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讲究避讳,尤其是为尊者避讳,为长者避讳,通俗点说,当儿子当女儿的,绝对不能念老子的名,要想办法换一个字代替。
比如,红楼梦里,林黛玉老妈叫做贾敏,所以林黛玉念书,碰到[敏]字,都念作[密]字,必须写这个[敏]字,就有意减一二笔。
避讳是很森严的规定,有可能还闹出笑话。
为什么王羲之王献之这对父子名字里都有个[之],他们为什么不避讳?
要知道,六朝人对避讳也是非常讲究的。
其实,不单单是王献之,王羲之七个儿子,每一个名字里都有一个[之]字,依次是:王玄之、王凝之、王焕之、王肃之、王徽之、王操之、王献之。七子都擅书法,但以老七王献之最出名。
王羲之七个儿子中,王徽之最有个性,著名的[雪夜访戴],说的就是他的故事。
其实,不单是王献之,王羲之所属的王氏家族,是六朝著名的世家,名字中最后是一个[之]字的家族成员,还大有人在,比如王羲之的胞兄王籍之。另外,王氏家族还有王颐之、王建之、王闽之、王胡之、王耆之、王彭之、王彪之、王兴之、王翘之、王宴之、王崐之、王陋之、王冲之、王允之、王范之、王肇之、王慧之、王仲之、王承之、王茂之、王和之、王随之、王羡之、王韶之、王弘之、王镇之、王裕之、王越之、王临之、王闵之、王嗣之、王咸之、王预之、王望之、王纳之、王瑰之等人,名字中都有个[之]。
注意,[之]字并非王氏家族的辈分字,也就是说,这些名字带[之]的王氏家族成员并不是同一辈人,他们彼此之间可能是兄弟,也可能是父子、爷孙,甚至隔着好几代。
按照中国古代[避讳]的传统。爷孙、父子名字中有一个字相同,实在不可思议。
不过,在整个六朝或者说南北朝时期,名字最后一个字是[之]字的,其实大有人在,不仅仅局限于王氏家族。
比如南朝名将陈庆之、著名书法家祖冲之;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六朝大族沈氏家族的沈攸之、沈演之、沈庆之;司马皇族的司马尚之、司马恢之、司马允之、司马休之、司马楚之、司马景之。
问题来了,为什么六朝时期,人们起名字的时候,喜欢在最后面加一个[之]字呢?
这个问题,史学家们早就注意到了。陈寅恪先生在论文《崔浩与寇谦之》(《金明馆丛稿初编》三联书店2001年版)破译了这一文化之谜。
陈寅恪认为,[实非脱漏],六朝天师道信徒[之]字为名者甚多,[之]在名中,是代表其宗教信仰,这与佛教徒以[释]、[法]、[昙]用在名字中相类似。
也就是说,[之]用在名字中,只是代表宗教信仰,代表这个人是天师道信徒。六朝人名字中的[之]字,其实代表的是信仰,是道教徒的身份标志。
因此,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名字中都有[之],并不犯讳。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