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穷秀才为什么没有穷人举古代有穷秀才为什么没有穷人举

古代有穷秀才为什么没有穷人举

  古代科举制度,有乡试、会试和殿试之说,而在乡试之前,学道内有童子试之说,童子试通过了就是秀才,这就有了进入更高学府的学习资格。

  而在此基础之上的人称为生员,他们有资格参加乡试,乡试中举后才是举人;

  举人再参加的就是京城的会试和皇上钦点的殿试,会试通过后称为贡士;

  同理,贡士中参加殿试的一二三甲就是所谓的进士,一甲进士的一二三名就是所谓的状元,榜眼和探花。

  像秀才是中国的科举制度下的一种称谓,这有点像现在你想要考公务员,但前提是你要有本科的学历。

  而举人就是像现在参加公务员考试后的一种称谓,代表你已经有进入官场做官的资格了。

  我们举个例子来看吧,范进中举这个故事料想大家都听过,这部作品是清代杰出小说家吴敬梓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一章。

  话说范进没中举之前是个秀才,经常是被自己的岳父嘲讽,书中原话是这样。

  胡屠户道:“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历年以来,不知累了我多少。”

  中举之后是这样说“如今不知因我积了甚么德,带挈你中了个相公,我所以带个酒来贺你。”

  同样一个人,前后两张嘴。只因中举后,范进能给胡屠夫带来利益。

  为什么这么说?

古代有"穷秀才",为什么没有"穷人举"

  咱们来看看古代秀才的福利:秀才分三等,只有一等者可获得国家每月发给的粮食和银两,称为食饩(类似现代的奖学金)。

  凡取得秀才资格的就可以不出公差和免纳田粮。公堂上面对县太爷可以不下跪,可以免除自己和配偶的徭役,每个月还有国家的补贴。

  例如范进,他是秀才时,最多是关乎自身利益,可以不用服徭役(古代百姓有义务给国家免费干活)。

  然后有国家发的不多的补贴。对周围人没有利益关联!

  这也是为什么说是“穷秀才”。你想,假如贫穷家庭出身,全靠一人读书,一家子没有经济来源,只靠国家补贴是远远不够的。

  而中举后,也就是举人就大不一样了。中了举人也意味着一只脚已经踏入仕途,日后即使会试不中也有作学官、当知县的机会。

  第一,全家人不用纳税纳粮。这点很厉害的,这就导致了只要你中了举人,马上就有人来“投现”,就是把他的地挂靠到你的名下。然后他以比给国家低的税率给你交租子。这样你就保证衣食无忧了!

  第二,古代没有税务局,交税一般有立正和秀才了,举人了共同完成。

  红楼梦中有一句,“做官的亲戚,收税的朋友”,可见古代税务人员(尤其是农业税)真的不在国家官员系列里面。

  而当时收税时候的猫腻更是多的不得了。你是举人你就有资格参与进去。

  第三,举人可以与县令平起平坐,自由出入县衙,因为举人与他们中的姣姣者,进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有人说举人在野,进士在朝,共同操纵天下士风舆论。

  这也是后来胡屠户为什么对范进好了,一是范进能给他带来实际的利益,另一个是本身范进的社会地位提高了。

  咱们再来看个有关“诗仙”李白的例子。李白既是诗仙也是有名的酒仙,说白了就是一个酒鬼;离了酒,不成诗。

  关于李白爱喝酒他自己在《襄阳歌》中说:“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饮三百杯。”这虽是夸张之词,但也看出“诗仙”的酒量,一天喝半斤八两,恐怕不在话下。

  那问题来了,李白喝酒的钱从哪里来?你不能说小文俗啊!

  这是个很真的事,喝酒总要付钱吧。要知道古代粮食并不富余,既是在盛唐酒的价格也不便宜啊。

  像李白这样天天喝、月月喝、年年喝,到哪里去弄买酒钱?他种田不会,做工不能,经商不肯,没有固定的经济收入,哪里来的喝酒钱.

  其实,最主要还是国家给的俸禄,李白当时虽然没有参加科举,但经人举荐在翰林院工作。在翰林院工作这是相当了不起,如果是按正规的科举制度,要是状元、榜眼、探花才有资格进去的。级别越高,福利待遇越高,也是才会有李白天天可以喝酒的本钱!

  古代书生中举,成为举人后就已经有了做官的资格,所以才不会穷。而秀才只是自身有一定的福利而已,所以才会有“穷秀才”而没有“穷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