到此前的一个或两个世纪,甚至定在周代以前。

绘画雕刻

流传至今的四幅战国帛画,特别是《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代表了当时绘画的最高水平。对人物的刻画,不仅能区分出尊卑贵贱等级差别,男女老少性别年龄特征,个别的还能刻画出性格特征。

诸子百家

春秋战国这一时期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思想家,影响着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最著名的,儒家主张“德治”和“仁政”、道家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墨家“兼爱非攻”、法家、兵家、纵横家、农家等等。

周易

《周易]即《易经》,是传统重要经典之一,相传系周人所作。《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是华夏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

北魏到北周朝的历史?

北朝(魏齐周)简史

北朝(386年581年),指中国南北朝时期存在于北方五个朝代的总称。

北朝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从北魏统一北方开始到隋文帝建立隋朝为止,与南方地区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对峙,合称南北朝。

北周大定元年(公元581年)二月,周静帝帝位禅让于杨坚,即隋文帝,建立隋朝,北朝结束。

北魏

北魏是鲜卑拓跋部所建,又称元魏(拓跋皇帝为汉化改姓元)。公元395年439年,通过不懈努力,北魏击灭后燕、后秦、大夏、北凉、西秦、北燕等割据势力。公元439年,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公元493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大举改革。北魏历经孝文帝改革、六镇之乱后最终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西魏

北魏永熙三年(534年),孝武帝元修,从洛阳逃至长安,投靠宇文泰。次年宇文泰杀孝武帝,立元宝炬为帝,史称西魏,政权实由宇文泰掌握。魏恭帝三年(556年),宇文泰病死,由侄宇文护承继。557年宇文护得将领支持,迫使魏恭帝禅让于宇文觉,西魏灭亡。

东魏

北魏永熙三年(534年),权臣高欢所立的皇帝北魏孝武帝元修不愿做傀儡皇帝,被迫逃往关中投奔关陇军阀宇文泰。高欢拥立年仅十一岁的北魏孝文帝的曾孙元善见为帝,即东魏孝静帝,东魏开始。高欢掌权期间土地兼并情况严重,社会矛盾与民族矛盾尖锐,且屡败于劲敌西魏宇文泰。550年,孝静帝禅位于高欢之子高洋,东魏灭亡。

北齐

东魏权臣高欢死后,长子高澄继专魏政,将篡未篡之时,被家奴刺杀。其弟高洋袭位,高洋废掉东魏的傀儡皇帝孝静帝,于公元550年即帝位。国号齐,史称北齐。北齐于公元577年被北周攻灭,享国二十八年。

北周

由西魏权臣宇文泰奠定国基,由其子宇文觉正式建立。历五帝,共二十四年。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实际掌握西魏政权的宇文泰死后,第三子宇文觉继任大冢宰,自称周公。次年初,他废西魏恭帝自立,国号周,建都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史称北周。

北周孝闵帝宇文觉年幼,大权掌握在堂兄宇文护手中。九月,宇文护杀孝闵帝,立宇文毓为帝。武成二年(560年),宇文护又毒死宇文毓,立宇文邕为帝,史称北周武帝。宇文邕十二岁时被封为西魏辅城郡公,后拜大将军,出镇同州。北周武成元年(559年),官任大司空,封鲁国公。宇文邕聪明有远识,性果决,有智谋,能断大事。武成二年(560年)四月,在宇文护的拥立下,即帝位。建德元年(572年)宇文邕诛杀权相宇文护,独掌朝政。宣政元年(578年)五月,周武帝率诸军伐突厥,五道俱进。因病诏停进军。六月,疾甚,还军长安,当月病逝,年仅36岁,传位长子宇文。宇文二十二岁病逝,传位于静帝(宇文衍)。

建德六年(577年),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

周朝共和的历史背景?

