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魏延一万蜀军取道子午谷直抵长安,是天方夜谭还是旷世奇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魏延对诸葛亮这一蜀汉最高“统治者”一直不服气。
《三国演义》之中,诸葛亮命断五丈原之前,曾经交代身后事,秘不发丧。
按照诸葛亮预先所定,大军正在缓慢而有序地退回川蜀,只有魏延在高呼“死一人不足以废万军”。
魏延有勇有谋,战功赫赫。现在关羽、张飞、黄忠、马超和赵云都不在了,他目空一切,不顾军令,分兵南撤。杨仪怒斥他“谋反”,魏延也上表指控杨仪叛逆,并且率军到了南谷口,截住了杨仪。
两军对峙,王平谴责魏延,现在丞相尸骨未寒,他竟敢如此。魏延率领的是先遣队,本就人数不多,王平这么一喊,众士兵都觉得魏延理屈,四处溃散。
魏延就和儿子等少数几个人逃离,杨仪下令马岱领军追缉,魏延最终因寡不敌众被马岱砍杀于马下。他后期的目空一切最终给他引来了杀身之祸。
这一段故事是罗贯中编撰出的,只为表现魏延的个性,自命不凡,骄傲跋扈,以呼应他“脑后有反骨”。
他和诸葛亮之所以会结怨,就是因为子午谷奇谋被诸葛亮所拒。
诸葛亮自从进入刘备集团之后一直是坐镇后方的,负责粮草供应,建兴五年开始诸葛亮进驻汉中,才算和魏延有了接触。
诸葛亮在北伐期间对魏延是比较器重的,曾将他进封为南郑候,这在蜀汉侯爵之中是最高级别。
后来诸葛亮一次失误,没有用魏延、吴壹去据守街亭,而是违背众人的意见,选了马谡,让马谡和魏国名将张郃交战,诸葛亮也没有亲自前往前线指挥,街亭失守,让蜀汉失去唯一的好机会。
诸葛亮因自己看错了人,承担了失败的责任,自贬三等。
关于“子午谷奇谋”,当时诸葛亮北伐从汉中进军,目的是曹魏的大本营长安。
蜀汉从前北伐汉中走祁山道途经武都、天水等地,由陇山以西的街亭等地压境中原,地势平坦,利于长途跋涉。
这条路线还考虑到陇西等地盛产马匹,以弥补蜀汉骑兵的不足。所以虽然绕远,但是易于行军,这是符合诸葛亮小心谨慎的用兵风格的。
而魏延提出的想法,是带着率领5000精兵和5000杂兵共一万士兵,从褒中出兵,循秦岭而东,经子午谷。按照魏延的计划,士兵们带上足够的干粮,十天就可以到达长安,然后可以在长安进行补给。
镇守长安关中的夏侯楙是个庸才,沉溺酒色,无勇无谋,魏延觉得只要他带上大军杀入,他一定会弃城逃跑。
但诸葛亮很谨慎,觉得此计太冒险了,不如稳扎稳打,按照原计划出兵,并没有采取魏延的计谋。
对于诸葛亮的深层考虑,魏延是不能理解的,他是优秀的战术家,但不是一个战略家。
诸葛亮深知此时的蜀汉已经经不起折腾了,而魏延一出口就是万人,诸葛亮自然不会同意。
魏延“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一直记恨着。
子午谷奇谋真是被诸葛亮忽略的“妙计”吗?
魏国大将军曾经想要取道子午谷偷袭汉中,结果半路遇上大雨,走了一个半月都没有走到一半,只得无功而返。
魏延所说的十天就能出谷,这过于低估了这条路的险峻。一路山高路窄,士兵们带足粮食也只能撑半个月。
如果出现任何意外,十天半月出不来,又没有攻取长安,除了回来没有任何办法。
况且,就算夏侯楙愚蠢,但魏国的军事实力是非常强大的,如果魏国早就有所防范,只要在谷口守着,就可能让这万名士兵全军覆没。
退一万步说,就算让魏延走了大运,一路无任何风险,一万蜀军能够守住一座城吗?
诸葛亮临终安排退军之时,的确是冷落了魏延。他专门召开了战略会议,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都来参加,却没有喊上魏延。
魏延和杨仪对诸葛亮来说都是难得的人才,但两人矛盾尖锐,一触即发,他必须二选一。
诸葛亮之所以选择杨仪,就是因为他明白杨仪肯定会按照自己的调度撤军,事实证明,杨仪不负诸葛亮对他的信任和重用,尽心尽力;但交给魏延,他一定会抗命和魏国交战,这明显就是相当愚蠢的行为。
诸葛亮对魏延是无奈的,他只能保证魏延在自己的战略框架之下充分发挥作用,但只要他一死,魏延的缺点就会暴露无遗,难当大任。
以上是本文关于魏延用一万人走子午谷直抵长安 此计真的是天方夜谭吗的所有内容了。如果你对历史人物感兴趣,还希望了解更多关于历史人物的介绍和生平故事,我们强烈推荐你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