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1038年—1227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党项族在中国西北地区建立的封建王朝,公元1038年,李元昊在河西走廊及其北部地区建国,国号[大夏],定都兴庆(今宁夏银川),辖有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北部、甘肃省西北部、青海省东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一部,因地理位置居于中原的西部,史称[西夏]。
夏毅宗时期,西夏对内巩固统治、对外与宋辽对峙,兴儒学,提倡中原文化与技术,废行蕃礼改用汉仪;夏惠宗时期,宋朝因王安石变法而国力增强,于1071年在熙河之战中占领熙河路,对西夏右厢地区造成威胁;夏崇宗时期,宋廷执行[绍盛开边]政策,童贯率六路宋军伐夏,崇宗向宋臣服,国势日趋衰微。
公元1115年,金朝兴起,辽、宋、西夏三国鼎立局面被破坏,辽朝和北宋先后被金所灭,西夏经济转而被金朝掌控,此后蒙古帝国崛起,六次侵入西夏拆散金夏同盟,西夏内部多次发生弑君内乱,经济趋于崩溃,公元1227年,西夏亡于蒙古。
西夏共有12个帝王(包括太祖、太宗),其中病死的6帝,被敌方射伤致死的1帝,在内争中被刺而死的1帝,被废黜后被谋杀的2帝;国将亡惊恐而死的1帝;国破被蒙古兵杀死的1帝。
1、太祖李继迁
李继迁(963年-1004年1月26日),银州(今陕西米脂县)人,党项族平夏部人,银州防御使李光俨之子,李继捧族弟,出生地被称为李继迁寨,史书载,[生而有齿],幼年时即以勇敢果断,[擅骑射,饶智数]而闻名乡里。
李继迁是鲜卑族拓跋氏的后裔,在唐代贞观初年时,李继迁的祖先拓跋赤辞归唐,被唐太宗赐姓为李氏,李继迁的高祖父李思忠,与从兄李思恭征讨黄巢时阵亡,唐僖宗赠李思忠为宥州刺史,于渭阳建立祠堂,曾祖父李仁颜,仕后唐,为银州防御使,祖父李彝景仕后晋,父亲李光俨仕后周,李继迁是汉将李陵遗裔北魏皇族鲜卑后裔,先祖李思恭在唐时有功被赐为李姓,实际为恢复李姓。
975年,定难军节度使李光睿(继迁族叔)爱其才,授年仅十二岁的继迁为管内都知蕃落使;982年,得知族兄李继捧入朝,被迫交出夏、绥、银、宥、静五州地后,与弟李继冲、亲信张浦等人组织带领党项各部叛宋,后来继迁派张浦带着重币到辽,向辽圣宗表示愿意归附,取得辽的支持。
景德元年(1004年)正月二日,李继迁因伤去世,时年42岁,死后其子李德明嗣位,其孙李元昊称帝后,追谥为神武皇帝,庙号太祖,陵墓裕陵。
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李德明追尊李继迁为[应运法天神智仁圣至道广德孝光皇帝]。
2、太宗李德明
李德明(981年-1032年),小字阿移,夏太祖李继迁长子,夏景宗李元昊的父亲,为人深沉有器度,多权谋,其管治最大特色是[依辽和宋],同时向辽、宋称臣,接受两国封号,并伺机向西发展,数年间,西攻吐蕃和回鹘,夺取西凉府、甘州、瓜州、沙州等地,其势力范围扩展至玉门关及整个河西走廊。
由于[依辽和宋]能麻痹辽、宋,[国家]得以和平,对内也能专注于经济发展,使辖区内农业有较大的发展,综观其一生,不但能成功保存祖先基业,并且不断扩张势力,谥号光圣皇帝,庙号太宗,死后葬于西夏皇陵中的嘉陵。
3、景宗李元昊
李元昊(1003年-1048年),别名曩霄,小字嵬理,党项族人,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是北魏皇室鲜卑族拓跋氏之后,远祖李思恭,在唐朝时受赐李姓,实际为恢复李姓,李元昊继夏国公之位后,弃李姓,自称嵬名氏。
天授礼法延祚元年(1038年),李元昊称帝,建国号大夏(史称西夏),定都兴庆(今宁夏银川),修建宫殿,设立文武两班官员,创造自己西夏文,并颁布秃发令,先后派遣军队攻击并占领了瓜州、沙州(甘肃敦煌)、肃州(今甘肃酒泉、嘉峪关一带)三个战略要地。
