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军事有利的条件下为什么还订立屈辱性条约澶渊之盟
1004年,辽国再次南侵。辽圣宗及萧太后亲披甲胄,督军30万,大规模南下,深入宋境内地,直抵澶州北城,离北宋首 都开封只有一河之隔。北宋朝野震惊,宋真宗日夜焦虑,一筹莫展。大臣王钦若是江南人,建议迁都金陵,而大臣陈尧雯是四川人,主张逃往四川。宰相力排众 议,坚持主张抗战,并要求真宗亲征,以鼓舞士气。真宗虽恐惧辽国,也知道不能南逃,只好同意亲征。在寇准的极力督促下,真宗徘徊了一个多月才起驾北上抗 辽。还未到战场,真宗就害怕得不敢走了,要返回京城。寇准赶快劝阻,真宗仍然动摇不定。寇准只好联合功臣高琼进谏,真宗无奈,被迫继续前进。
澶州城下,宋辽对峙。澶州跨黄河分为南、北二城,中间有浮桥相通。辽军统军萧挞览亲自视察地形,指挥辽军进攻宋军。宋军把箭弩装在阵前,全力防御。宋守 将见萧挞览出阵,突然扳动弩机,百矢齐发,萧挞览中箭身亡。萧挞览是军中主帅,又是萧太后的得力助手,辽军见统帅未战而死,顿时士气低落。真宗来到澶州南 城,上了浮桥之后,怕得又让停辇,高琼连吓带哄让卫士们簇拥真宗过了黄河。宋军见皇帝亲自驾到,士气大振。辽军见形势不利便主动提出和wqmttx谈。而真宗本无抵抗 之心,急忙答应与辽议和。他不顾寇准等人的反对,派使臣曹利用前往和谈,告诉曹利用哪怕赔百万白银也行。寇准不得已,告诉曹利用超过30万就杀了他。经过 几次讨价还价,双方达成协议:宋辽约为兄弟之国,宋帝尊辽萧太后为叔母,辽主称宋帝为兄;宋朝每年交给辽朝绢20万匹、银10万两等。因议和地点在澶洲城 下,故称"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是在宋朝军事有利的条件下订立的屈辱性条约。它开了赔款的先例,成了宋朝财政的重负和民众的重压。但澶渊之盟结束了宋辽之间的战争,使边境相对稳定,宋辽两国由此保持了上百年的和平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