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子弹之父
自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就出现了 中国原子弹之父 的说法,但自始至今,关于谁是 中国原子弹之父 ,却一直争论不休。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5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梳理一下 中国原子弹之父 说法的传播与流变似乎是有意义的。
中国原子弹之父 是一舶来品,于1965年由法国传入中国。1965年7月,钱三强收到法国友人巴杭德邮寄的法国《科学与生活》杂志上题为《在中国科学的后面是什么》的文章。文中写道: 中国的科学研究工作是由中国科学院领导的。北京原子能研究所的领导人是曾在巴黎大学S b 部学习过的物理学家钱三强博士。他才真正是中国原子弹之父。 这是目前所见关于 中国原子弹之父 的最早版本。需要指出的是,在当时,即便是私人信件,只要是从外国寄来的,也要由组织上收拆。上述巴杭德的来信,就由原子能所首先拆看,后报 科委八局 ,再转二机部七局,最后批转给钱三强的秘书。这么一圈下来,我们可以确定, 中国原子弹之父 说从1965年已被国人知晓并在国内传播。
文革 结束以后,在思想日益活跃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 谁是中国原子弹之父 有着不同的看法,形成了至少四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钱三强是中国原子弹之父。 文革 之后, 钱三强是中国原子弹之父 的说法广为传播。
在 文革 后兴起的报告文学热中,钱三强成为重点宣传对象。1978年9月26日,《文汇报》发表《热风吹雨洒江天 访核物理学家钱三强》一文,公开提到中国原子弹之父。1979年,北京出版社和中国科学院党委合作出版的《科学的春天》一书中,收录了作家张炯采写的《向光明的中国前进 记钱三强》一文。1987年10月27日,《科学报》发表《播春者之歌 记著名核物理学家钱三强的奉献》一文。1990年1月,王春江著《裂变之光 记钱三强》一书出版,随后,《文汇报》、《北京晚报》分别连载,影响甚大。这些带有传记性质的报告文学作品无疑加强了人们对于 钱三强是中国原子弹之父 这一观点的认可和接受。
另外,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官方媒体旗帜鲜明地提出和论证了 钱三强是中国原子弹之父 。1999年8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钱三强: 中国原子弹之父 》一文,这是中国最权威的官方媒体首次正面回应有关 中国原子弹之父 的问题。同年9月,由中宣部宣传教育局编写的《人民不会忘记 共和国的建设者》一书出版,其中就有《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一文。此后,《人民日报(海外版)》于2007年和2009年两次沿用了 钱三强是中国原子弹之父 的说法。
第二种观点认为邓稼先是 中国原子弹之父 。此说亦影响甚大。作为杰出的核物理学家,邓稼先隐姓埋名为中国 两弹 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1986年,在邓稼先生命的最后岁月,他的事迹经过官方媒体的广泛宣传开始为人所知。1986年6月,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亲自签署命令,任命邓稼先为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病逝。
由于国内媒体大量的宣传报道,尤其是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邓稼先的充分肯定,有关邓稼先是 中国原子弹之父 的说法于1980年代末开始传播。美籍华裔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在此说的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93年8月21日,在邓稼先去世7周年之际,杨振宁撰写的《邓稼先》一文于《人民日报》发表。该文将邓稼先与被誉为美国 原子弹之父 的奥本海默相提并论,虽然文中没有出现 原子弹之父 的字句,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杨振宁是将自己的好友看作 中国原子弹之父 。因为杨振宁的名气,也因为《人民日报》的特殊地位,该文的影响很大,广为人们征引。
