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天下养朱”现象有多严重?明朝灭亡的原因之一!明朝的“天下养朱”现象有多严重?明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明朝的“天下养朱”现象有多严重?明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今天,边肖给你带来了一篇关于明末财政问题的文章。~欢迎阅读~

明末,自然灾害、人为灾害和战争不断,各种矛盾激化,最终以明朝灭亡和清军入关而告终。总结明朝灭亡的经验教训,我们不得不提到延续了200多年的明朝宗藩制度。

明朝建立后,明太祖朱元璋总结了前朝兴衰的经验,认为宋元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主弱臣强”,而朝廷在天下大乱时期死于没有宗室的保护,所以在洪武三年(1370年),王侯被封为王侯,并制定了一套严格的宗室制度。这一制度在王艳·朱迪成为明朝始祖的战役后得到完善,并成为明朝皇帝的祖训,一直延续到明朝末年。

上_朱迪(1360-1424),即明成祖

明代的宗藩体制比较特殊,不同于汉晋和唐宋时期。汉晋诸侯国破土封国,诸侯国的土地和人口几乎完全归诸侯国所有;唐宋宗室可以为官,可以用兵,国家可以依靠它。

在册封这些诸侯王之初,朱元璋为了保卫朝廷,给予了足够的权力和独立。然而,在文健和明成祖割据诸侯之后,诸侯王不得干涉当地的政治和军事事务,也不得擅自离开封地与当地官员交朋友。形成了《清史稿》所记载的情形:“明有朱,非锡土,非近民,不能食鲁,不能参与四民(士、农、商)之业,可世袭”。这些特点注定了晚明“天下举朱”的悲剧。

所谓“养朱于世”,是指明朝为供养宗室成员而承受的巨大经济负担。可以说,这种负担贯穿了整个明朝,时间越长,就越严重。明末,它直接推翻了明朝的中央政府,成为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史明录》是明代的编年史书

根据《史明录》、《史明》、《清史稿》等文献记载,明代宗藩体制的总体框架如下:

王子以外的王子被授予王子,王子的长子是世袭的,其余的儿子被封为郡王;

郡王的长子继承了郡王,其余的儿子被封为镇上的将军;

被降级的真国将军的儿子都被任命为辅助将军;

所有被降级的辅助国将军的儿子都被封为国家的将军;

被降级的郭峰将军的儿子都被任命为镇国中尉;

上尉所有的儿子甄国,被降职,并封为上尉府国;

上尉的儿子傅国都被封为上尉·郭峰;

这个头衔的世袭替代;

到达郭峰·上尉后,他不会被降职,郭峰·上尉世世代代的后裔都将被命名为郭峰·上尉。

皇帝的妹妹名叫王妃,皇帝的女儿名叫王妃,女婿名叫许。王子的女儿被命名为国君,郡王的女儿被命名为郡主人,孙女被命名为郡国王,曾孙女被命名为郡国王,郡主人,郡国王, 郡王和乡王的丈夫都叫易斌。

朱元璋半身像,明太祖,乾隆御版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朱元璋降低了原属族的工资,形成了以粮为单位计算的定制制:

王子每年有10000块石头,郡王每年有2000块石头,镇上的将军每年有1000块石头。辅助将军、郭峰将军和城镇中尉逐步减少了200块石头,而辅助中尉和郭峰中尉逐步减少了100块石头。

公主和徐每年拥有2000颗宝石,而君主和他的仪宾每年拥有800颗宝石。郡主、郡主和他的仪宾一步步减少了200石,而郡主、乡主和他的仪宾一步步减少了100石。

根据这一制度,即使是级别最低的中尉郭峰和乡镇国王每年也会得到200英石的工资。两百块石头的概念是什么?

因为朝代的食品价格是不固定的,所以很难做出准确的统计。我们可以参考明朝官员的薪水来比较。明代正气聘的官员(一般为县令,相当于现任县令)每年只收到90石,但根据对中国历代粮食亩产量的研究,明代一石相当于现在的180斤左右(不同的文献计量方法大相径庭)。从这个角度来看,朱元璋对他的后代非常友好,并给他极高的待遇!

明代元宝

在明朝,共有65位王子被封,22位王子被封。

在这些被封印的王子中,有16个王子因为他们的事务而被废除和封印,有15个王子因为他们独特的继承人而被封印。因此,当明朝灭亡于崇祯时,实际上只有28位王子在明朝延续了很长一段时间。根据他们的工资,这个国家每年需要花费20多万石。虽然这个数字相当大,但它远没有使明朝的财政下降。

那么,晚明为什么会出现“举朱于世”的严重现象呢?

事实上,明朝的财政负担并不在这些王公身上,而是直接在郡王、镇将军和辅将军等其他皇位上,而直接在这些王公身上,其数目是王公的40倍。虽然这些头衔的薪水不高,但数量巨大,而且呈指数级增长。

据明太祖《史记》记载,朱元璋时期宗室总数只有58个。据明神宗《史记》记载,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明朝宗室总人口已超过15.7万(其他文献虽有不同数字,但差距不大)。由于明朝没有实行计划生育,这一数字在崇祯年间将会大大增加。

上图_张(1525 -1582年7月9日)

据《万历会计录》记载,万历初年的年地税总额约为2300万石,仅宗室的工资就高达800多万石。《黄明史静文编》记载“两省之粮,不足宗室一半米”,这里的“两省”是指产粮大省山西和河南,其粮食产量不足宗室工资的一半。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万历以来,宗室严重拖累了明朝的财政。

此外,封号较高的宗室成员仍享有经济特权,不必纳税,因而大肆兼并土地,造成了难民就业和国家税收减少等一系列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张,万历的记录,不得不进行改革,清理土地和阴影(王子取消了推到一边的青睐,将军甄郭和他的下属的头衔不再密封等。),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随着张死后的清算,大部分改革措施被废除,改革失败。

可以说,到了明末,我们不得不面对财政收入逐年减少,宗室工资支出逐年增加,财政不堪重负的局面。因此,在晚明时期,许多底层皇族根本得不到朝廷的俸禄。但是,按照祖先的制度,这些氏族不能做生意和工作,不能当官,不能带兵打仗,不能列土地和封国,所以许多处于最底层的氏族甚至不能吃饭,他们的生活极其悲惨。

明末农民起义

明末,特别是崇祯年间,由于内部农民起义接连爆发,外部战争和女真战争持续不断,但宗室待遇(主要指高级宗室)的工资保持不变,出现了“前紧后紧”的奇妙现象。

可怜的崇祯皇帝终其一生都在努力工作,为国家筹集资金,但他的宗族都很自私,从不出钱帮助他解决财政危机。崇祯皇帝被迫通过增加人民的税收来弥补这一损失,但农民却无法生存,倒在叛军的一边,陷入了一个无限循环。明朝最终不可挽回地跌入了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