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领导的执政自民党和公明党组成的联盟在14日举行的国会众议院选举中赢得绝对胜利,执政联盟共获得了319个众议院议席,超过了三分之二多数两个席位,有人以[狂胜]对此进行形容,倒也恰如其分,因为它在日本政坛上确实比较少见。
在选举之前,不少媒体对安倍胜选与否作出悲观预计,更有甚者进一步分析说,由于安倍在历史认识和领土主权问题上与邻国发生纠纷,并在改变和平主义既定政策上越走越远,因此将会被选民抛弃,落得失败的下场。
然而日本选举结果恰恰说明,在日本国民心中,最关注的问题并非其外交政策、历史认识以及突破和平宪法等方面,而是聚焦于经济和民生,对安倍政权的外交、安保政策感到不安的只是零星现象。
《联合早报》驻东京记者顾功磊在其报道中对此进行分析说,与安倍在安全问题上唱反调的反对党小党日本共产党获得比以前多一倍的议席,从原本的8个增加到17,而驻日美军基地最多的冲绳县,是自民党唯一全军覆没的选区,由此显示,[日本选民对安倍这两年来所实施的国防政策以及修宪意向有一定的不安。]
对此,参选政党都是清楚的,所以他们在选前辩论中几乎没有提到前述问题,而仅在经济和民生问题上唇枪舌剑,安倍晋三更是在胜选后发誓,政府的首要任务是改善日本经济和保障人民生活。
他说,[赢了选战,表示选民还是继续支持自民党和公明党联合执政,我将以复苏经济为最主要政策,会继续提高人民收入,确保已经推迟一年半的涨消费税计划能在经济复苏之后如期实施。]
副首相麻生太郎也说,[今后等待解决的课题还是很多——高龄化和生育减少带来的财政压力,会是安倍政府必须彻底解决的当务之急。]
日本国民既通过选票对安倍政府两年施政中采取的经济政策进行了肯定,也对目前日本经济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抱持理解态度,并愿意给安倍政府更多时间推动经济增长,日本国民的这一主流需求,与安倍对选举的期待不谋而合,后者希望在积极态势下,依靠自身优势赢得提前举行的选举,以便获得更多执政时间,并保持执政优势。
从选举结果看其目的达到了,但选举结果无疑也是一把双刃剑,对于安倍政府来说,能否有效实施[安倍经济学],有效改善日本经济,提升经济和民生,对其能否顺利执政以及执政多久,至关重要。
在这一背景下,安倍提出了首重经济和民生的政府目标,跟日本国民的心愿一样,日本经济界也对本国经济复苏和提升抱有很大期待,以选举为纽带,日本政界、商界和国民之间实际上达成了默契和一致,就是合力应对经济低迷困局,冀望安倍政权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采取更积极的措施。
日本是个高度民主的国家,政府和首相受制于选民包括商界意志,首相所领导的团队,相当于职业经理人,所能自由发挥的空间很小,必须最大程度考虑民意,兑现选举承诺,否则就将面临下台的结局。
因此,我们认为,在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的主流民意和经济界的督促下,安倍政权不仅将在国内竭力将改善经济和民生作为首要之务,而且其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也将是为国际经贸合作服务,其安保政策和历史认识问题必须服从于这一大局,很难脱离这一最大实际,对中国等相关邻国制造更多困扰。
安倍政权在北京APEC峰会举行前夕,与中国达成的四点原则共识,虽然并无刚性约束力,然而其潜在意蕴不可忽视,即中日两国都认识到,两国经济领域的战略互惠关系对各自的经济增长的影响,成为压到其他领域因素的关键,日本方面态度的变化,正是基于上述背景。
可以进一步指出的是,中日原本紧张的关系会继续趋于缓和,为两国恢复以经济为主的战略互惠关系营造良好氛围,与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邻居们深化经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是其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另一方面,日本众议院选举也表明,日本国民中的多数并不强烈反对安倍政权谋求在安保和修宪等方面有所突破的意图,甚至,安倍的历史认识问题,也具有一定的民意基础,多数选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他们相信安倍政权能够管控危机,不使其走向危险之境。
依靠国民的信赖,安倍政府加强美日安保同盟、改革国防政策、落实集体自卫权、推动修订和平宪法的势头仍会保持,这不仅是日本因应东亚地缘格局变化、维护其自身安全需求的产物,也是作为盟国配合重返亚洲的美国的需要,也将持续地得到后者的大力支持,正因如此,虽然大势有利于中日关系向好发展,但也不排除会有局部摩擦的可能性。
对于激发中国人民族主义情绪的历史认识问题,以及对战后发展历程和未来日本走向问题,正如安倍晋三在有关媒体节目中所表示的那样,他将会在明年全面进行阐述,在继承历任日本首相相关讲话的基础上,会根据新的形势,特别是中国崛起、地缘安全局势和亚太权力前移等变化,作出新的描述和定位,其中,定然会有某些部分令中国不快,但我认为其主要意涵将以反战与和平为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