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构为什么要杀岳飞?
高宗,名赵构(公元1107年 1187年),字德基,汉族。徽宗第九子,钦宗弟,北宋灭亡后,在南京即帝位。在位36年,让位后病死,终年80岁,葬于永思陵(今浙江省绍兴县东南35里处宝山)。赵构不愿收复北方故土,宠信秦桧,处死岳飞父子,为后人诟病。
笔者曾仔细研究过赵构的书法,意趣古雅,构思缜密,法度森严,用笔细腻而有分寸。笔者一直费解,此公常年颠沛流离,一生处于内外交困之中,何以书法竟能如此沉静安稳。笔者亦曾仔细阅读赵构的文章,简洁明了,外圆内方,寓意深邃。笔者感到惊讶是,如此文字,绝非昏君之文笔。
赵构是乱世之君,应亡而未亡,并得以善终,其中原因颇为耐人寻味。赵构敢于使用双料间谍秦桧,娴熟驾驭虎狼之兵将,周旋于强敌金帝国之侧,他不仅有深厚的社会基础,他也确实是有些水平和权谋的。笔者认为,赵构历经危难,身处机枢,对形势看得比较透彻,手腕也算是十分了得的。然而,遗憾的是,此君有知而无志,有才而无德。赵构母亲地位卑微,赵构自幼缺少宠爱,一直谨小慎微地在夹缝中求生存,致使他性情偏狭、自私、阴险、狡诈。他对宋室并无太多责任意识,他对子民亦无关爱之情,他更无千古一帝的野心。赵构的内心深处,始终沉湎于康王优游的上流社会生活。为此,他竟然可以欣然而坦然地做金主的侄皇帝。所以,他自然而然地选择了平衡方略。
平衡方略也是宋朝的立国方略,成为有宋以来历代中国王朝的家法。在对外策略上,宋朝坚持北守南扩的方针(发展是硬道理);在对内策略上,宋朝坚持保上压下的策略(稳定压倒一切)。宋朝的平衡方略不难理解。赵匡胤原本就是贵族,政权是靠贵族支持取得的,他们的统治基础依托于贵族和大地主,必须确保贵族和大地主阶级的利益,这就决定了宋朝的立国方略。平衡一词,当然是托词。不过,这可不是名词或形容词,这是一个动词,一个血淋淋的动词。由此,就可以理解王安石变法(照顾自耕农利益)之失败。当然,也就不难理解岳飞之被杀了。
岳飞触犯了宋皇的两个大禁忌:一是功高震主,将来不排除黄袍加身的可能性;二是北方土改,极有可能形成新的均田制,搞得贵族和大地主们惶惶不可终日。皇上想杀岳飞,大臣们更想杀岳飞,君臣同仇敌忾,理由当然就 莫须有 了。
笔者一向认为,宋朝是中国国运的转折点。宋人援道释入儒,从根本上毁灭了中国古代的伟大思想传承。宋儒开启了中国犬儒的时代。犬儒比之奴儒,要可怕得多。犬儒除了奴性更强之外,还具有凶残的兽性。千万不要小看了中国八百年来的主流知识精英。因此,王安石被上下左右交向攻击,岳飞孤零零地慷慨赴死,这一切就不再令人感到意外了。所以,笔者对于张载和二程的评价甚低(留待另文细评)。中国由秦朝建立的封建加法制的治理逻辑被彻底颠覆了,由宋朝开始,中国盛行封建加迷信。赵构竟然编出了 泥马渡康王 的拙劣故事。愚民到这种程度确实古今罕见。破坏了法律基础,也就自然解除了道德约束。迷信、权谋和实力决定一切并成为一个时代的审美标准。由此,才会生出所谓的平衡方略。正因为如此,举国皆知秦桧是间谍而仍可为宰相,全民皆知岳飞是忠臣而仍然被杀害。有宋一代,中国人开始丧失道德判断和道德坚持,一个鲜廉寡耻的民族当然没有希望。于是,元灭宋,清灭明。到了近代,差一点儿就亡了中国。
