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安国为何没能成为丞相?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韩安国为何没能成为丞相?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韩安国为何没能成为丞相?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内容除了大家在上学期间的历史书可以学到一些,但其实在历史的海洋中有许许多多的故事,等待大家来挖掘,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韩安国为何没能成为丞相?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这一内容。

韩安国无缘丞相的位置,其实真正的原因是,汉武帝出于对韩安国人品的质疑和与自己不同的政治见解,所以放弃立韩安国为丞相的想法。

相信大家都听过死灰复燃这个成语,而这个成语就是源自韩安国。

大致故事是这样的:韩安国曾经因为犯罪被囚禁在蒙县的监狱中,因为没有钱贿赂狱卒,遭到一个叫做田甲的人的羞辱,韩安国愤愤不平的说:“难道死灰就不会复燃吗”。

田甲马上回答道,死灰如果复燃,我就再撒一泡尿来浇灭它。

过了不久,韩安国在监狱中被免罪,还调任为梁国內史,成为两千石的官员,真的做到了死灰复燃,那名曾经欺负过韩安国的狱卒田甲,听到消息,害怕遭到韩安国的报复就逃跑了。

韩安国就传出消息说,如果田甲不回来,我就要灭你的家族。韩安国哪里有那么大的权利,不过是在吓唬田甲罢了,但是田甲为了家人,还是回到了韩安国的面前请罪。

韩安国却并没有惩罚田甲,而是开玩笑说,你可以撒尿了,你还知道跑,像你这样落井下石的人,有什么价值值得我去报复。

于是放过了田甲。

小时候看这个故事的时候,以为韩安国宽宏大量和韩信一样,现在看来不是,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最好的报复就是原谅,然后让对方看着你的人生过的风生水起,却望尘莫及。

既报复了对方,又展现了自己的格局。

至于说韩安国后来为什么会错失丞相之位,这就和他的人生经历有关了。

韩安国,字长孺,梁国成安县人,自幼博览全书,拜在邹县田先生门下,学习《韩非》和各种杂家学说,学识渊博,后来学以致用成为辩士和学问家。

韩安国因为学识渊博在梁国声名远播,被梁孝王刘武看中,收入门下任梁国中大夫。梁孝王刘武是一个惜才爱才,喜欢文学的人,所以韩安国到了梁王刘武的门下很受重视。

汉景帝时期,吴王刘濞对晁错提议削藩的政令不满,借口清君侧,联合六位诸侯王,发动七王之乱,汉景帝刘启先是诛杀晁错想要平息七王的怒火,但是没有效果,于是就命令大将军周亚夫出兵平叛,梁王刘武辅助。

后来在平定七王之乱的战役中,梁王刘武派张羽担任将军在东边抵御敌军,韩安国守住梁国边防,二人配合默契,果然守住了梁国不受侵犯。

后来七王之乱平定,张羽和韩安国也在此次战役中被表彰,从此声名远扬。

七王之乱是汉景帝刘启经历的第一次叛乱,刘启非常高兴,就宴请梁王刘武,为梁王刘武庆功。

酒酣过半,刘启喝醉了对刘武说,你我是亲兄弟,如今你为我守住的江山,我应该封你做皇太弟,等我百年之后,将皇位传给你。

刘武见哥哥说了醉话,赶紧推辞。但是窦太后却产生了妄想,屡次向景帝刘启提出,想要封刘武为皇太弟。

景帝刘启非常生气,不久就有人状告梁王刘武,出行仪仗的规格超过了诸侯的本分,已经是天子的排场了。

刘启很生气,这时窦太后也醒悟过来,派人去梁国责备刘武,刘武从小因为是家中最小的很受宠,没有受到过母亲和哥哥的冷落,知道自己错了,于是惶恐不安,派韩安国作为使者去打探情况,平息此事。

可是窦太后却拒绝接见韩安国,韩安国无法于是求见馆陶公主,对馆陶公主说,梁王逾制不过是小孩子显摆哥哥和母亲的宠爱罢了,不敢有僭越之心,如今梁王知道自己错了,正在家中日夜自责,痛哭流涕。

于是馆陶公主相信了韩安国,立刻进宫为梁王求情,窦太后就原谅了梁王,还劝景帝不要再生梁王的气,景帝在窦太后的劝说下也宽恕了梁王。

但是汉景帝从此很少再召梁王进京了。

韩安国因为成功地化解了一次皇家危机,而被景帝记住,馆陶公主和窦太后也因此对韩安国非常赏识。

虽然韩安国阻止了一次皇室危机,但是刘武和哥哥刘启的纠葛还没有结束。后来刘武的臣子公孙诡和羊胜派杀手谋杀了袁盎,被汉景帝查出来了。

汉景帝派人在梁国大肆地搜查二人,逼迫刘武交出二人,刘武不肯,还将二人藏起来了,韩安国知道了这件事,就劝说刘武交出二人。

刘武当然不愿意,这二人虽然做事莽撞,但是却是因为自己才杀袁盎的呀。

韩安国就劝说道:“就算二人是因为您才犯错,但是是他们选择的,并不是您的过错啊,您应该交出他们,让他们接受处罚,不然景帝就会因为您包庇二人而怀疑您的忠心”,于是刘武交出了二人。

