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各家论孙子
出自————《 孙子兵法 》《孙子简介》
出自————《 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
一、 尉缭子 论孙子:
有提十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桓公也。有提七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 吴起 也。有提三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武子也
——选自《 尉缭 子·制谈》
二、荀子论孙子:
临武君与孙卿子议兵于赵孝成王前。
王曰: [请问兵要]
临武君对曰: [上得天时,下得地利,观敌之变动,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 孙卿子曰 :[不然,臣所闻古之道,凡用兵攻战之术,在乎壹民。弓矢不调则羿不能以中微,六马不和则造父不能以致远,士民不亲附则汤武不能以必胜也。故善附民者,是乃善用兵者也,故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 临武君曰 :[不然。兵之所贵者势利也,所行者变诈也。善用兵者感忽悠暗,莫知其所从出,孙吴用之无敌于天下,岂必待附民哉] 孙卿子曰 :[不然。臣之所道,仁人之兵,王者之志也。君之所贵权谋势利也,所行攻夺变诈也,诸侯之事也。]
——选自《荀子·议兵》
三、韩非子论孙子:
境内皆言兵,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而兵愈弱,言战者多,披甲者少也。
——选自《韩非子·五蠹》
四、白圭论孙子:
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强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
——选自《史记·货殖列传》
五、司马迁论孙子:
自是之后,名士迭兴,晋用咎犯,而齐用王子,吴用 孙武 ,申明军约,赏罚必信,卒伯诸侯,兼列邦土,虽不及三代之诰誓,然身宠君尊,当世显扬,可不谓荣焉岂与世儒暗于大较,不权轻重,猥云德化,不当用兵,大至君辱失守,小乃侵犯削弱,遂执不移等哉!
——选自《史记·律书》
六 、
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
——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七 、
当是时,吴以伍子胥、孙武之谋,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
——选自《史记·伍子胥列传》
八 、
非兵不强,非德不昌,黄帝、汤、武以兴,桀、纣、二世以崩,可不慎欤!《 司马法 》所从来尚矣,太公、孙、吴、王子能绍而明之,切近世,极人变。作《律书》第三。
——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
九 、
非信廉仁勇不能传兵论剑,与道同符,内可以治身,外可以应变,君子比德焉。作《孙子吴起列传》第五。
——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
十、班固论孙子:
春秋之后,灭弱吞小,并为战国……雄杰之士因势辅时,作为权诈以相倾覆,吴有孙武,齐有 孙膑 ,魏有吴起,秦有商鞅,皆禽敌立胜,垂著篇籍。当此之时,合纵连衡,转相攻伐,代为雌雄。齐愍以技击强,魏惠以武卒奋,秦昭以锐士胜。世方争于功利,而驰说者以孙、吴为宗。时唯孙卿明于王道,而非之……
——选自《汉书·刑法志》
十一 、 王充论孙子 :孙武、阖庐,世之善用兵者也。知或学其法者,战必胜;不晓什伯之陈,不知击刺之术者,强使之军,军覆师败,无其法也。
——选自《论衡·量知篇》