平衡方略,要点是对外妥协和对内镇压。平衡即取舍。何取何舍?这可是个大问题!在阶级矛盾压倒民族矛盾的时候,取舍就会变得不可思议。宋朝的政策取向很明确。让自耕农(中产阶级)破产,成为庄园奴隶;让大地主兼并,成为庄园奴隶主。为了镇压庄园奴隶的反抗,不惜借助外国的反动势力。别以为大地主名字不好听,他们一个个都赫赫有名,司马光、欧阳修、苏东坡、秦桧等等等等,够牛了吧!王安石变法是为了自耕农,所以必须失败;岳飞北方土改也是为了自耕农,所以必须被杀。他们统统被平衡掉了。
800年过去了,中国人进步了吗?当然进步了。不过,只是走了三寸金莲那样的一小步。我们仍然是十二分的不愿意搞法制(更谈不上民主了)。我们仍然十二分酷爱平衡方略。只要有一点点的机会,就会有人拼了命要搞封建迷信。封建还是那些老玩意儿,镶不同的花边而已。迷信可就进步了,今日时髦的新自由主义,迷到你不信!设想王安石在世,变法就有机会吗?设想岳飞再生,可以实现均田了吗?由此,我们或许可以理解毛泽东晚年弘扬法家哲学的道理了。
读史可以知兴替。此话近乎真理。
剔除那些华丽的词汇,看一看制度和政策的实质,不难恍然大悟。中国当下的 国进民退 ,中国当下的 房地产新政 ,是不是有一些庄园奴隶主的味道。中国的精英们虽然没有司马光、欧阳修、苏东坡们那样有才,但那颗驿动的心可能比秦桧的更狠和更黑。他们就敢公然剥夺属于国民的基本权利,将现代中国公民再次沦为 庄园奴隶 。看看数亿的农民工吧!看看数亿的城市贫民吧?看看数千万被数十年供楼款绑架的中产阶级吧?他们像不像是新的庄园奴隶呢?
笔者曾经说过,新自由主义者的自由之路,将是被自由者通向奴役的道路。
汪精卫投日作了汉奸之后曾经说过,岳飞是该杀的,因为他是军阀。汪精卫的话在今天也不陌生。长期以来,国内外反动派对于毛泽东的评价也大体如此。国内的自由派学者们此刻正在进行着同样的学术叙述。是的,立场决定了观点。站在贵族和大地主的立场上,秦桧才是英雄,对外妥协和对内压迫当然会成为必然的选择。不剖析赵构和秦桧,是不可能真正理解岳飞的。当然,不剖析这些花样翻新平衡方略,我们也就无法真正理解毛泽东。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国内外一切反动派何以如此惧怕毛泽东;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国内外一切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为什么会热爱毛泽东。人民的大救星是人民对政治家的最高评价。在五千年的中国历史上,只有周文王和毛泽东获得了这个评价。这个评价胜过了所有庄园奴隶主们设置的奖项。人民永远不会将戈尔巴乔夫之流称为人民大救星的。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
八百年过去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能够读懂宋史吗?显然,不能够!至少,没有人真正读懂秦桧。一句 莫须有 其实已经道出了宋朝的政治内涵。何为 莫须有 ?第一,杀岳飞乃是朝中共识,所以理由 莫须有 ;第二,杀岳飞的理由难于启齿,所以理由 莫须有 ;第三,杀岳飞无需司法程序,所以理由 莫须有 。够清楚了吧!朝中共识(庄园奴隶主共识);难于启齿(不让庄园奴隶知道);无法无天(公然的政治迫害)。这就是南宋的政治。所以,我曾数度前往岳飞庙,却不会去向秦桧夫妇吐口水。我还没愚蠢到那种程度。南宋应该被唾弃的肯定不仅仅是秦桧夫妇。我更有兴趣唾弃那些没有被摆上台面的家伙们。读不懂宋朝的历史,就能读懂今天的事情吗?
