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称始皇帝以后,到1912年“末代皇帝”溥仪退位,在这漫长的2132时光里,中国贡献了几百位皇帝,有的雄才伟略、气吞山河‘有的中兴之治、开疆拓土,当然更多的是守成之君,碌碌无为。那么在这422位皇帝中,哪些能被称为千古一帝呢?"千古一帝"指的是那些文功武治都有着非常出色建树的皇帝。其实早在明朝就有人提出这个概念了,李贽就说过秦始皇此人确为千古一帝!但纵横这历史的长河,封建帝制下的华夏两千多年,谁主沉浮?
第一位:秦始皇——赵政
这个是毫无疑问的,连史学大家都称秦始皇为千古一帝,在最早的时期,千古一帝只被用在了秦始皇的身上——为了赞颂他那文武双全的治国之才。就连“皇帝”这个词都是他创立的。而在历代朝代中,那么多皇帝也一直沿用着这个词,可见他的衣钵也得到了后代相承。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中国分封制的大小国家,奠定了中原地区的基础版图,秦始皇还南征百越,北北驱匈奴拓地千里,同时最有远见的就是“书同文、车同轨”,这让中华民族有个共同的文化基础,而秦始皇实行的郡县制被各个朝代所继承,确保不会分裂,可以说正是秦始皇的雄才伟略的远见,才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基础。他的确也是践行封建制度这四个字最为透彻的人,像修建长城、北击匈奴、创建中央集权制度这一系列丰功伟绩似乎后面的皇帝都无法超越他的成就。秦始皇对内施行中央集权制,行三公九卿,废除分封制,建郡县制,统一度量衡,文字,货币,对外抗匈奴,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不过嬴政的暴虐形象,世人盛传,焚书坑儒。
第二位:汉景帝——刘启
提到刘启自然就想到“文景之治”,他与文帝的功绩被青史流传,可见当时的社会繁荣程度。这位皇帝不仅将父辈的基业得以壮大,还为其子刘彻打了坚实的基础,使得刘彻成为汉武大帝。那么他是如何勤勉的治理国家的呢?刘启知道要维护自己的皇权,就不能给其他诸侯有可乘之机,遂实行削藩的政策,并很有气魄的将七国之乱平定,这样一来,就消除了内部作乱的威胁。而且他在治理国家时很看重民众,减免赋税,使得百姓能安居乐业的发展生产,自己却以勤俭治理这个国家。
第三位:汉武帝——刘彻
汉武帝在位54年,两大贡献主要是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让中华民族有了核心思想和向心力,无论后世朝代如何变化,儒家思想始终被人们所认同,并以其强大的传播力量影响着周边国家:朝鲜、日本、越南等。:2开疆拓土: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汉地基础。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巩固了西汉王朝的统一和发展;征伐匈奴,使国家更加统一;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和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由此可见,汉武帝是一位政绩颇丰的皇帝。但是汉武帝连年发动战争,四处征战,使得国力损耗严重,财政赤字大增,只能靠税收来填补亏空,给百姓造成了极大的负担。最后,汉武帝听信谣言,在巫蛊之祸中误杀太子刘据,造成汉武朝最大的冤案。此外,汉武帝还十分迷信,为了长生不老,四处求仙问药,损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也对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若不是他最后幡然醒悟,下“罪己诏”,公开认错,他的大汉帝国都有可能不保。
第四位:汉光武帝——刘秀
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位,建立了新朝。托古改制,当时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后代的刘秀兄弟聚众起义,反抗王莽。彼时,刘秀势力弱小,刘秀确实具有西汉皇族血统,但是靠实力上位,昆阳之战,刘秀只用1万多绿林军,一举歼灭了王莽42万大军。刘秀亲自带兵统一全国,勤于政事,优待功臣,他所实行政策,对后世影响颇深,维护了国家统一,巩固东汉政权,促进社会发展。后人对他评价很高,说他超过历史上所有的皇帝。刘秀虽然没有改朝换代,但是他这个皇帝位置并不是祖先给的,而是靠自己打下来的,世祖实至名归。
第五位:隋文帝——杨坚
中国历史上有两个皇帝的改革力度最大,一个是秦始皇,另一个就是隋文帝。隋文帝在位期间,对国家管理体制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在西方人眼中隋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隋文帝被西方人崇拜却不是因为其武力强大,而是其改革政治的手段和力度。隋文帝精心治理,隋朝迅速强大繁荣起来。他不仅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还使隋朝成为政权稳固,社会安定,户口锐长,垦田速增,积蓄充盈,文化发展,甲兵精锐,威动殊俗的强盛国家。后人一般将隋文帝的大治誉为「开皇之治」……
隋朝建立初期,是一个百废待兴、百乱待治的局面。隋文帝一登上金銮宝座,就施展他的雄才大略。对政治制度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一)确立三省六部制:(二)简化地方官制:(三)修订「开皇律」:(四)领均田令:(五)设置粮仓:(六)建立科举选士制度:
第六位:隋炀帝——杨广
杨广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人物,但是我们在这里只讨论他的杰出贡献:1、开创科举制,真是隋炀帝开创了科举制被后世继承了下来,才使得中国近千年人才辈出,国家强盛。2、开凿大运河,将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连接起来,并通过漕运仅仅巩固了北方边界,使后世历朝历代均能通过此运河支援北方,抵抗游牧民族;同时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3、开疆拓土,攻灭吐谷浑,首次将青海纳入中原政权管辖,北击突厥,东征朝鲜。正是由于隋炀帝动作太大,过度透支国力,引起士族不满最终被士族灭亡。他又是隋朝的亡国君。
隋与秦相似,对统一中国,改革和开创各项事业都曾作出过开创性的贡献,但由于他们的改革力度过大,不但触犯了诸多方面的利益,而且超越了民心国力的承受能力,以至于都成了短命的过渡朝代,秦代仅15载而亡,隋代亦仅有国37年而已。
第七位: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建立的功臣,在隋末群雄四起时,李世民和父亲李渊晋阳起兵攻入长安,建立大唐。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不太光彩的“玄武门之变”,李世民逼父退位登基,在位期间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第八位:大周——武则天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统治长达半个世纪的年代,形成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成为在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女皇帝。在其统治数十年间,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武则天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革除时弊,发展生产,完善科举,破除门阀观念,不拘一格任用贤才,顺应历史潮流,大刀阔斧改革的历史功绩相比,难以同日而语。历史功绩,昭昭于世。
第九位:
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并回京逼迫后周恭帝禅位建立“大宋”。在位期间,依据宰相赵普“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策略,致力于统一全国,先后灭亡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及南唐等南方割据政权,重新恢复了华夏地区的统一,结束了自唐末五代以来长达近七十年的藩镇割据混战局面。饱经战火之苦的民众终于有了一个和平安宁的生产生活环境,为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他两次“杯酒释兵权”,罢去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解决了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擅的局面。以“文以治国,武以安邦”这一理念实施“右文抑武”的基本国策,扭转了唐末以来武夫专权的黑暗局面,使宋代的文化空前繁盛。
第十位: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结束了元末的乱世,他的历史地位不如唐宗宋祖,但是却光复了汉室,清人称赞其“治隆唐宋”。其在位期间对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改革,政治上废丞相,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进一步的加强了中央集权,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北伐残元;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兴修水利,解放奴婢,减免税负;文化上紧抓教育,兴科举,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对外加强海外交流,恢复中华宗主国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