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圣人 女娲上古圣人 女娲

上古圣人 女娲

  曹植《女娲赞》诗云:

  古之国君,造簧作笙。

  礼物未就,轩辕篡成。

  或云二皇,人首蛇形。

  神化七十,何德之灵。

  《玄中记》记载[伏羲龙身,女娲蛇躯]。昔宇宙初开之时,只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即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妻,又自羞耻,兄即与其妹上昆仑山,咒曰:[天若遣我兄妹二人为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烟即合。其妹即来就兄。(见《独异志·卷下》)

  《精编廿六史·五帝》中有女娲的专门描述:

  戊辰元年,妹女娲氏立,女娲与伏羲氏同母所生,生而神灵,面如傅粉,齿白唇红,身长一丈。佐兄太昊氏正婚姻媒妁嫁娶之礼,以重万民之制,是为神媒,帝爱而敬之。伏羲氏崩,群民推女娲氏为主,号为女皇。以云为姓,建都于中皇之山。

  时有镇守冀方诸候共工氏名康回者,生得面如黑漆,发似朱砂,身长二丈六尺,遍身皆毛,任智自神,淑乱天常,窍保冀方,自谓水德,以水德纪官,神通广大,善用妖法,能驾云涌水为助。乃雍防百川,振滔洪水,以害天下,大兴兵马作乱。

  女娲氏命祝融氏征之。共工氏念动真言,涌水滔天冲来,祝融氏聚炉灰止之,共工氏大败,乃驾云望北而逃。

  岂知当初盘古开天之时,凿破昆仑山,原有一半带在月轮天上,名曰不周山,且亦曰天柱。彼时原在天中,迨后月运日移于北,且亦体重将崩。此时共工氏驾云逃至北方,见天柱下垂,挡住去路,心中大怒,大吼一声,以头尽力向不周山一触,天柱大折,崩将下来,将共工氏尸首压得粉碎,又将地压成侧势,海水浸将上来,地乃大缺一角。

  祝融氏得胜回朝,交此一段事情奏与女皇,女皇亦未有良策处治。只见北方一阵百姓前来求见,女皇问明原故,百姓奏道:[自祝将军征康回之后,彼处昼夜不分,黑黑暗暗,阴风凛冽,不似人世。百姓们取火寻路至此,望吾皇速为主张!]女皇职奏,即同群臣起驾,令百姓引路,前往不周山审视。

  只见天昏地暗,冷气逼人。举火照之,西北方一带天缺有七八痕。只因天气大泄,故冷风吹下,日月无光。女皇寻思良久,乃命群臣于五方寻取五色云母石,复命取五色矾石炼成膏,将云母粘成大块备用。

  女娲氏原是仙女,能腾云驾雾,念动咒语,云生足下,将石升在空中。凡天有缺处,随其缺用膏用石补之。事毕,天体照旧完好。

  女娲氏下来,又将前所崩之不周山凿断,分为四段,凿成鳌足之形,大展神通,运入海底,将地撑起,地体依然如旧。[天水日报]

  天体原与水晶玻璃一样,故日月照之,所在有光,石则不能明亮,故石所补处,仍复体浊无光。女娲氏患之,彼时钟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色,身长千里,两眼有光,开目则如日月一般,有光照地,且其气暖,吐出温和,就如复天一般。女娲氏乃以法制钟山之神,令之常居钟山之上,昴其首以照北海诸国。其目开则为昼,闭则为夜;其气出则为夏,吸则为冬;不饮不食,使之乘时以吐风雨,而百姓乃得安生。

  女娲氏治天下一百三十年,继之者柏皇氏,中央氏、大庭氏、栗陆氏。

  女娲为上古圣人,也称娲皇,民间称女娲娘娘。伏羲同母女弟。《史记·补三皇本纪》云:[女娲氏亦风姓,蛇身人首,有神圣之德,以宓牺立,号曰女希氏。][女娲乃炼五色以补天,断鳌足以立四极,积芦灰以止滔水,以济冀州,于是地平天成,不改旧物。]

  《太平御览·风俗通》云:[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人也。]

  李白《上云乐〉》诗曰:

  女娲戏黄土,

  团作愚下人。

  散在六合间,

  蒙蒙如沙尘。

  《山海经·郭璞注》云:[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七十化,此腹化徐才厚死亡内幕为此神。]《世本·作篇》说她[作笙簧]。

  《淮南子·览冥训》云:[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下兼覆,地不周载,火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风俗通》又云:[女娲涛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

  从以上的古书或传说看,女娲的主要功绩为炼五色石以补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抟黄土以造人,作笙簧,创立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