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启是汉文帝刘恒长子,西汉第六位皇帝,在位16年。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
汉朝以“文景之治”最著盛名,但是很多人却对汉景帝刘启的评价不高,司马迁更是对刘启提出了比较严厉的批评和质问:“晁错刻削诸侯,遂使七国俱起,合从(纵)而西乡(向),以诸侯太盛,而错为之不以渐也。及主父偃言之,而诸侯以弱,卒以安。安危之机,岂不以谋哉?”
司马贞对刘启也不是十分满意,他在《史记索隐》中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条侯出将,追奔逐北。坐见枭黥,立翦牟贼。如何太尉,后卒下狱。惜哉明君,斯功不录!”
七国之乱,就是大汉帝国的痈疽,早晚都是要爆发的,这一点谒者仆射邓公看得很清楚:“晁错患诸侯彊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
汉景帝刘启杀了首倡削藩的晁错,然后又饿死了平定七国之乱的首功之臣条侯、太尉、丞相周亚夫,这两件事做得似乎很不地道,于是有人说“文景之治”根本就没刘启啥事儿,他就是光头跟着月亮走,沾了老爹的光。
削藩对不对,晁错该不该杀,这些问题暂且放在一边,咱们今天还是根据《史记》好《汉书》等史料,来还原一下刘启与周亚夫反目的全过程,看看在这场君臣冲突中,谁的责任更大一些。
细看之下我们就会发现,汉景帝刘启请周亚夫吃肉不给筷子,这其实是一个暗示,可惜周亚夫没看明白——很多人只注意筷子,却不知那块大肉的寓意更深,如果周亚夫对刘启的脾气了解多一点,可能就不会有后来的悲剧发生了。
这顿导致周亚夫后来的饿死的宴席,《史记》和《汉书》的记载都基本一致:汉景帝请刚刚因病辞去丞相职务的条侯周亚夫吃饭,但是却只给他上了一块大肉,而没有上匕首和筷子——汉朝的皇帝无论是住房条件还是饮食花样,都不如现在的白领阶层,跪在地上吃饭,吃的东西除了炖(烹)就是烤(炙),可能还有少量肉酱。
因为是分餐制,所以都是一人一个小地桌,面前摆着原汁原味的大块烤肉或煮肉: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所谓钟鸣鼎食是也。
皇帝吃饭,是一定要演奏一些雅乐的。就在雅乐声中,周亚夫发现了自己要想吃到桌子上的肉,就只能用手捧起来整个啃——在战争时期这不算啥,但是在皇帝面前捧着大肘子啃得满嘴流油,那就不是贵族风度了。
于是这位沙场老将转行的宰相发怒了,他回过头去命令大堂经理赶紧给自己取筷子来:“景帝中三年,以病免相。顷之,景帝居禁中,召条侯,赐食。独置大胾,无切肉,又不置櫡。条侯心不平,顾谓尚席取櫡。”
皇帝请病休的丞相吃饭,主管宴席的官员当然不会忘记上筷子,这肯定是刘启事先的安排。
看着一脸不快的周亚夫,刘启笑眯眯地开口了(视而笑曰):“此(《汉书》此处有一个‘非’字)不足君所乎?”
汉景帝这句话是啥意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释,司马贞认为这是服务员的一时疏忽:“此盖非我意,故云‘非故不足君之食具,偶失之耳’。盖当然也,所以帝视而笑也。若本不为足,当别有辞,未必为之笑也。”
汉景帝并不是一个好脾气的皇帝,他当太子的时候,就棋路之争,一棋盘拍死了吴王刘濞的儿子刘贤,他的御宴管理员要是犯了这样的错误,他是不可能轻松愉快微笑的。
看着笑眯眯的皇帝刘启,条侯周亚夫又惊又气,他摘下帽子俯首道歉,刘启请他平身,这老先生并没有坐回小饭桌前(俯首道歉是要“避席”,也就是在桌子旁边行礼),而是站起身来扬长而去——这就不合规矩了:叔孙通为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制定的宫廷宴会礼仪,需要皇帝示意,“谒者”宣布,这场宴会才算结束,臣子倒退着下去,是不可以掉头就走的。
看着周亚夫远去的背影,汉景帝刘启收起了笑容:“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
这场宴会不欢而散,这对君臣也从此恩断义绝。
不设匕箸只是表象,刘启和周亚夫的矛盾由来已久,此前发生的两场冲突,让汉景帝很没面子,也让周亚夫憋了一肚子气。
刘启要废栗太子而立刘彻,周亚夫坚决不肯同意(亚夫固争之);窦太后主动提出要把刘启的舅哥(皇后兄王信)封侯,这是搞好婆媳关系的一个善意举动,但周亚夫还是坚决反对:“窦太后曰:“皇后兄王信可侯也。”上曰:‘请得与丞相计之。’亚夫曰:‘高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上默然而沮。”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当年魏文侯想任命魏成子为国相,就征求李克的意见,李克的回答很睿智:“卑不谋尊,疏不谋戚。臣在阙门之外,不敢当命。”
不同史料对此事的记载大同小异,这就是“疏不间亲”成语的由来。周亚夫是盖世名将,对这种朝堂权谋之术一窍不通,所以严格一点说,他是个好将军,但绝不是一个好丞相。像萧何曹参陈平那样的丞相,是绝不公开跟皇帝顶牛的:皇帝和丞相意见不一致,以皇帝意见为准,丞相有意见可以保留,也可以私下里商量,在事情涉及皇亲国戚的时候,丞相一般都是采取回避态度。
周亚夫介入了天子的骨肉亲情,这是很不合时宜的,所以汉景帝刘启只给周亚夫上了一块大肉而不上匕箸,是用意极深的:我们母子兄弟的骨肉关系,外人最好别用匕首和筷子分离、搅合!
如果周亚夫明白了皇帝这一番苦心,就会免冠道歉:储君册立,官爵封赏,在君一人,臣子妄言,罪过罪过!
朝堂就是江湖,话语机锋险与刀光剑影。周亚夫驰骋沙场指挥若定,但是在朝堂权谋之争中,简直就是一只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菜鸟。
这场没有筷子的宴席,成了将星陨落的起点,而这场悲剧的酿成,似乎刘启和周亚夫都有一些责任:强势的丞相和强势的皇帝起了冲突、产生了无法消除的隔阂,最好的结局,就是丞相死而家不灭。
于是周亚夫绝食而死,刘启也没有赶尽杀绝:“景帝乃更封绛侯勃他子坚为平曲侯,续绛侯后。十九年卒,谥为共侯。子建德代侯,十三年,为太子太傅。”
一个巴掌拍不响,宁折不弯的名将周亚夫最终折在了一双筷子上。读者诸君掩卷长思,是否也会发现这场“无箸之宴”充满了玄机与杀机?如果您坐在周亚夫的位置上,面对这么大一块肉,会用什么方法化解场面的尴尬和他与刘启之间的隔阂?
以上就是关于历史上汉景帝与周亚夫之间有何故事?的全部内容了,小伙伴如果觉得不错,还想要了解更多有关历史人物的相关介绍和生平故事话,欢迎大家关注我们。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