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童贞观”为何从至宝变为耻辱日本的“童贞观”为何从至宝变为耻辱

日本的“童贞观”为何从至宝变为耻辱

在创下日本民营电视台收视率 历史 最高的热门日剧《逃跑可耻但有用》中,男主角因为害怕被发现自己三十五岁仍然保有童贞。

断然拒绝与可爱的契约娇妻发生关系。男主角难于启齿的心情并非不能理解——在日本,三十多岁的童男子身份可是比逃跑更加可耻的。

起初,日语中[童贞]一词仅与宗教相关,源自圣经中玛丽以处子之身诞下耶稣的故事,专指天主教修女。例如1874年设立的横滨双叶学院,前身为[法语童贞学校]就是一所培养修女的专门学校。

伴随着明治维新运动,[童贞]逐渐脱离了宗教语境,随西方思想进入社会观念领域。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被纳入日本词典《广辞林》时,[童贞]被定义为[未曾与男性发生过性行为的、像儿童一样贞洁的女性]。

在当时,无论男女婚前皆视[童贞]为珍宝;而二战之后日本的童贞观念陡然转向,童贞的地位飞流直下三千尺,童贞可耻也无用,从必须守护的至宝变成了必须舍弃的东西。那么这个180度的转变,是怎样发生的呢?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