十二 、 曹操论孙子 :操闻上古有弧矢之利,《论语》曰[足兵],《尚书》八政曰[师],《易》曰[师贞,丈人吉],《诗》曰[王赫斯怒,爰征其旅],黄帝、汤、武,咸用干戚以济世也。《司马法》曰:[人故杀人,杀之可也。]恃武者灭,恃文者亡,夫差、偃王是也。圣人之用兵,戢而时动,不得已而用之。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著深矣!孙子者齐人也,名武,为吴王阖闾作兵法一十三篇,试之妇人,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后百岁余有孙膑,是武之后也。审计重举,明画深图,不可相诬。而但世人未之深亮训说,况文烦富,行于世者失其旨要,故撰为《略解》焉。
——选自《孙子十家注孙子序》
十三 、 诸葛亮论孙子 :
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
——选自《三国志·马良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
十四、刘勰论孙子 :
孙武兵经,辞如珠玉,岂以习武而不晓文也。
——选自《文心雕龙·程器》
十五、李世民论孙子:
朕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孙武十三篇,无出虚实。夫用兵识虚实之势,则无不胜焉。
——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十六 、
吾谓不战而屈人之兵者,上也。百战百胜者,中也。深沟高垒以自守者,下也。以是较量,孙武著书,三等皆具焉。
——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十七、李靖论孙子:
千章万句,不出乎[致人而不致于人]而已。……爱设于先,威设于后,不可反是也。若威加于前,爱救于后,无益于事矣。《尚书》所以慎戒其终,非所以作谋于始也。故孙子之法,万代不刊。
——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十八、杜佑论孙子:
语有之曰: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诚谓得兵术之要也。以为孙武所著十三篇,旨极斯道。故知往昔行师制胜,诚当皆精其理。今辄捃摭与孙武书之义相协并颇相类者纂之,庶披卷足见成败在斯矣。
——选自《通典》
十九、杜牧论孙子:
自古以兵著书列于后世、可以教于后生者,凡十数家,且百万言。其孙子所著十三篇,自武死后凡千岁,将兵者有成者、有败者,勘其事迹,皆与武所著书一一相抵当,犹印圈模刻,一不差跌。
——选自《樊川文集》
二十、欧阳修论孙子:
武之书本于兵,兵之术非一,而以不穷为奇,宜其说者之多也。
——选自《欧阳文忠公集·居士集·孙子后序》
二十一、苏洵论孙子:
孙武十三篇,兵家举以为师。然以吾评之,其言兵之雄乎!今其书,论奇权密机,出入神鬼,自古以兵著书者罕所及。……吴起与武一体之人也,皆著书言兵,世称之孙吴。然而吴起之言兵也,轻法制,草略无所统纪,不若武之书辞约而意尽,天下之兵说皆归其中。
——选自《嘉祐集·权书》
二十二、王安石论孙子:
神宗论孙武书,爱其文辞、意指。 王安石曰 :[言理而不言事,所以文约而所该者博。]上论及韩信, 安石曰 :[信但用孙武一二言,即能成功名。]
——选自《涧泉日记》
二十三、苏轼论孙子:
古之言兵者,无出于孙子矣。利害之相权,奇正之相生,战守攻围之法,盖以百数,虽欲加之而不知所以加之矣。
——选自《三苏策论·孙武论》
二十四、何去非论孙子:
昔以兵为书者无若孙武。武之所可以教人者备矣;其所不可者,虽武亦无得而预言之,而唯人之所自求也。 故其言曰 :[兵家之胜,不可先传。] 又曰 :[奇正之变,不可胜穷。] 又曰 :[人皆知我所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善学武者,因诸此而自求之,乃所谓方略也。去病之不求深学者,亦在乎此而已。嗟乎!执孙吴之遗言以程人之空言,求合乎其所以教,而不求其所不可教,乃因谓之善者,亦已妄矣。
——选自《何博士备论·霍去病论》
二十五 、
言兵无若孙武,用兵无若韩信、曹公。武虽以兵为书,而不甚见于其所自用;韩信不自为书,曹公虽为而不见于后世,然而传称二人者之学皆出于武,是以能神于用而不穷。窃尝究之,武之十三篇天下之学兵者所通诵也,使其皆知所以用之,则天下孰不为韩曹也?韩曹未有继于后世,则凡得武之书伏而读之者,未必皆能办于战也。武之书、韩曹之术皆在焉,使武之书不传,则二人者之为兵,固不戾乎武之所欲言者;至其所以因事设奇,因而不穷者,虽武之言有所未能尽也。驱市人白徒而置之死地,惟若韩信者然后能斩陈余;遏其归师与之死地,惟若曹公者然后能克张绣。此武之所以寓其妙,固有待乎韩曹之俦也。
