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帝国繁盛的音舞书画艺术大唐帝国繁盛的音舞书画艺术

大唐帝国繁盛的音舞书画艺术

铿锵乐奏起,袅袅的戏子款步走来,轻挪几步,在轻纱薄雾中演绎另外一种人生。浩荡博大的大唐盛世,似乎就沉浸在歌舞升平的极乐世界中,良辰美景的现实,让人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可以如那般,将高雅的诗作和音乐结合得如此完美和契合。以文字表达感情,而加入其中的音乐更是将诗作情感进一步升华和延伸,让每一位身临其境的人都回味不绝。 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整个国家呈现的是一种外向型的对外开放政策。中原的发达逐步影响扩展到周边地区和国家,因此各地文化在中原地区得到了很好的融 合,再加之魏晋以来已经孕育着的各族音乐文化融合的基础,终于促成了唐代以歌舞音乐为主要标志的音乐艺术的全面发展的高峰。
其中,唐 代宫廷宴享的音乐,被称作“燕乐”。曾经风靡一时的唐代歌舞大曲即是燕乐中独树一帜的奇葩。而流传下来的《霓裳羽衣舞》,则是著名的皇帝音乐家所 作。这首乐曲又兼有清雅的法曲风格,为世人所称道。诗人则有专门描绘当时演出场景的诗篇《霓裳羽衣舞歌》,并由衷赞叹道:“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 爱霓裳舞。”此外,另外一曲脍炙人口的《秦王破阵乐》,这是一部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歌舞剧,是一部歌颂统一中国、以武功定天下的 艺术作品。由此可见,在当时的朝廷上下,歌舞已经成为宫廷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而统治者本身对于歌舞的喜爱,则不知觉地便引导了国家的艺术氛围和追 求,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唐代统治者自身的文化水平和喜好,促进唐代歌舞欣赏水平和创作水平的发展。
其表征之一为,唐代拥有一系 列音乐教育的机构,如教坊、梨园、大乐署、鼓吹署以及专门教习幼童的梨园别教园。这些机构以严密的考绩和认真的教习,造就着一批批才华出众的音乐家。据记 载,唐开元时吉州之永新有歌者许和子,为唐代最负盛名歌唱家。当时只要永新撩鬓举袂,高歌一曲,四周即寂然无声;被唐玄宗誉为“每执板当席,声出朝霞之 上”的念奴,曾为“宫伎中第一”,史载有25人吹管也未能盖过她的嘹亮歌喉。
此外,在当时,文学史上堪称一绝的唐诗在当时是可以入乐 歌唱的。当时歌伎曾以能歌名家诗为快;诗人也以自己的诗作入乐后流传之广来衡量自己的写作水平。如唐代著名乐工李龟年,即曾经演唱过那首著名的《红 豆》,使这首缠绵悱恻的情诗增添了些许哀伤和叹惋,并自此流传千古。唐代的音乐诗不仅是唐人对诗歌题材的一次拓展,而且是唐人从审美角度,对唐代音乐文化 的一种透视。
除了繁盛的歌舞外,在书法发展史上,唐代是晋代以后的又一高峰。唐代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达到了中国封建文化的最高峰。而唐代的书法水平则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可谓“书至初唐而极盛”,可见其发展之兴盛。整个唐代书法,对前代既有继承又有革新。 唐初朝廷定书法为国子监六学之一,设书学博士,以书法取士。唐太宗李世民喜好书法,倡导书学,并竭力推崇的书法,这对唐代书法的发展和繁荣起了重 要的作用。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唐代真、行、草、篆、隶各体书都有相当发展,并产生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书家,其中以真书、草书的影响最甚。当然,提到真 书,必然要提到王羲之,其兼有魏晋以来的墨迹与碑帖的双重传统,其风格严谨雄健、法度森整。行草书家特别是草书家的风格则偏向飞动飘逸。本时期的隶篆虽无 大发展,但能承秦汉之遗法,形成或严整紧劲,或遒劲圆活的笔风。
唐代书法可分三个时期,初唐、盛唐、晚唐。这一时代新风格的形式,在初唐时尚处于渐变中,至盛、中唐之际,单是从草书领域中出现了新风,随后诸体也开始别开生面,取得了新的发展。
唐代书法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批书法大家。初唐书家有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等,此后有创造性的还有、柳公权、释怀素等人。 唐初的书法家,首推欧阳询和虞世南。他们都学王羲之的书。后人把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和薛稷并称为初唐四大家。初唐的四大书家的字体虽然很精美,但仍 是王羲之的风格,创新的不多。直到盛唐时期的颜真卿,才创造了唐朝的新一种书体,颜真卿则被后世称为继王羲之之后的第二位书法革新家。颜体字摒弃了虞世 南、褚遂良的娟媚之习,字体肥而健壮,方严正大。而其中颜体的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遒劲郁勃。此后,比颜真卿晚一辈的书法家影响较大的是柳公 权。他认为颜真卿、欧阳询的最好,就吸取了颜、欧之长,形成一体。他的字比颜字略瘦,骨力遒劲,结构劲紧,因此有“颜筋柳骨”的说法。 繁盛的唐代王朝,疆域的扩大,进一步拓展了唐朝统治,无论是从地理区位来说,还是其文化所及以及所兼容的多元文化,都堪称我国历史上一个杰出代表。而灿 烂辉煌的唐朝文化,更是唐代国强民盛的一个强有力的证明。其所给后人留下的,不仅仅是民族的骄傲,更是实实在在的影响。