从这件事来看韩安国这件事情办得很体面,既维护了刘武,又帮汉朝抓住了杀袁盎的主谋,给汉景帝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后来刘武因为失宠于景帝,郁郁而死。韩安国因为犯罪又把官给丢了,赋闲在家好多年,直到汉武帝继位,韩安国才想再次做官。

韩安国听说,丞相田蚡广招门客,经常举荐人才给汉武帝,并且大多数都能得到任用,于是就动了心思,贿赂了田蚡五百金,求田蚡推荐自己做官。

于是经过田蚡的提醒,窦太后和汉武帝都想起来韩安国这个人了,后来汉武帝给了韩安国一个北地都尉的官职,之后不久韩安国又被调任为大司农,御史大夫。

公元前135年,匈奴向汉朝请求和亲,汉武帝召集众臣商议该怎么办?

大行令王诙说,如果我们答应了和亲,过几年匈奴一定会像以往一样出尔反尔,再次骚扰边境,索要财物和和亲。

而已经是御史大夫的韩安国说,此时我国的国力,可以应付一场战争,却不能长久的打下去,如果不等一次将敌人打到无力反击,不如不打。

于是众臣纷纷支持韩安国的说法,劝汉武帝同意和亲。

其实汉武帝召集众大臣来,就是谈谈口风,汉武帝非常想要打仗,但是因为所获的支持太少,不得不放弃了。

有人说了,汉武帝是万人之上怎么会因为臣子妥协。

其实汉武帝很无奈,当时汉武帝刚刚掌权,头上还有奶奶也就是太皇太后窦氏,母亲王太后,汉武帝想要做什么都不能独自决定,不但如此,如果没有大臣大支持,朝中就没有人配合汉武帝打仗,所以说汉武帝想要打仗,必须突破重重阻拦。

而韩安国相当于守成派,修的是纵横家,喜欢顺势而为,见缝插针,与汉武帝的激进明显有分歧。

于是汉武帝在无奈之下,同意了和亲。

汉朝和匈奴结亲后,不过一年,汉武帝越想越憋屈,想到匈奴仗着兵强马壮,挟制汉朝数年的屈辱,恨得牙痒痒,只能在心里暗暗发誓,有生之年一定要平定匈奴。

就这样有了马邑之战,汉朝通过商人诱敌深入,打算在马邑伏击匈奴大军,没想到匈奴抓了一位守城之将,就发现了汉朝的计谋,于是马邑之战破灭。

虽然马邑之战破灭,但是汉武帝想要打匈奴的决定却更加坚定了。

在马邑之战中,韩安国虽然一无所获,但是也因为主动出击匈奴被汉武帝称赞。

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灌夫骂座的典故,灌夫虽然是个小人物,却因为此事,牵连了半个朝廷的人,最后灌夫被灭族,窦婴被杀,田蚡被汉武帝秘密处死,郑当时被牵连贬官,而韩安国在此也被汉武则问话,最后却幸存下来,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韩安国非常擅长审时度势。

说到这里,我们得简单说一下灌夫骂座的故事。

灌夫将田蚡引荐给窦婴,田蚡却摆架子向窦婴索要土地,但是窦婴不愿,因为窦婴曾经显赫的时候,田蚡不过是个小角色,如今凭借外戚的身份耀武扬威,窦婴实在低不下这个头。

而灌夫身为朋友,不忿田蚡的所作所为,于是就出现了灌夫骂座一事,这件事不过是一件小事,可是田蚡却不依不饶,借灌夫破坏王太后的宴会的名义,想要治灌夫一个不敬之罪。

在古代,不敬皇族,是要被处死的。

窦婴见灌夫为自己出头却要被处死,于是倾尽全力救灌夫,不惜与田蚡对立。

这件事就演变成了窦婴和田蚡的对立,也就是已故窦太后的外戚,和汉武帝之母王太后之母王太后的对立。

其实这对汉武帝来讲是一件好事,因为无论是已故窦太后和是王太后,都是制约汉武帝掌权的阻碍,汉武帝正愁找不到机会,将王太后的势力拔除呢,田蚡就将刀子送到自己手上了。

就在田蚡和窦婴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汉武帝就想,如果能将田蚡问罪,就等于拔除了王太后的爪牙,但是田蚡是汉武帝的舅舅,王太后的弟弟,汉武帝顾及王太后也不好亲自开口处置田蚡。

于是汉武帝就开会,将王公大臣都找了,想要借助大臣的之口,将田蚡治罪。但是朝中大臣忌惮王太后的势力不敢开口说话,汉武帝无可奈何就找了郑当时来说话,郑当时是个纯臣,汉武帝以为郑当时一定会站在自己这边。

没想到田蚡是个胆小鬼,竟然一句话都讲不出来,于是汉武帝大怒,将不肯说话的臣子全都贬黜。

韩安国眼看着自己也要被连累,于是开口了,对汉武帝说,灌夫醉酒闹事不过是小事,但是灌夫不敬也是事实,丞相以治灌夫的罪也无可厚非,臣无法裁决,还请陛下自行判断。

韩安国说的话似是而非,好像说了,又好像什么都没说,韩安国的话,先是为灌夫降低了事件的严重性,又提出丞相治罪合情合理,为汉武帝做任何选择都提出和合理化解释,三方都不得罪。

