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时期海南海口有一位好官叫什么名字了,就是县衙那种官古代时期海南海口有一位好官叫什么名字了,就是县衙那种官

古代时期海南海口有一位好官叫什么名字了,就是县衙那种官

一、古代时期海南海口有一位好官叫什么名字了,就是县衙那种官

海瑞祖籍海南,是明朝著名的大清官。他历任知县、州判官、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尚书丞、右佥都御史等职。海瑞为政清廉,洁身自爱,为人正直刚毅,职位低下时就敢于蔑视权贵,从不诌媚逢迎;一生忠心耿耿,直言敢谏,曾经买好棺材,告别妻子,冒死瞎亏上疏。其一生清贫,抑制豪强,安抚穷困百姓,打击奸臣污吏,因而深得民众爱戴。

丘浚(1418~1495年)字仲深,号深庵、玉峰、别号海山老人,琼州琼台(今属海南)人,明代中叶的理学名臣、15世纪的杰出学者,著名文学家、教育家,明弘治朝官至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同海瑞合称为“海南双壁”,与王佐、海瑞、张岳崧被称为海南历史上四大才子,是海南老少皆晓的著名历史人物。

钟芳,今三亚市人,31岁中进士,官至兵部左侍郎,户部右侍郎等。一生为官清廉,公正无私,宽政爱民,被当时公认为“岭南巨儒“。在海南古代文化史上,团神孝他的地位仅次于丘浚。值得称道的是其子钟允谦,也考中进士,官至刑部主事,知府。父子先后考中进士,为朝廷命官,在海南古代文化史上也是少有的,因此塌稿,被世代传为佳话;王弘海,定安人,进士,官至礼部尚书;王佐,临高人,年仅20岁就中举人,他的成就主要在文学方面,和丘浚、海瑞、张岳崧号称海南四大才子;唐胄,琼山人,31岁中进士,官部至察院右副都御史、户部右侍郎等,正史《明史》对其评价很高、称其为“岭南人士之冠“;薛远,琼山人,28岁登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等;廖纪,陵水人,35岁中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工部尚书等。

海南名人很多,如著名的琼山府城出了丘峻、海瑞、郑廷鹄;琼山车厢出了唐舟、唐亮、唐娟、唐胄、唐穆;定安南村出了莫魁文、莫陶、莫绍德;儋州徐浦村出了黄河汪清、黄海清、黄河照等。 海南登进士的人士中,有6对父子,他们是:唐舟、唐亮、唐胄、唐穆;钟芳、钟允谦;黄显、黄宏宇;张岳崧、张钟秀;王映斗、王器成。

海瑞。海瑞(1514-1587),明如旁代著名政治家。字汝贤、国开,自号刚峰,后人称其为“海青天”与宋代包拯败橡吵齐名。祖上从福建晋江边(广西杂志有载)迁居海南琼山海厝。他自幼攻读诗书经传,博学多才,嘉靖二十八年(1550年)中举。初任福建南平教渝,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海瑞察侍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清官。

云茂琦,广东文昌人。道光六年进士,授江苏沛县知县。

海瑞曾经去过,但只是教谕,就是教育局局长

二、为海南发展作出贡献的历史名人

李德裕是唐武宗会昌年间名相,为政六年,内制宦官,外平幽燕,定回鹘,平泽潞,有重大政治建树,曾被李商隐誉为“万古之良相”。在唐朝宴闹毁那个诗的时代,他同时又是一位诗人。中晚唐时弯友,强藩割据,天下纷扰。李德裕坚决主张讨伐叛镇,为武宗所信用,官拜太尉,总理戎机。在唐代文宗大和七年(838年)和武宗开成五年(840年)曾两度为相,主政期间重视边防,力主削弱藩镇,巩固中央集权,使晚唐内忧外患的局面得到暂时的安定。后因党争失利,初贬荆南,次贬潮州。李德裕在琼期间,著书立说,奖善嫉恶,备受海南人民敬仰,生前代表作有《会昌一品集》、《左岸书城》、《次柳氏旧闻》等。

路博德,汉武帝时期南越王叛乱,他被任命为“伏波将军”,领导南下平定叛乱,大获全胜。此地平定后,设置九郡,其中珠崖、儋耳两郡就在海南岛上,成为海南有文字记载的最早晌备行政建制。路博德南征,为开拓祖国南疆作出了巨大贡献。 马援,东汉时交趾发生反叛,他被光武帝任命为“伏波将军”,带兵前往平叛,并铸立铜柱作为汉朝南方边界象征。此后,马援来往于南海之间,设置城廓并邑,对加强海南岛与大陆的联系,以及推进海南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环境很差,还是犯人流放地的海南,都培养出了哪些清官?