对赵构的研究,令笔者感到十分的痛苦。历史毕竟不是戏剧。赵构这样的人物,绝对不是用昏君一词就可以概括的。他这样的人物历史上太多了。他们大多数都是有些才华和有些水平的。他们一点儿也不昏。问题是他们的立场决定了他们的行为。代表了庄园奴隶主利益的赵构们,会永远地执行平衡方略的。除非有一天,能够有庄园奴隶的代表出来与之 平衡 。其实,这是一个浅显的真理:人民不能当家作主, 明君 可能比 昏君 更可怕!
笔者感慨王安石和岳飞的命运。但是,笔者更感慨八百年来中国黎民百姓的命运。笔者斗胆重释历史,那是因为历史并未终结。
赵构为何要杀岳飞
岳飞之死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冤狱之一。
对于岳飞为何被杀历来有几种主要说法。
一种以文征明的《满江红》为代表,认为宋高宗主要害怕 迎回二圣 后无以自处,皇帝没得做了。而岳飞北伐,力主 迎回二圣 ,自然不能为宋高宗容忍,于是借秦桧之手将其诬陷致死。
这个说法明显是看到了明朝发生的实例而产生的。明英宗土木之变被俘,他的弟弟在于谦等人的支持下登基上台打退了北元的进攻。北元方面把明英宗关了一阵之后就放了回来。景泰皇帝对他无法处理,只好软禁起来。结果几年之后发生 夺门之变 ,明英宗复辟。景泰皇帝莫名其妙得 病死 了。
从明朝的例子看,赵构的确有不把 二圣 迎回的动机。但赵构和一般长在深宫的皇帝不同,他可以说基本是白手起家,毕竟也好歹有一个从无到有的班底。真要是 二圣 (其实大部分时期只剩钦宗)回来,好一点的以唐肃宗对待玄宗的方法,差一点的自有手下会让钦宗被 病死 。他有一定的危机感,但并没有到非因此要自毁长城的地步。而岳飞虽然有一阵高喊 迎回二圣 的口号。但他归根到底是赵构一手提拔上来的。高宗后来不提 迎回二圣 了,他也就闭嘴了。
而要 迎回二圣 ,其实并不是看谁的口号响。实际情况是南宋只要彻底打败金国, 二圣 自然就会回归。杀不杀岳飞都是一样。
不过文征明的这个说法直指赵构本心,本就是无法证实之事,又为明朝史实所注解,于是也就成了流传最广泛的正统说法。
另一种说法则是赵构、秦桧卖国。为了讨好金国,就故意杀掉自己的大将以取悦敌手。
这个说法有两个分支。一个说秦桧其实是金派来的卧底。这个说法后来被各小说、评书广泛采用。但这也是经不起推敲的。秦桧就算是金国间谍,但他已经坐到了相位。就算一统北方,他还是宰相。宋朝的规矩是武将最后能进枢密院(国防部),能当国防部长,但国务院总理还是必须是文臣出任。也就是说,他卖国未必就能得到更大的好处,而一旦南宋灭亡,他肯定是没法做金国宰相的。那么两相取舍,他该干啥就很清楚了。
另一个分支则更异想天开。到岳飞被杀时,南宋占据战略优势,是进攻势态,而赵构、秦桧一心偏安江南,就干脆在政府里对主战派大清洗,以求平衡战略均势。而岳飞是当时南宋诸将中唯一有能力打败金的将领。所以赵构为了求和首先就要杀他。而金国方面也视其为眼中钉,兀术给秦桧写信说: 汝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必杀飞,始可和。 于是岳飞不得不死。
这个说法任何心态正常的人大概都想破了脑袋也想不出的。明显是某些不接地气的变态 公知 们憋出来的大肠气。
首先 必杀飞,始可和。 的信件为孤证,很多史家认为并不存在,是后人敷衍。这事多有论证,此处不再赘述。
最重要的破绽是:战略均势并不是玩跷跷板。杀了岳飞固然可能降低南宋的作战能力。但万一这个作战能力降太低了呢?万一杀了岳飞,军心涣散了,女真打过来都挡不住了怎么办呢?而从此前的战绩看,每次女真打过来,赵构除了逃跑还是逃跑。中兴四将一个管用的都没有。甚至所谓的 黄天荡大捷 也是吹牛的成分更多一点。
即使要求和, 打铁还得自身硬 ,要杀自己的大将也得等到和谈成功了再杀吧。要不你这边把岳飞杀了,金那边立刻反悔咋办呢?这类事件历史上又不是没发生过。张仪的 六里封地 最后把楚怀王都给骗来抓起来了。凭啥赵构就那么相信金国的承诺呢?