——选自《何博士备论·魏论下》
二十六、陈直中论孙子:
自六经之道散而诸子作,盖各有所长,而知兵者未有过孙子者。
——选自《孙子发微》
二十七、戴溪论孙子:
孙武之书十三篇,众家之说备矣。奇正、虚实、强弱、众寡、饥饱、劳逸、彼己、主客之情状,与夫山泽、水陆之阵,战守攻围之法,无不尽也。微妙深密,千变万化而不可穷。用兵,从之者胜,违之者败,虽有智巧,必取则焉。可谓善之善者矣。然武操术,有余于权谋而不足于仁义;能克敌制胜为进取之图,而不能利国便民为长久之计;可以为春秋诸侯之将,而不可以为三代王者之佐也。
——选自《将鉴论断·孙武》
二十八、郑友贤论孙子:
求之而益深者,天下之备法也。叩之而不穷者,天下之能言也。为法立言,至于益深不穷,而后可以垂教于当时,而传诸后世矣。儒家者流,惟苦《易》之为书,其道深远而不可穷。学兵之士,尝患武之为说,微妙而不可究,则亦儒者之《易》乎!盖《易》之为言也,兼三才、备万物,以阴阳不测为神,是以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武之为法也,包四种、笼百家,以奇正相生为变,是以谋者见之谓之谋,巧者见之谓之巧,三军由之而莫能知之。迨夫九师百氏之说兴,而益见大《易》之义,如日月星辰之神,徒推步期辉光之迹,而不能考其所以为神之深。十家之注出,而愈见十三篇之法,如五声五色之变,惟详其耳目之所闻见,而不能悉其所以为变之妙。
——选自《十一家注孙子·孙子遗说》
二十九、陈傅良论孙子:
世多谓书生不知兵,犹言孙武不善属文耳。今观武书十三篇,盖与《考工记》、《谷梁传》相上下。
——选自《止斋先生文集》
三十、叶适论孙子:
司马迁谓,世所称师旅,多道孙子十三篇。始管子、申、韩之学行于战国、秦汉,而是书独为言兵之宗。及董仲舒、刘向修明孔氏,其说皆已黜,而是书犹杰然尊奉至今,又将传之至于无穷。此文武所以卒为二途也。
——选自《习学记言》
三十一、陈振孙论孙子:
世之言兵者祖孙氏,然孙武事阖闾而不见于《左氏传》,未知其果何代人也。
——选自《直斋书录解题·兵书类》
三十二、黄震论孙子:
孙子言兵,首谓[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而切切欲导民使之[与上同意],欲[不战而屈人兵],欲[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欲[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至论将,则谓[进不求名,退不避罪,惟民是保而利于主]。盖始终未尝言杀,而以久于兵为戒。所异于先王之训者,惟[诡道]一语,特自指其用兵变化而言,非俗情所事奸诈之比。且古人诡即言诡,皆其真情,非后世实诈而反谬言诚者比也。若孙子之书,岂特兵家之祖,亦庶几乎立言之君子矣!诸子自荀、扬外,其余浮辞横议者莫与比。
——选自《黄氏日钞·读诸子·孙子》
三十三、朱元璋论孙子:
以朕观之,武之书杂出于古之权书,特未纯耳。其曰[不仁之至]、[非胜之主],此说极是。若虚实变诈之说,则浅矣。苟君如汤武,用兵行师,不待虚实变诈而自无不胜。然虚实变诈之所以取胜者,特一时诡遇之术,非王者之师也,而其术终亦穷耳。盖用仁者无敌,恃术者必亡,观武之言与其术亦有相悖。盖武之书必有所授,而武之术则不能尽如其书也。
——选自《明实录·明太祖宝训·评古》
三十四、刘寅论孙子:
……不有大智,其何能谋,不有深谋,其何能将,不有良将,其何能兵,不有锐兵,其何能武,不有武备,其何能国,欲有智而多谋,善将而能兵,提兵而用武,备武而守国,舍是书何以哉。
——选自《武经直解·自序》
三十五、宋濂论孙子:
孙武,齐人,吴阖闾用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叶适以不见载于《左传》,疑其书乃春秋末、战国初山林处士之所为。予独不敢谓然。春秋时列国之事,赴告者则书于策,不然则否。二百四十二年之间,大国若秦楚,小国若越燕,其行事不见于经传者有矣,何独武哉!
——选自《诸子辨》
三十六、谈恺论孙子:
孙子上谋而后攻,修道而保法,论将则曰仁智信勇严,与孔子合。至于战守攻围之道,批亢捣虚之术,山林险阻之势,料敌用间之谋,靡不毕具。其他韬钤机略,孰能过之。
——选自《孙子集注十三卷·自序》
三十七、方孝孺论孙子:
十三篇之所论,先计谋而后攻战,先知而后料敌,用兵之事周备明白。虽不足与于仁义之师,苟以之战,则岂非良将乎视彼恃力之徒,驱赤子而陷之死地者,犹狼残虎噬耳。呜呼!武亦安可得哉!