李元昊建国后,西夏与宋朝的外交关系正式破裂。在此后的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麟府丰之战、定川寨之战等四大战役中,西夏歼灭宋军西北精锐数万人,并在河曲之战中击败御驾亲征的辽兴宗,奠定了宋、辽、夏三分天下的格局。
天授礼法延祚十一年(1048年),李元昊去世,谥号武烈皇帝,庙号景宗。
4、毅宗李谅祚
李谅祚(1047年-1067年),即西夏毅宗,党项族,夏景宗李元昊之子,生母宣穆惠文皇后没藏氏,西夏第二位皇帝,1048年至1067年在位。
李谅祚即位时才一岁,由其母没藏氏掌握朝政,毅宗在大将漫咩等的支持下诛杀舅父没藏讹庞及其家族,结束了没藏氏专权的局面,引用汉族士人景询等任职,他废行蕃礼,改从汉仪,他调整监军司,加强军备,并控制军权,使文武互相制约,又增设汉、蕃官职,充实行政机构,不断发兵侵扰宋边。
拱化五年(1067年),诱杀保安军(今陕西志丹)宋将,又企图征服河湟吐蕃,乘唃厮罗与辽朝失和,率兵直攻青唐城(今青海西宁),先后收降了吐蕃首领禹臧花麻及木征等,巩固了西夏的南疆,他亲附辽朝,向辽进贡回鹘僧、金佛和《梵觉经》。
拱化五年(1067年)李谅祚驾崩,时年21岁,庙号毅宗,谥号昭英皇帝,葬于安陵,由其子李秉常继位。
5、惠宗李秉常
李秉常(1061年—1086年),即西夏惠宗,西夏第三位皇帝,西夏毅宗李谅祚之子,拱化五年(1067年)毅宗突然病死,李秉常继位,年7岁,由其母梁太后执政,梁乙埋为国相。
大安二年(1076年),李秉常16岁,开始亲政。
大安六年(1080年),梁太后和梁乙埋又将李秉常囚禁于离故宫五里左右的兴州(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的木寨里。
大安九年(1083年)闰六月,由于将领的反对,梁太后又不得不让李秉常复位,但梁氏势力很大,不能轻易翦灭,因此他仍然不能亲政,后来因长期不能亲政,天安礼定元年(1086年)七月,李秉常忧愤而死,时年26岁,庙号惠宗,谥号康靖皇帝,葬献陵(贺兰山西北)。
6、崇宗李乾顺
李乾顺(1083年—1139年),即西夏崇宗,西夏第四位皇帝,夏惠宗李秉常长子,母亲是昭简文穆皇后梁氏,1086年到1139年在位,西夏杰出的君主、政治家。
天安礼定元年(1086年)李秉常去世后李乾顺即位,年仅三岁,母党专政,梁氏统治期间,西夏政治腐败,军队衰弱,北宋趁机来攻,夏军屡战屡败,自幼雄才大略的李乾顺看到了这一点,于永安二年(1099年)16岁时灭梁氏而亲政。
他亲政后整顿吏治,确定君主集权的体制,结束了累朝出现的外戚贵族专政的局面,颁布等级制的官阶封号,除皇帝及帝位继承人外,分为七品,西夏政治制度日臻完备,并且减少赋税,注重农桑,兴修水利,在李乾顺的励精图治下,西夏国势强盛,政治清明,社会经济得到很好的发展。
他爱好汉族文化,在国内传授汉学,培养官员,制定按照资格任官的法令,对文学优长者特加奖擢,撰《灵芝歌》,歌词刻石置于学校。
另外,李乾顺的外交政策也非常巧妙,当时,辽、宋都日益衰落,李乾顺先联辽侵宋,夺大片土地;又在辽天祚帝向西夏求救时断然拒绝,联合金朝灭辽、宋,趁机取河西千余里之地。
大德五年农历六月四日(1139年7月1日)去世,在位54年,享年五十六岁,庙号崇宗,谥号圣文皇帝,葬于显陵,由其子李仁孝即位。
7、仁宗李仁孝
李仁孝(1124年—1193年),即西夏仁宗,西夏第五位皇帝,夏崇宗之子,母曹贤妃,大德五年(1139年)夏崇宗李乾顺去世,李仁孝即位,时年十六岁,仁宗继位之后,尊其母曹氏为[国母],并指定罔氏为皇后。
在位期间结好金国,以稳定外部环境;重用文化程度较高的党项和汉族大臣主持国政;设立各级学校,以推广教育;实行科举,以选拔人才;尊崇儒学,大修孔庙及尊奉孔子为文宣帝;建立翰林学士院,编纂历朝实录;重视礼乐,修乐书《新律》;天盛年间,颁行法典《天盛年改新定律令》;尊尚佛教,供奉藏传佛教僧人为国师,并刻印佛经多种。