再一种说法是岳飞上书请求立太子,犯了赵构的忌讳。这其实也挺牵强的。在 苗刘兵变 的时候赵构的儿子给立成皇帝。后来赵构由韩世忠保驾复辟成功。这个小孩不久后就 吓死 了。此后赵构就患了阳痿,养不出儿子了。一个组织如果不解决继承人问题,就很容易失去向心力和凝聚力。岳飞要求立太子也不过是随大流而已。到绍兴八年秋,赵构召见他。命他去资善堂见皇太子。见面之后,岳飞退而喜曰: 社稷得人矣,中兴基业,其在是乎?
资善堂见皇太子 说明赵构已经承认自己无后的现实,而转为考虑托孤事宜。岳飞明显是托孤大臣中的一员。这样所谓的 参与废立 实在不能成为赵构杀岳飞的理由。
还有一种说法是赵构担心岳飞成为军阀,最后篡夺皇位,所以定要杀他。
这个说法在绍兴十年北伐前应当是不成立的。和其他的中兴诸将不同,岳飞可以说是赵构一手提拔起来的嫡系。其他的中兴诸将例如韩世忠高宗朝之前就崭露头角了。而岳飞直到赵构登基之后才开始显露锋芒。赵构对其一直信任有加,提拔重用。由于岳飞年轻,他甚至准备把岳飞作为托孤大臣(当然,赵构当时肯定没想到他能活那么长。)
而岳飞也并不跋扈。岳飞有时候比较任性。例如几次撂挑子不干。但赵构对其还是恩宠有加。而岳飞也没有 将在外 。赵构要他从北伐收兵,他立刻就收兵了。听话的很。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岳飞在北伐收兵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被诬陷唐街十三妹致死呢?这要从几个方面来看:
首先是秦桧的陷害。秦桧主和与岳飞主战冰炭不容。到绍兴十年北伐,甚至出现岳飞在前面打胜仗,秦桧在后面拖后腿要求退兵。而绍兴和议以秦桧为主导。如果和议不成,那么作为主导的秦桧自然没有好果子吃。搞掉主战最力的岳飞自然是秦桧的首选。
但是,秦桧的能量再大,赵构不点头的话也是没有用的。那么赵构为啥有要杀岳飞呢?归根到底,赵构害怕岳飞夺权。
岳飞在绍兴十年北伐前深得赵构信任,甚至可以托孤。但绍兴十年的北伐却使赵构看到了岳飞的号召力和心机:
《宋史》这样记载的 先是,绍兴五年,飞遣梁兴等布德意,招结两河豪杰,山砦韦铨、孙谋等敛兵固堡,以待王师,李通、胡清、李宝、李兴、张恩、孙琪等举众来归。金人动息,山川险要,一时皆得其实。尽磁、相、开德、泽、潞、晋、绛、汾、隰之境,皆期日兴兵,与官军会。其所揭旗以 岳 为号,父老百姓争挽车牵牛,载糗粮以馈义军,顶盆焚香迎候者,充满道路。自燕以南,金号令不行,兀术欲签军以抗飞,河北无一人从者。乃叹曰: 自我起北方以来,未有如今日之挫衄。 金帅乌陵思谋素号桀黠,亦不能制其下,但谕之曰: 毋轻动,俟岳家军来即降。 金统制王镇、统领崔庆、将官李觊崔虎华旺等皆率所部降,以至禁卫龙虎大王下忔查千户高勇之属,皆密受飞旗榜,自北方来降。金将军韩常欲以五万众内附。飞大喜,语其下曰: 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