——选自《逊志斋集·杂著·读孙子》
三十八、张居正论孙子:
由直解而知七书之意,融会贯通而求知夫用兵之术,于以登坛号令,附国家元功,为旷世良将,讵弗伟哉。
——摘自张居正增订《孙武子直解》
三十九、赵本学论孙子:
窃维天地之间,有人则有争,有争则有乱。乱不可以鞭朴治也,则有兵。兵之为凶器,不可以妄用也,则有法。其事起于斗智角力也,则其法不得不资于权谋。用兵而不以权谋,则兵败国危而乱不止。君子不得已而用权谋,正犹不得已而用兵也。用之合天理则为仁义,合王法则为礼乐。……古人著兵书凡四十余家,存者今有七。孙子十三篇,实权谋之万变也。数千年来,儒者未尝一开其扃钥。……儒者生于其时,遇国家有难而主兵,何不可之有其曰猥云德化,不当用兵,此迂儒保身之谋,卖国之罪也。
——选自《孙子书校解引类·孙子书序》
四十、俞大猷论孙子:
噫!孙武子[兵闻拙速]一言,误天下后世徒读其书之人,杀天下后世千千万人之命,可胜恨哉!可胜恨哉!世之徒读其书者,每以师老财匮为辞,不知列国相争,师老财匮则诸侯乘其弊而起,故胜亦宜速,不胜亦宜速。其在后世,堂堂讨罪,有征无战之兵,必为万全之画。夫苟一时攻之未暇,取之未克,师老矣,再请新师以益之;财匮矣,再请多财以继之,必大破之而后已。愚见世人欲图速成之功,视三军之命如草芥,往往而然焉,皆孙武子一言误之也!孟子以杀人盈地、盈野者宜服上刑,然则孙武子一言杀天下后世之人不可胜计,使孟子而在,将以何刑加之乎恨之深,恶之切,作《拙速解》下。
——选自《正气堂续集·杂文·拙速解》
四十一、 戚继光 论孙子:
愚尝读孙武书, 叹曰 :兵法其武库乎!用兵其取诸库之器乎!兵法其药肆乎!用兵其取诸肆之材乎!及读诸将传 又悟曰 :此固善握器而妙用材者乎?学者欲求下手著实工夫之门,莫逾于此。数年间余承乏浙东,乃知孙武之法,纲领精微莫加矣。第于下手详细节目,无一及焉,犹禅者上乘之教也。
——选自《 纪效新书 ·自序》
四十二 、
习武者不外于孙吴,是习孙吴者皆孙吴之徒也。自夫世好之不同也,试文之余;每于篇中必肆诋毁,议诮其师无所不至!试使今日之毁师者受国家勘定之寄,而能攘外安内如孙吴者几人哉!夫业彼之业而诋彼之短,是无师矣。以无师之心而知忠爱之道,有是理乎!
