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66年,司马炎取代魏帝建国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晋灭吴,完成了天下一统的壮举。然而让天下人没有想到的是,长久乱世迎来的统一王朝并没有给他们带来长久的和平,反而在晋朝时期出现了让百姓生活疲敝的[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那么接下来由我给各位看客说一说[八王之乱]这段故事。
司马炎统一全国之后,确实心系百姓提出了很多惠民政策,也正是因为司马炎执政前期的社会稳定,当时中国人民数量由公元221年的90万人增加到公元300年的3500万人,由于当时年号太康,故史称[太康之治]。
然而,西晋王室为了维护统治,大幅度的保护世族利益,使得很多世族开始腐败,严重影响到了庶族地主和平民百姓的利益。此外,司马炎执政晚期,本人一改节俭作风,西晋朝堂内乱开始骄奢淫逸,党派乱起,大厦将倾。
终于,公元290年,司马炎去世,晋惠帝司马衷即位,然而惠帝并没有武帝一般的权谋,王室大权落到了外戚杨骏手中,类似于汉朝的错误再次重演,终于在公元291年开始,爆发了持续16年的以争夺中央权力为目的的司马氏宗亲和外戚之间的动乱,这个过程涉及到8位司马氏诸侯王,故史称[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第一阶段:公元291年3月-6月,历时3个月。
上文提到,晋武帝司马炎的继任者司马衷能力低下,大权落在了皇后贾南风(晋国开国元老贾充之女)手中,当时除了外戚贾氏,还有以杨骏(杨修远方亲戚)为首的杨氏手中,两股势力争权夺势却都无法彻底打倒对手。
此时,皇后贾南风向王室子弟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求援,请二人带兵入京消灭杨骏势力。杨骏被杀之后,贾南风还是未能大权独揽,当时司马亮和卫瓘等人身居要职,于是贾南风又命司马玮杀死司马亮和卫瓘。最后贾南风又以司马玮矫诏杀死重臣为名,除掉了司马玮,贾南风为首的贾氏外戚彻底掌控了晋国朝政。很明显这一阶段并没有使得晋国国力大损,但为第二阶段的大动乱埋下伏笔。
八王之乱第二阶段:公元299年-公元306年,历时7年。
惠帝皇后贾南风掌政期间,任用了很多名士,当时政局稳定,然而贾南风没有儿子,为了能顺利当上太后,贾南风又开始闹事。
①、贾南风设计太子司马遹,让惠帝认为太子意图谋反,而罢黜了太子;
②、赵王司马伦(司马懿儿子)认为这时候推翻贾南风、复位太子也得不到重用,决定劝诱贾南风杀掉了原太子,司马伦矫诏赐死了贾南风,司马伦大权独揽;
③、司马伦废除晋惠帝自立为帝,但德行不行,民心动荡,遭到了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的联合攻击,司马伦兵败身死,朝政大权落在了司马冏手中;
④、司马冏一样不行,酒色沉迷不管朝政,后河间王司马颙受密诏(李含矫诏)征讨司马冏,时驻军在洛阳的长沙王司马乂奔袭皇宫,诛杀了司马冏,大权又落在了司马乂手中;
⑤、司马颙看大权落在了司马乂手中很不舒服,便联合司马颖起兵攻打洛阳,双方交战互有胜负,平局收兵;
⑥、东海王司马越趁司马乂军疲惫,通过贿赂、在一天晚上活捉了司马乂献给司马颙,司马乂被杀,司马颙和司马颖居高位,且司马颙推举司马颖为皇太弟;
⑦、司马越不服司马颖专权,便出兵攻打司马颖,东安王司马繇劝司马颖投降,司马颖拒绝,并出兵大破司马越和司马繇,司马繇被杀;
⑧、司马越兵败之后逃亡到他弟弟东瀛公司马腾处,后司马颖征讨司马腾被打败,司马颙趁机把持朝政,惠帝招司马越入京一起辅政但遭到拒绝;
⑨、司马越起兵和范阳王司马虓一起征讨司马颙,大败司马颙兵马,司马颙逃亡,司马越入京,一起入京的还有司马越军中鲜卑将领,少数民族进入了中原长安之地,并送晋惠帝回洛阳,司马越大权独揽;
⑩、后来司马虓死亡,其长史担忧司马颖趁机又起,便除掉了司马颖;晋惠帝死后,晋怀帝继位,召司马颙回朝廷任职,但在途中被南阳王司马模部下杀死,八王之乱以司马越胜利而结束。
总之,八王之乱是一场西晋王室之间的内乱,却造成了社会崩坏,民生疲敝,名臣名将大批死亡的严重后果,西晋政权基本被摧毁,为之后的[永嘉之乱]、[五胡乱华]埋下了隐患。睿智的司马懿如果知道自己这些不肖子孙的行为估计得气得活过来。
最为尴尬的是,三国鼎立时期,魏汉吴三国虽然无法在短时间吞并彼此,但确实即便打内战也不允许外围民族欺负的时代,但西晋反而没有这么强,可能真是的[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吧。北方的游牧民族乌丸被魏武帝曹操亲自率兵降服,同样是北方游牧民族匈奴人也是被魏国死死压制,不敢造次;东南方山地民族山越多次袭扰江东,孙权派大将陆逊踏平了山越;西方羌人也被马超一族震慑不敢进入中原;南方的南蛮也曾被诸葛亮降服。然而三国多年的分裂局面,使得三个国家并没有多余的兵力把这些周边民族一一收服,所以经过多年的经营,很多民族实力大增,趁八王之乱期间入主中原。
其中最强大的应该算是胡人,八王之乱之中,胡人借机进入了中原,后来推翻了西晋政权,而西晋王室只得南渡进入长江流域建立了东晋政权,史称[衣冠南渡]。汉族人民的南迁使得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经济中心南移,而当时的北方,出现了[五胡十六国]的战乱局面,为之后的民族大融合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