周王朝的统治自周穆王之后达到顶峰,而到了周厉王时期,公元前878年,周厉王即位。他在位期间,民不聊生,贵族们却依然沉湎于酒色。

公元前844年,为了聚敛更多的财富以供挥霍,厉王任用虢公长父和荣夷公实行“专利”:强行富布山林川泽为王有,不许平民入内樵采渔猎。从而触犯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怨言四起。厉王又拒绝接受芮良夫的忠告,提拔荣夷公为卿士,继续实行专利。于是举国怨怒,街头巷尾,至处都有人发泄不满。厉王从卫国找来巫师,让他用巫术监视发表“谤言”的怨恨者,并告谕国中,有私议朝政者,杀无赦。卫巫假托神灵。肆意陷害无辜,不少人死于非命。

于是,人们不敢再公开场合言语,路途相见也只能以目示意。厉王认为他已消除民人诽谤。召穆公认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一旦决口就无法收拾。他主张广开言路,让上至公卿大夫,下至百工庶人的各种人士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厉王充耳不闻,一意孤行。

不到三年,广大国人实在无法忍受下去了,公元前841年,国人大规模暴动,厉王被迫出逃到彘(山西霍州)。太子静藏在召穆公家中,国人闻而围之,召公以自己的儿子代之,太子得以脱险。周厉王逃亡在彘,史称“彘之乱”。

周朝的历史地位?

周朝作为奴隶社会集大成者和封建社会的开端,完全可以和秦朝大一统相媲美的历史朝代,尤其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成为了中国文化的历史源头。

周朝(前1046年前249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朝代。周亦为“华夏”一词的创造者与最初指代。周朝共传30代37王,共计约798年,周朝于公元前1046年建立,也就是武王伐纣的那一年,所以周朝的建国之年就是公元前1046年。

周朝分为“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宗周),成王五年营建东都成周洛邑;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雒邑(成周),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

其中东周时期又称“春秋战国”,分为“春秋”及“战国”两部分。周朝是中国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世袭奴隶制王朝,其后秦汉开始成为具有从中央到地方的统一政府的大一统国家。史书常将西周和东周合称为两周。

在灭商之前,周部落源自华夏(汉)民族,因为遭到戎、狄等游牧部落的侵扰,周部落的首领古公父(dǎn)率领周人迁移到岐山(今陕西岐山县东北)下的平原定居下来。生活于渭河流域(陕西关中地区),其始祖姬弃就是被称为农神的“后稷”,《说文》云“黄帝居姬水,以姬为氏,周人嗣其姓”,语言为上古汉语,文字上仍采用古汉字,在民间记事仍以龟骨和牛骨刻字记事为主,王室则以新兴的锦帛等记事为主。周朝行分封制,周王为“天下共主”。

周朝时期石首历史名人?

杨玮(14661522),文里村人,字景琦,号约斋,杨王典弟。弘治五年(1492)举人,十五年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奉命按察江西田赋和仓库,一县令送行时献上一包蜜食,玮行数百里后开看,竟含黄金,即派人送还。

继历任南京户部郎中、辰州(今湖南沅陵、泸溪、辰溪、溆浦一带)知府、贵州兵备副使。

周朝被秦朝取代的历史原因,以及周朝王族的去向?

周朝被秦朝取代的历史原因:【1】制度原因:周朝的分封制导致国家分裂,周王室权力衰微。周朝推行的奴隶制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分封制和奴隶制的逐渐解体导致了周朝的衰亡。最终周朝被新兴的封建王朝秦朝所取代。【2】地理原因:天子直辖的“王畿”,在戎狄不断袭扰和诸侯不断蚕食下,大大缩小了,最后,仅剩下成周方圆一二百里,即今河南西部一隅的地盘。【3】政治原因:天子控制诸侯的权力和直接拥有的军事力量,也日益丧失。天子不仅经济上有求于诸侯,政治上也往往受诸侯的摆布。但天子以“共主”的名义,仍然具有号召力。因此,一些随着地方经济发展逐步强大的诸侯国,就利用王室这个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积极发展自己势力。

至于周朝王族的去向,关于周赧王(周朝末代天子)的子孙,史书上没有任何记载。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