——选自《 练兵实纪 ·储练通论·正习讹》
四十三 、
孙武子兵法,文义兼美,虽圣贤用兵,无过于此。非不善也,而终不列之儒。设圣贤其人,用孙武之法,武经即圣贤之作用矣。苟读六经,诵服圣贤,而行则狙诈,六经即孙武矣。顾在用之者,其人如何耳。故因变用智,在君子则谓之行权,在小人则谓之行术,均一智也。而君子、小人所以分者何也盖有立心不正,则发之自异耳。
——选自《止止堂集·愚愚稿》
四十四、王世贞论孙子:
司马穰苴 、孙武,天下之言兵者归之。穰苴兵法不可见,所见独孙子十三篇,其精切事理,吾以为太公不能过也。而太史公独称穰苴兵法[闳廓深远,虽三代征未能竟其义]。如其文若尔,穰苴其尤胜耶然太史公于穰苴则仅详其斩庄贾,于孙武仅详其斩爱姬而已,以为用兵之道,一赏罚尽之矣。……至于吴之强,伍员力耳。柏举之战虽能乘胜入郢,而班处其宫,使秦师得用其救,再合再败而后归,又不能预防夫概之为内孽,安在其为武也太史公又称其[北威齐晋,显名诸侯],恐亦附会之过。当其时,武必先死矣。不然,而李之败绩,会稽之许成,舍腹心之越而从事于石田之齐,武胡为不谏救也太史公亦云[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盖颇见微指云。
——选自《读书后·书司马穰苴·孙武传后》
四十五、胡应麟论孙子:
孙武十三篇为百代谭兵之祖。考《汉书·艺文志》有八十二篇,杜牧以曹公芟其繁芜,笔其精粹以成此书。然太史武传固为十三篇之目,而其文章之妙,绝出古今,非魏晋所能润削。……孙武之谭兵,当在穰苴之后、吴起之前。叶正则以《左传》无之而并疑其人,则太过。然武为吴将,入郢,其说或未尽然。丘明于吴事最详练,又喜夸好奇,武灼灼吴楚间,不应尽没其实。盖战国策士以武圣于谭兵,耻以空言令天下,为说文之耳。……兵家,秦汉至众。今传于世而称经者,《黄帝》、《风后》、《太公》、《黄石》、《诸葛》、《李靖》等,率依托也。《孙》、《吴》、《尉缭》,当是战国本书。……宋世以《孙》、《吴》、《司马》、《韬》、《略》、《尉缭》、《李卫公》为兵家七书。《孙武》、《尉缭》,亡可疑者。《吴起》或未必起自著,要亦战国人掇其议论成编,非后世伪作也。
——选自《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
四十六、李贽论孙子:
吾独恨其不以《七书》与《六经》合而为一,以教天下万世也。故因读《孙武子》,而以魏武之注为精当,又参考六书以尽其变,而复论著于各篇之后焉。感叹深矣。
——选自《孙子参同·自序》
四十七、梅国祯论孙子:
古今兵法,亡虑数十百家,世所尊为经者七,而首孙子。 孙子之言曰 :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又曰 ,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合而言之,思过半矣。
四十八、闵振声论孙子:
高氏《纬略》曰 :[兵流于毒,始于孙武。其言舍正而凿奇,背义而依诈。]是书果出于战国相倾之说,亦或其然。这今数千载后,经生武弁童而习之,若其精蕴,白首未得也。
——选自《孙子参同·小引》
四十八、
今古兵法尽于七经,而七经尽于孙子
——选自李贽《孙子参同》梅国祯序
四十九、茅元仪论孙子:
自古谈兵者,必首孙武子。故曹孟德手著之,又为《兵家接要》二十万言,大约集诸家而阐明孙子者也。世有《武侯新书》者,亦所以明孙子,然赝书也,无所短长。孟德书不传,然孙子在,有心者可以意迎之,他书可弗传也。先秦之言兵者六家,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谓五家为孙子注疏可也。……要之,学兵诀者,学孙子焉可也。
——选自《武备志·兵诀评·序》
五十、唐甄论孙子:
昔者贤良之任将也,如已身有疾委之良医,必曰除疾易而体气无伤焉。孙子十三篇,智通微妙,然知徐疾而未知养体也。夫为将者,智足于军,未善也,军不可遍也。知足于虎,未善也,战不可渎也。智足于破敌,未善也,破一敌又有一敌也。善军者,使天下不烦军;善战者,使天下不欲战;善破敌者,使天下不立敌。
——选自《潜书·全学》
五十一、邓廷罗论孙子:
惟孙子十三篇,简而赅,精而有则,即其始计篇曰,令民与上同意,则其言近于道,而治国治兵之理,若符券焉。
——选自《兵镜备考》
五十二 、
孙子一书,自始计以迄用间,如同条,如共贯,原始要终,层次井井,十三篇如一篇也。至一篇之中,节有旨,句有义,亦靡不纲举目张,主宾互见