也就是说岳飞早在北伐前五年就派遣梁兴等人去建立敌后根据地。而岳飞人望之高,达到了让金兀术无法征集壮丁,而金国本土将帅都丧失抵抗信心的地步。而一路所向,望风披靡,敌军相继来降。
这种人望是赵构无法不忌讳的。
南宋并不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南北分治。五胡乱华南北朝出了很多大将以北伐之功最后取而代之的故事。这些故事有成功有不成功的。不成功的如桓温,最后他的儿子篡位但没保住。成功的如刘裕,以平乱起家,以北伐建功,最后建立一个也叫 宋 的国家,当了皇帝。
而岳飞的人望恰恰是赵构最为害怕的东西。
赵宋的皇帝最怕的就是武将学习赵匡胤也来个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对赵构来说,中兴四将的武力多来自他们的私军。私军的战斗力强,但毕竟和皇帝还是隔了一层。而 苗刘兵变 更是给赵构上了现实的一课。这也就是为什么 苗刘兵变 过后赵构大力提拔岳飞这个年轻将领。无非是要掌握嫡系罢了。
赵构要对军队进行整合。除了提拔岳飞等年轻嫡系,另外还要收缴老将们的兵权。韩世忠虽然救过赵构的驾,但赵构还是不能对其彻底放心。于是他通过秦桧策划让张俊和岳飞趁视察韩世忠所部的时候把韩世忠的嫡系部队分别收编。
结果张俊通知岳飞动手,岳飞不肯。不但不肯而且还在韩世忠的部下被捕,秦桧将要诬陷韩世忠的时候派人飞马将秦桧的意图告诉给韩世忠。结果韩世忠接到消息后跑到赵构哭闹一番终于平安无事。
岳飞的这个举动让赵构彻底害怕了。赵构不怕老将们Z反,因为他自认掌握了岳飞这个嫡系,足以造成政治上的平衡。但现在岳飞居然和老将们穿一条裤子了,赵构当然无法对此容忍。而经过一次兵变后的他,当然更害怕再经历一次。特别是他认为自己最信任的人居然 背叛 了他。虽然实际上岳飞可能只是出于韩世忠与其同是主战派而对其同情而已。
岳飞被捕前名义上已经交还了所有的兵权。但兵权这个东西并不仅仅是 虎符 或者 大印 。更多的是在军中的影响和人脉。故此,当秦桧对症下药诬告岳飞串通部将张宪要Z反时,赵构立刻找到了除掉岳飞的理由。
虽然岳飞并没有要搞政变,虽然岳飞给张宪的所谓书信连秦桧都只能说 莫须有 ,虽然杀岳飞是自毁长城,但赵构毕竟最关心的只是自己的皇位。他要的不是一个百战百胜岳飞;更不是一个百战百胜但和老将们同心同德的岳飞;绝对不是一个百战百胜得到了无数百姓拥戴的岳飞。
赵构要的,只是一条会打仗,能打胜仗的忠狗而已。
而现在忠狗 不忠 ,更有取而代之的可能。而金人的威胁还很遥远, 不忠 的忠狗的 威胁 却迫在眉睫。那么赵构还会如何取舍?岳飞又怎能不呼出那句 天日昭昭 ,含冤九泉!