乾祐元年(1170年),得金之助,处死权相任得敬,粉碎其分国阴谋,可能因为任得敬的专权跋扈,令仁孝对武官不太信任,政策多数重文轻武,导致军备开始废弛,战斗力减弱,晚夏战争屡战屡败,国家于仁宗末年开始走下坡。
但总的来说,他统治期间为西夏的盛世,也是金国、南宋的盛世,三国之间战争甚少,因此仁孝能专心料理国家内政,各汗国羡慕西夏之强盛,纷纷朝贡,文化臻于鼎盛,为党项文化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
乾祐二十四年(1193年),李仁孝驾崩,享年七十岁,谥号圣德皇帝,庙号仁宗,葬于寿陵。
8、桓宗李纯佑
西夏桓宗李纯佑(1177--1206年5月28日) ,夏仁宗长子,西夏第六位皇帝,1193年即位,在位13年,享年三十岁,1206年5月28日,西夏桓宗李纯佑去世,谥号昭简皇帝,庙号桓宗,葬于庄陵(位于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约三十公里的贺兰山脚下)。
李纯祐在位期间,蒙古兴起,公元1205年,蒙古军攻入西夏抢掠一月后退兵,李纯祐因西夏渡过了一次危机,便将都城兴庆府改名为中兴府。
李纯祐的堂弟李安全因被李纯祐降封为镇夷郡王,心怀怨恨,公元1206年正月20日,李安全在罗太后的支持下,废黜了李纯祐,夺取了皇位,3个月后,李纯祐突告死亡,时人传说为李安全所谋杀。
总的来说,夏桓宗李纯佑是一位很不错的守成之主,遵其父附金和宋的外交方针。
9、襄宗李安全
西夏襄宗李安全(1170——1211),夏崇宗李乾顺之孙,夏仁宗李仁孝之侄,父李仁友,为李仁孝之弟,封越王,1206年李安全弑君篡位,他改变了与依附金的政策,开始依附此时不断强大起来的蒙古族。
他发动了与金长达十多年的战争,使两个国家被削弱,而且,他统治时期,西夏百姓十分贫困,军队非常衰弱,政治腐败到极点,而李安全自己却十分腐败,沉湎于酒色之中,整日不理朝政,四处怨声载道。
李安全在位6年,被齐王李遵顼废,同年死,时年42岁。
10、神宗李遵顼
西夏神宗李遵顼(1163年―1226年),党项族,西夏崇宗李乾顺之孙,齐国忠武王李彦宗之子,西夏第八任皇帝,1211年―1223年在位。
天庆十年(1203年),参加西夏癸亥科科举考试,被点为状元,皇建二年(1211年),发动宫廷政变,废黜襄宗李安全,自立为帝,改元光定,李遵顼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状元皇帝。
李遵顼在位时期,与蒙古、南宋战争屡败,1223年退位,传位于其子李德旺,成为西夏唯一的太上皇。
乾定四年(1226年),李遵顼病逝,谥号英文皇帝,庙号神宗。
11、献宗李德旺
李德旺,即西夏献宗(1181年-1226年),夏神宗李遵顼次子,其兄李德任原被立为太子,后因反对联蒙攻金,主张联金拒蒙,拒绝领兵进攻金国,而被神宗废黜,囚居起来,1223年11月神宗被迫退位,就传位于李德旺,于同年改年号为[乾定]。
李德旺即位时,西夏已是千疮百孔,献宗力挽面临灭亡的西夏,他改变国策为联金抗蒙,但为时已晚,蒙古军大举进攻西夏,一路陷城克邑,西夏损失惨重。
公元1226年7月,他眼见亡国大祸临头,惊忧成疾而死。
12、末主李睍
李睍[xian](?―1227年),西夏神宗李遵顼之孙,西夏献宗李德旺之侄,清平郡王之子,献宗惊忧而死后继位,在位二年,西夏最后一位皇帝,后为蒙古兵所杀,葬处不明。
公元1227年春,蒙古军进围都城中兴府,李睨坚守半年后,因城中粮食用尽,军民大批得病,又遭强烈地震,城中宫室都被震塌,只得于农历六月向成吉思汗奉上祖传金佛和金银财宝请降,要求宽限1个月再献城。
李睍向蒙古请降后不久,农历七月,成吉思汗去世,密不发丧,以免西夏反悔,李睍投降后按照成吉思汗遗嘱被杀,蒙古军将领察罕努力使银川避免了屠城的命运,并入城安抚城内军民,城内的军民得以保全,西夏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