其实我们在仔细推敲一下,韩安国的话中,灌夫是有错的,丞相是无错的,那么按照韩安国的说法,汉武帝只有两个选择,杀灌夫和不杀灌夫。

这就和汉武帝的设想大相径庭,只是将田蚡和窦婴从事件中摘出去了。但是汉武帝还不好说什么,毕竟人家讲话了,立场也说明了。

虽然没有和汉武帝站在同一立场,但是也从这件事中全身而退了。

散会之后,田蚡问韩安国,你为什么不帮我,向汉武帝请求将灌夫窦婴治罪,韩安国说,现在证据确凿,现实和权势都偏向于您,您若是在逼迫陛下将窦婴灌夫治罪,陛下就会认为您仗势欺人,这对您不利,您应该向陛下认错才对,这样陛下汲不好说什么了。

田蚡一听,知道韩安国是在为自己思量,于是赶紧说误会了韩安国。

最后,汉武帝经过权衡,认为这件事确实证据确凿,偏向田蚡,实在无法将田蚡除掉,现在不是拔除王太后势力的时候,只能牺牲了灌夫和窦婴。

让人没想到的是,灌夫和窦婴死后一年,田蚡也离奇的死亡了。

真的很离奇,田蚡在灌夫和窦婴死后,就开始做噩梦,梦里窦婴和田蚡总是追着自己要索命,田蚡非常害怕,为此还找来巫师为自己算卦,巫师告诉田蚡,确实是窦婴和灌夫站在田蚡的床头纠缠他。

田蚡听到巫师的话之后,更加害怕了,整天神志不清,不久就惊惧而死。

其实田蚡这种死法非常诡异,无论是田蚡的死亡时间和死法都很奇怪,说是认为也不奇怪,因为确实有药物可以控制精神,所以很多后世的学者认为田蚡的死亡是人为。

因为田蚡是王太后的在朝堂的一只手,如果除掉的田蚡就等于拔除了王太后大部分的势力,所以很有可能是汉武帝暗中命人下的手。

田蚡死后,丞相一职就空缺出来了。

韩安国因为政绩斐然,被汉武帝任命为代丞相,韩安国做得很好,不久汉武帝就跟韩安国提出想将立为正式丞相。

但是好死不死的是,韩安国居然把脚给摔了,汉武帝见韩安国受伤严重,就另立了平棘侯薛泽为丞相。

大家听到这里会不会觉得很奇怪,只是摔破了脚又不是摔断了腿,怎么就到丢官的程度了。

于是这里产生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韩安国为了避免被卷到王太后和汉武帝的政治斗争中去,自己故意摔的;第二种可能是,汉武帝认为韩安国与自己政见不和,于是放弃了立韩安国为丞相。

大家仔细一想,这两种可能都合情合理。

第一种可能,韩安国是经田蚡的推荐才重新做官的,自然就站在了田蚡的立场上了,而田蚡是王太后党的人,田蚡死后王太后缺少了左膀右臂,于是看中了韩安国。

而韩安国知道自古以来,一定在皇帝和太后之间的权利纷争,最后的赢家一定是皇帝。例如文帝和景帝,当然吕后除外,毕竟吕后和刘盈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对少见的母子组合了。

所以韩安国认为汉武帝一定会赢得最后的胜利,完全掌握朝政,而自己帮着王太后揽权,一定是得罪汉武帝的,王太后与汉武帝是母子俩,最后一定还是母慈子孝,而自己这些小人物却极有可能会沦为母子纷争的炮灰。

于是韩安国决定为了保命,放弃丞相之位。

而第二种也合情合理啊。

韩安国现实不同意汉武帝攻打匈奴,后来为贿赂田蚡成为王太后立场上的人,在灌夫骂座的事件当中也没有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来,怎么看,韩安国都不是和自己一条心的,在政见上也与自己有分歧。

丞相一职怎么都要给自己人,或者与自己政见相同的人,才能更好地配合自己,这样一看韩安国明显不是一个好的人选,于是汉武帝放弃了韩安国。

后来,韩安国在出击匈奴的时候因为判断失误,折损了一千多人和财物,被汉武帝贬官,再不得汉武帝的重用,不久就郁郁而终了。

韩安国虽然早年的时候,因为才智出头,但是却因为站错了队失去了丞相之位,其实这和韩安国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从贿赂田蚡的时候就能看出,韩安国其实是一个趋炎附势的人,并不是一个有抱负,忠君爱国的人,做一才会判断失误。

若是韩安国正直一点,知道自己其实最终是为国家和君主打工,最后也就不会站错队,落得这样一个下场了。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呈现的关于韩安国为何没能成为丞相?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全部内容了,如果您是历史爱好者,并且渴望更多了解历史相关的内容,我们强烈建议您加入我们这个名为的社区。在这里,您将会得到海量历史知识参考,深度解读历史事件,以及更加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探索。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