这才是岳飞的悲剧所在!
而类似的悲剧,在中国历史上一再上演。岳飞不是第一个,更不是最后一个。
宋高宗为什么要杀害岳飞
我们中国历来的传统是 只骂奸臣,不骂昏君 ,因此把杀害岳飞的罪责完全归于秦桧等人。当然,秦桧杀害岳飞卖国投降,是历史的罪人。那么,作为当时最高统治者的宋高宗应该负什么罪责呢?明朝时已有人追究宋高宗的罪责。据《岳庙志略》记载,高启的诗句说: 每忆上方谁请剑,空嗟高庙自藏弓。 文征明的《满江红》说得更明白: 岂不念,中原蹙;岂不惜,徽钦辱。但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古休夸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宋朝与明朝不同,明朝滥杀臣僚如草芥,宋朝对臣僚特别优待。曾有一文人说他想回到宋朝,因为宋朝不杀知识分子。宋太祖立下 誓碑 ,规定 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之人 , 子孙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北宋历代严格执行太祖誓约,只有宋钦宗开了一次杀戒,杀了奸臣王黻、朱勔、童贯。宋徽宗还认为 不祥 ,被俘后派人专程要宋高宗引以为戒,并重申太祖誓约。宋高宗在位36年,开了三次杀戒:第一次杀张邦昌等降金汉奸。第二次杀曾反对罢免李纲的陈东和欧阳沏;陈东指责宋高宗不该当皇帝,欧阳沏上书涉及宫闱丑闻。二人被杀后,宋高宗很快后悔,派人祭墓,并追赠二人官职。第三次是1141年杀岳飞、岳云、张宪。在秦桧指使下,刑部、大理寺建议 岳飞私罪斩,张宪私罪绞 , 云飞私罪徒 ,主张保留岳云的性命。而宋高宗即下旨: 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令杨沂中监斩。 1155年秦桧死后,宋高宗为很多人恢复名誉,却拒绝为岳飞平反。距杀害岳飞20年以后,直到1162年,即位的宋孝宗才下诏为岳飞平反。由此可见,宋高宗杀岳飞,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那么,他为什么一定要杀岳飞呢?
首先是宋高宗对武将的疑忌和防范。宋朝制度的特点,就是重文轻武,以文制武,认为皇权的最大威胁来自功大权重的武将。宋高宗在位的前10年,他和岳飞之间的关系是融洽的。那时宋高宗求和不成,为了自己的性命和皇冠,不得不支持抗金,岳飞的才能和功劳又在其他将帅之上,因而成为宋高宗最器重的将领。岳飞升迁最快,后来居上,32岁升任清远军节度使,封为武昌开国侯。他感激宋高宗,急于抗金功成,以为报答。1137年,接连发生的两件事使他们的关系发生了转折。第一件事是宋高宗决定把大将刘光世的淮西军交给岳飞指挥,从而引动了岳飞北伐的雄心,后来又取消成命。岳飞愤概辞职,不经宋高宗批准,擅自去庐山,为亡母守孝。宋高宗三次下诏,岳飞不返军营。这种不合臣规的举动,引起了宋高宗很深的疑忌。第二件事是几个月后,听说金朝把宋钦宗的儿子赵谌送到汴京作傀儡皇帝,岳飞亲自到建康上奏章,建议丧失生育能力的宋高宗立赵伯琮(即后来的宋孝宗)为储,高宗立即驳回: 卿言虽忠,然握重兵于外,这类事体并不是你所应当参预的。 张戒在《默说》中说,岳飞身为大将, 而越职及此,取死宜哉 。不久,岳飞要求增兵,高宗向左右大臣说: 宁与减地分,不可添兵 。岳飞急于北伐要求增兵,建议立储,都触犯了高宗的忌讳。甚至他留意翰墨,礼贤下士,也使高宗疑神疑鬼。