第三种观点认为聂荣臻是中国的 原子弹之父 。这种观点最早见于1989年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英国人克莱尔 霍林沃思所著《毛泽东和他的分歧者》一书,该书并未对此观点进行深入说明和阐述。1999年王君编著的《我们的共和国丛书 九天揽月 建设卷》沿袭了此说。书中写到: 在我国核武器研制工作中,聂荣臻元帅虽然不像那些专家一样去攻克一个个具体的科学难题,但可以这样说,我国整个国防科技事业中一个最大的难题,却是他攻克的。 聂帅对我国的国防科技事业,作出了巨大的、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不愧为我国的 原子弹之父 。 此说虽有新意,但却与人们心目中的 中国原子弹之父 差异很大,因而影响有限。
第四种观点认为 中国原子弹之父 是一个群体。此说于1980年代中期产生,影响也比较大。1987年,报告文学《中国原子弹之父》一书出版,该书认为: 他们是那样浩大的一个阵容,即使是七十个故事也难尽述!但是,如果把他们的英名镌刻在共和国核工业发展的史册上,那只需要七个字便可概括 中国原子弹之父。
此说在新的世纪里被张开善先生发扬光大。2006年,张开善在《中共党史资料》上发表《究竟谁是中国原子弹之父 记参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的功勋科学家》一文,该文细数王淦昌、邓稼先、钱三强、郭永怀、朱光亚、陈能宽、周光召、程开甲、彭桓武等科学家的贡献,认为: 中国原子弹之父,不是某一位科学家,而是一个卓越科学家群体。
应当说,中国原子弹的成功研制,确实是科学家集体协作攻关的胜利。因此,张先生的这一观点是比较容易被人接受的。但这一观点却从学理上有悖于 之父 说的本意, 之父 说本来就是在强调集体之外的个人的特殊贡献,是与集体相对的概念。另外,张先生在此文中认为钱三强 从事核工业发展的高层组织管理工作,无暇参加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的技术攻关当中 , 未能主持、参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从而与中国原子弹之父的荣誉失之交臂 。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明显有违历史事实,值得商榷。
第五种观点认为不存在 中国原子弹之父 。2011年,陶纯、陈怀国著《国家命运 中国 两弹一星 的秘密历程》一书出版,由该书改编而成的同名电视剧于2012年下半年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影响甚大。在该书结尾,著者谈到了对于 中国原子弹之父 的看法: 当代科学的发展早已不是爱迪生时代,原子弹、氢弹的研制是一项十分宏大的系统工程,中国没有原子弹之父、氢弹之父,中国的核事业是集体的事业,辉煌和光荣不属于哪一个人,却属于每一个人。 这一观点与第四种观一样,都强调中国原子弹工程是集体力量的结晶,但与第四种观点截然相反,认为中国没有原子弹之父。基于同样的理由,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表现出在对 中国原子弹之父 的研究上,观点日益多元。
有关 中国原狗头人与地下世界冒险奖励子弹之父 的讨论还会持续,关键在于,我们必须深入挖掘那个庞大的科学家群体在那个只讲奉献的年代,他们每个人到底在中国原子弹的研制中作出了怎样的贡献;更进hackshield下载一步,数十万人参与了中国的原子弹工程,那些默默无闻者,甚至为此献出宝贵生命的人们,同样值得我们去挖掘和探究!或许这就是讨论 中国原子弹之父 这一话题的意义所在。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
阅读 (252)
1 散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犁、塔城、阿勒泰和乌鲁木齐等地:中国俄罗斯族阅读 (192)
2 中国气象行业首个蒙古语标准——《蒙古语气象服务常用用语》标准(QX/T488—2019)正式发布实施阅读 (235)
3 史前中国第一个文字被发现 比甲骨文早七八百年阅读 (207)
4 中国驻墨尔本总领馆提醒领区中国公民关注新南威尔士州与维多利亚州临时关闭边境事阅读 (208)
5 中国驻美国大使秦刚出席美国国家动物园举行大熊猫抵美50周年庆祝活动阅读 (217)
6 美国司法部宣布终止特朗普政府期间启动的“中国行动计划”阅读 (225)
7 加拿大将允许接种中国国药和科兴疫苗的旅客入境阅读 (197)
8 中国政府援助安提瓜和巴布达政府的中国产新冠疫苗运抵安巴首都圣约翰维尔伯德国际机场阅读 (194)
9 巴拿马国家药品监管局授权紧急使用中国科兴新冠疫苗阅读 (227)
10 元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