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三国的朋友都知道,这个特殊的时代在我国2400多年的封建历史中,绝对称得上是最为精彩纷呈的一个阶段。因为在这个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历史时期,魏、蜀、吴3大集团中所涌现出的人才数量,可谓是数不胜数。其中尤其是那些智慧超群的谋士,更是让后世之人佩服的五体投地。
譬如,蜀汉一代名相诸葛孔明;东吴大都督周公瑾;曹魏颍川荀氏中荀彧和荀攸;以及洞悉人心的贾诩;深谙时局的庞统;忍辱负重的司马懿等。正是因为有这么多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谋士同台竞技,才使得整个三国时代愈发光彩夺目。
在三国时期,有很多英雄,还有许多有才华的人和学者。不仅有诸葛亮,司马懿和这些足智多谋的辅导员,还有一些强大的军事指挥官,如关羽,张飞,夏侯春和曹仁。除了这些人,还有两个人是最隐蔽的。他们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出色的能力,并且生活在山野的隐居中。那么,三国时期到死都没有出山的两位顶级谋士是谁?
1、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
从刘备的军旅生涯来看,他的前半生几乎没碰上什么好运气,连吃败仗而且居无定所。而等到他将诸葛亮请下山后,这种状况有所转变,他渐渐地转败为胜,还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根据地,而诸葛亮早在隆中的时候就为刘备画下了一个大饼,说要攻取荆州、益地之地,然后联吴抗曹,而事实证明,诸葛亮出山后也的确是这么做的,他希望实现他当初吹过的牛。
由于关羽丢失荆州,刘备借机伐吴,这都打破了诸葛亮的原定计划,让原本付出多年的努力,来之不易的战果付之一炬。在刘备去世之后,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明知伐魏兴汉大业不可为,但又不得不为之。作为一代忠臣良相他是合格的。他的治国能力和军事能力也是全天下有目共睹,然而诸葛亮直到累死也没有完成复兴汉室的心愿。
其实,最主要原因还是[诸葛亮能耐和精力有限,诺大的蜀国重任寄于一身],没有人替他分担自然是不行的,如果刘备要是早知道荆州南阳山中还有奇才,而且才能远超诸葛亮,早点将此人请下山的话,让诸葛亮与他2人共同合作辅佐刘备的话,或许天下早就统一,汉室大业定能复兴。
其实此人不是别人,正是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黄承彦为东汉末期淮南(今湖北襄阳)名士,与当时的庞统、司马徽、徐庶等是好友,在三国演义中虽然黄承彦的出场不多,但是似乎他每一次出场都带着神秘色彩。
刘备夷陵之战失败后,陆逊误入了诸葛亮的八阵图,黄承彦却把他放了出来。而在这里就有疑问了,黄承彦是怎么识得诸葛亮的八卦阵的,而且他还知道生门出口,如果找不到答案,那么就只有一种可能,八阵图就是黄承彦创的,而诸葛亮就是在黄承彦处学来的八阵图,相传诸葛亮的水牛木马也是跟黄月英学的,那么黄月英又是怎么构思岀这个新发明的了?也许她就是从父亲黄承彦处偷师的。
试想:若当初刘备能识得黄承彦这个大才,将其招入帐下效力,或许天下真有可能一统,复兴汉室的梦想大有可为。
黄承彦不仅仅是一个发明家,而且深通阵法,诸葛亮的八阵图,连魏国顶尖谋臣司马懿都不能破阵,黄承彦轻松就能破阵,而且他救陆逊,有更深层的考虑,如果不放陆逊回去,魏主曹丕就可能趁机灭掉东吴,刚刚经历惨败的蜀国也很难坚持下去,陆逊回师抵挡住了曹丕的进攻,才有了吴蜀第二次结盟,共同抵抗曹魏,这样不仅救了东吴,也救了蜀汉。黄承彦的表现,称得起是当时一位顶尖谋士。
2、水镜先生司马徽
刘备檀溪跃马,遇到了水镜先生司马徽,两人纵论天下大事,刘备认为自己屡战屡败,是因为得不到命运的眷顾,司马徽一语道破了刘备失败的原因,直接戳中了刘备集团的要害。
司马徽告诉刘备,你手下关张,赵云。都是当世名将,唯一欠缺的是没有一个帮你运筹帷幄的人,刘备恍然大悟,虚心请求司马徽给推荐贤才,司马徽说:[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司马徽隐居山村,对天下大事了如指掌,他能一眼看出刘备集团的不足,让刘备心悦诚服;他还能知道天下哪些人是奇才,说明司马徽不仅能谋天下事,也是识别人才方面的高手。诸葛亮扶保刘备后,司马徽说的一句话,更显示出司马徽的高深莫测。
司马徽去新野看望好友徐庶,徐庶已经离开了新野,到许都见母亲去了,司马徽听刘备说了事情经过,马上断定:此中曹操之计矣!元直不去,其母尚存;今若去,母必死矣。事情和司马徽预料的完全一样,徐庶到了曹营,母亲就自杀了,才有了[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故事。司马徽料事如神,堪称顶级谋士。
司马徽得知徐庶临走时,把诸葛亮推荐给了刘备,辞别刘备时,司马徽仰天大笑道: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刘备等人听了不解其意,司马徽说完飘然而去,刘备赞叹说:真隐居贤士也。司马徽称得起高深莫测,诸葛亮未出茅庐,他已经看透诸葛亮未来的命运。
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司马徽,刘备一辈子可能也就那样了,没有出头之日,更别提三分天下了。但是话又说回来,他在孔明跟刘备走后,又说了句,孔明虽得其主,却不得其时。预料到了诸葛亮最后不能成功,却还是把他介绍给了刘备。
3、司马懿的老师胡昭
胡昭字孔明,乃颍川人氏。虽然胡昭一生都只是一个普通的乡野村夫(从未入仕为官),但是他却是三国时代一位了不起的隐士。曾经雄霸一方的袁绍和曹操都不止一次邀请过胡昭为自己效力,可他最终却一直都没有出山。
据说胡昭幼时就已经修习过三坟五典,并且有着非常渊博的学识。而且,胡昭对于书法之道也是极为精通(以隶书最为擅长)。胡昭在当时的书法界中那可是和钟繇、邯郸淳、卫觊和韦诞齐名的人物,就连西晋著名书法家卫恒也曾这样评价过胡昭的书法造诣:[昭与钟繇并师于刘德升,俱善草行,而胡肥钟瘦]。而且,书法界也有[钟氏小巧,胡氏豪放]的说法。
曹操当年任职司空丞相时,就多次招揽过胡昭。无奈胡昭只愿隐居于山野并无入仕之意,曹操自然也不好强人所难了。自此以后,胡昭便移居到了陆浑山开始教学收徒,而司马懿也正是在那个时候拜入了胡昭的门下。
根据晋人皇甫谧所著的《高士传》记载,胡昭对于司马懿这个学生一直都十分看好,对其更是倾囊相授。而尽得胡昭真传的司马懿,最终也确实是成为了曹魏集团中流砥柱一般的人物。
乱世之中,英雄与枭雄同出,但是并不是每人都能在理想的场所实现自己的抱负。这样看来,黄承彦,司马徽和胡昭不进入三国之争,是有一定的理由的。他们更向往闲云野鹤般的生活,比较享受安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