海南的海水(笔者实拍)

很多人说海南的植被覆盖率可以排在全国前列,但是在文化方面海南却是荒漠。作为一个非海南人,我十分不认同这个说法。其实自汉武帝开始就先后在海南地区设置了郡县。隋朝以后海南岛在冼夫人的治理下,重新回归中原王朝的怀抱。唐宋时期,海南是流放高级官员的地方,比如我们熟悉的牛李党争的李德润,还有苏轼,都曾在海南任职过官员。这些被流放到海南的历史文化名人,给海南文化带来了新鲜的活力。

海南的东坡雕像

一、从海瑞到丘浚的海南清官不仅文化名人来到海南,海南本地也诞育了不少名士清官。在明代,海南更是人才名士辈出,比如我们最熟悉的海瑞,就是其中的典型。一篇海瑞罢官的名篇,让海瑞之名流传于中国的大街小巷。

海瑞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明代200年时间里,海南岛出现了600个举人,其中仅琼山一个地方就出现了40多个举人。耿直、直爽是人们对海南官员最直接的印象。

海瑞故居(笔者实拍)

在海南海口市琼山区海瑞故居旁含裂边,王左、廖纪等十名清廉官员的画像昂首挺立在两侧。除了海瑞之外,丘浚是当时海南清正廉洁形象的又一个代表性人物,他不仅学问出众,且在近40年的宦海生涯中,一直保持着清正廉明的特性。他生活简朴,在京城只有一栋小房子,当时的人就将他称为布衣官员。

丘浚与海瑞是老乡,更可以说是邻居。他俩还有一位知名的邻居,就是海瑞的学生许子伟。这也是一位不畏权贵的官员,死后他的财产不过百金,所以在海口市至今流传着“一里出三贤”的谚语。

其实做一件好事容易,难的是一辈子都做好事。同理,做好官员容易,难的是做一辈子好官员。

影视剧中的海瑞

为什么一个教育并不发达的地区,输出的大批人才统统都是刚正不阿、公正廉明的官员。或许这还要从海南历史发展脉络中寻找答案。

二、海南为何多清官?从地理环境来看,海南地处偏远的地区,在1988年海南建省之前,这里一直都是归两广管辖,在古代,广东就是荒蛮之地,海南更是远离中央王朝的统治中心。因为古代人们惧怕南方潮湿的瘴气,所以北方人去了南方都会特别不适应,只有被贬或者被流放的人,才会被迫来到这里。

但是这些被贬、被流放至此的人,又给这里带来了生机,让蛮荒之地有了新生与发展的机会。所以在今天的海口市还立着一个被称为五公祠的地方,就是为了纪念对海南开发做出突出贡献的五个人。

海口的五公祠(笔者实拍)

其实到了明朝以后,随着我国经祥老滚济中心的东移与南迁,大量的北方人开始翻山越岭来到广东,甚至渡海来到海南生活与定居,曾经的瘴气之地已经开始得到了新的教化。

另外随着人口的增加,加上海南远离中原王朝政治中心的缘故,腐败的官场气息就少了很多。甚至很多时候由于距离太远,政令传达得十分不及时,这里就成为天高皇帝远的地方,所以来到这里的官员或者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自然就少了中原与内陆地区官场的浊气。

远离中原故土的海南(笔者实拍)

人谨余口的增加,同时还推动了书院经济的发展,在海南各地你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书院与学府,在整个政治环境较为清明的海南,书院自然也呈现出清廉的作风。同时从明代开始,大量军民迁移到海南,这些“不安分”的军民往往不会被世俗所妥协,这样的性格也深深地影响了海南人耿直不阿的个性。

今天三亚的书院(笔者实拍)

海南之所以产生如此多的清官,和这里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人文教育风气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作为中国第二大海岛,海南真正被国人所熟知,也还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情。1988年海南脱离广东建省,到成为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再到后来三亚与海口大力发展旅游业,以及最近几年国际免税岛的兴起,海南也从曾经的莽荒之地,一下子变为中国人冬日里炙手可热的旅游胜地,而国家战略地位的转化,也必将为未来的海南带来新的契机与活力。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