其次是岳飞反对投降,积极抗金,以 直抵黄龙 为最终目标。高宗为了实现 屈己就和 的政治目的,竭力压制岳飞 提兵北伐 、 收复汴京 的主张。在得知金朝愿议和消息后,1138年三月,起用金朝派来的奸细秦桧为宰相兼枢密使,加紧投降活动。岳飞坚决反对,指出: 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 ,并谴责秦桧的卖国罪行; 相臣谋国不臧,恐贻后世讥 。1139年正月,议和告成,和约规定:南宋皇帝向金称臣;每年送给金 岁币 银25万两,绢25万匹;金退还陕西与河南之地并归还宋徽宗的棺木及高宗的生母韦氏。高宗、秦桧欢天喜地大肆庆贺。一面大赦天下,一面对岳飞等将领加官进爵,借以笼络岳飞,使其不致反对 和议 。据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 飞以议和非计,累表辞所进官 。岳飞上书态度强硬,言辞激烈: 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忧而不可贺;可训兵饬士,谨备不虞。勿宜论功行赏,取笑敌人。 坚决表示不愿意把自身和岳家军卷入高宗、秦桧卖国投降的罪恶勾当之中。反对议和的意见不被采纳,岳飞极其愤慨地请求辞职,一次不行,两次。这一年七月,金统治集团内部发生政变,实力派兀术掌握军政大权,他反对把陕西、河南等地交还南宋,从而撕毁了和约。
投降求和是高宗、秦桧所急,而岳飞是反对投降,主张抗金、收复失地的首要人物,且是手握重兵的大将,所以,在战与降的问题上,双方矛盾表现得尤其突出。
第三,兀术把杀害岳飞作为议和的条件是宋高宗杀害岳飞的直接原因。如果高宗仅仅疑忌岳飞掌握兵权,对岳飞反对议和不满,尽可把岳飞罢官闲废,与韩世忠一样的下场。1141年,在宋金议和的过程中,兀术通过南宋使臣魏良臣告诉高宗、秦桧 尔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且杀吾婿,不可以不报。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也 。据参与阴谋的王次翁透露,当年二三月间,高宗 有诛飞意 。四月,罢岳飞、韩世忠、张俊三大将兵权,为投降卖国铺平道路。依秦桧预谋,先由张俊、岳飞害韩世忠,再用张俊害岳飞。而岳飞却表示绝不参与谋害韩世忠的阴谋,他得知有人诬告的详情后,立即派人飞报韩世忠。秦桧的图谋没有得逞。新仇旧恨使秦桧决定先对岳飞下手。而高宗急于向兀术表示信用、求和投降,在杀害岳飞这一点上,与秦桧一拍即合。
岳飞虽然被杀害了,但他的抗金业绩是不可磨灭的。他自二十岁从军,三十九岁被杀害,在抗金战场上英勇奋战了一生,理所当然地赢得了人民的尊敬,我们的子孙后代将永远纪念岳飞,永远唾骂杀害岳飞的无耻的民族败类宋高宗、秦桧。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
阅读 (59)
1 历史上年纪最小的皇帝和女帝,即位时一个刚满百天,另一个仅满月阅读 (118)
2 北齐初代皇帝高洋阅读 (131)
3 世人皆知杨广亡隋 却不知杨广孙子死前说了1句话 成为千古名言阅读 (173)
4 隋朝末代皇帝皇泰主杨侗阅读 (215)
5 一文带您了解古今印度历史阅读 (343)
6 二战后期日本的玉碎计划(日本的一亿玉碎计划是什么)阅读 (332)
7 二战日本无条件投降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意思(是什么原因让日本无条件投降的)阅读 (390)
8 二战德国为什么不打日本(二战德国能打败日本吗)阅读 (343)
9 日本战败天皇为什么没惩罚(二战日本天皇为什么不受惩罚)阅读 (367)
10 甲午海战北洋舰队参战军舰(甲午中日海战日本舰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