——选自《兵镜备考》
五十三 、
救乱如救病,用兵犹用药。善医者因症立方,善兵者因敌设法。孙子十三篇,治病之方也。古今帝王将相之战功往迹,名医之案也。医不通晓方案,不谓之名医,将不贯通古今,得谓之名将乎?……孙子十三篇,无篇不可为法,无句不可为训。
——选自《兵镜备考》
五十四、姚际恒论孙子:
此书凡有二疑,一则名之不见于《左传》也。……一则篇数之不侔也。史迁称孙子十三篇,而汉志有八十二篇。……然则孙武者,其有耶其无耶其有之耶不必如史迁之所云耶其书自为耶抑其后之徒为之耶皆不可得而知也,故入之未定其人例中。若夫篇数,其果为史迁之传而非曹瞒之删,汉志八十二篇或反为后人附益,刘歆、任宏辈不察而收之耶则亦不可得而知也。
——选自《古今伪书考·未足定其著书之人者·孙子》
五十五、汪绂论孙子:
兵家之推孙吴,尚矣。《诗》曰:[不测不克]。孙子其不测者也。七子首孙子、次 吴子 而三司马,不其允哉!……程子曰:[荀子才大其过多,扬子才小其过少],余于孙吴也,亦云。……若夫孙子之弃齐即吴,非君也;师久于郢,非作战也;夫概自战,非节也;以班处宫,非道也;而未闻谋言。犹未去也,以观沂败。虽高蹈也,庸可愈乎!故其所著书,知机权之制胜也,而不及国家之本也。本既失矣,枝虽万全,不可保也,讵曰论成败哉!夫用兵之法,仁义为先,国之本也;节制次之,以治己也;机权为后,顺应而已。然则司马其庶几乎,孙子末也。……孙子十三篇,其近正者,惟《始计》、《作战》二篇。其最妙者,则《军形》、《兵势》、《虚实》三篇,而最险者,亦无逾于此三篇。至于《用间》,不足怪矣。然则握奇制变,孙子为最;而正大昌明,孙子为下。
——选自《戊笈谈兵 司马·吴·孙总论》
五十六、郑端论孙子:
古今谈兵之雄者,首推孙子。盖孙子能推黄帝太公之意,而武侯卫公又皆推孙子之意,故言兵者以孙子为宗,第孙子之微旨不传
——选自郑端《孙子汇征·自序》
五十七、徐大椿论孙子:
孙武子十三篇,治病之法尽之矣。
——选自《医学源流论·用药如用兵论》
五十八、姚鼐论孙子:
是书所言皆战国事尔。其用兵法,乃秦人以虏使民法也,不仁之言也。然自是,言兵者以为莫武若矣。
——选自《惜抱轩文集·题跋·读孙子》
五十九、纪昀论孙子:
武书为百代谈兵之祖。叶适以其人不见于《左传》,疑其书乃[春秋末战国初山林处士之所为]。然《史记》载阖闾谓武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则确为武所自著,非后人嫁名于武也。
——选自《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子部·兵家类》
六十、孙星衍论孙子:
诸子之文,皆由没世之后门人小子撰述成书。惟此是手定,且在列、庄、孟、荀之前,真古书也。
——选自《孙渊如全集·问字堂集·孙子略解序》
六十一 、
兵家言惟孙子十三篇最古。古人学有所受,孙子之学或即出于黄帝,故其书通三才、五行,本之仁义,佐以权谋,其说甚正。古之名将用之则胜,违之则败,称为兵经,比于六艺,良不愧也。……今世泥孔子之言,以为兵书不足观;又泥赵括徒能读父书之言,以为成法不足用;又见兵书有权谋、有反间,以为非圣人之法,皆不知吾儒之学者!……兵凶战危,将不素习,未可以人命为尝试,则十三篇之不可不观也。项梁教籍兵法,籍略知其意不肯竟学,卒以倾覆。不知兵法之弊,可胜言哉!宋襄、徐偃仁而败,兵者危机,当用权谋。孔子犹有要盟勿信,微服过宋之时,安得妄责孙子以言之不纯哉!
——选自《孙子十家注·孙子兵法序》
六十二、魏源论孙子:
《易》其言兵之书乎《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所以动而有悔也。]吾于斯见兵之情。《老子》其言兵之书乎[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吾于斯见兵之形,孙武其言兵之书乎[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善用兵者,[无智名,无勇功]。吾于斯见兵之精。故夫经之《易》也,子之《老》也,兵家《孙》也,其道皆冒万有,其心皆照宇宙,其术皆合天人、综常变者也。
——选自《古微堂外集·孙子集注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